学术投稿

防风伪品野胡萝卜根的鉴别

牛宇东;高东平;谢志民

关键词:野胡萝卜根, 性状与显微鉴别
摘要:本文对防风伪品野胡萝卜根做了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二者区别明显.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半边旗提取物5F影响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半边旗提取物5F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5F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5F对HO-8910PM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分析NF-κB(P65)、FAK的表达及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5F分别处理细胞24 h后,对HO-8910PM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5F使G0/G1期的细胞减少,阻断细胞于G2/M期;同时,5F可使NF-κB(P65)的表达下调,上调FAK的表达,并降低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论:5F对HO-8910PM细胞周期的影响与NF-κB(P65)表达下调及FAK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何太平;何振辉;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口洁喷雾剂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口洁喷雾剂中药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为该产品提高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板蓝根;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金银花和板蓝根.绿原酸对照品线性范围在5~25 g/m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44%,RSD为0.9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口洁喷雾剂的质量.

    作者:吴滨;汤玉娇;黄杰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雷丸菌人工培养形成菌核试验

    本文报道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及不同接种源对雷丸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淑芳;王瑞芳;朱彗新;朱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润肠通便颗粒剂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润肠通便颗粒剂对小鼠及家兔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胃排空、小鼠胃肠道及小肠推进运动、泻下作用等模型考察润肠通便颗粒剂的导泻作用;采用家兔离体回肠蠕动模型,观察润肠通便颗粒剂对肠道平滑肌功能的影响.结果:润肠通便颗粒剂可明显提高炭末在小肠中的推进速度,对小鼠小肠推进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胃中甲基橙的残留率,对小鼠胃排空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排便时间和增加小鼠排便粒数;对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其肌张力增高,节律存在,收缩幅度明显增加,但无强直收缩.结论:润肠通便颗粒剂具有明显的润肠通便作用.

    作者:俞励平;文洁;孙素兰;叶青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关木通水煎剂总马兜铃酸含量测定及大黄、川芎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毒性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川芎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关木通水煎剂总马兜铃酸的含量并复制关木通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观察大黄、川芎对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尿钠、尿渗透压、尿NAG酶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关木通水煎剂(3 g生药/ml)总马兜铃酸含量平均值为13.4 mg/ml,大黄、川芎均能使大剂关木通所致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状况降低,对尿钠、尿蛋白也有降低作用,对尿量、尿NAG酶无明显影响,肾脏组织病变程度也较关木通组轻.结论:大黄、川芎对大剂量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顾健;仇焱;龙绍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广东潮汕地区常见混用中草药

    介绍广东潮汕地区常见二十多组中草药的混用情况,旨在为纠正潮汕地区混用中草药提供参考,以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罗梓河;陈桂荣;翁舜章;黄东燕;杨应霓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愈肝胶囊的抗鸭乙肝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愈肝胶囊抗鸭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选1日龄广州麻鸭50只接种病毒,随机分为无环鸟苷200 μg/kg,愈肝胶囊6.5 g/kg,3.25 g/kg及病毒对照组,每日一次口服,分别观察其抗DHBV的作用.试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愈肝胶囊6.5 g/kg组在给药后第5天,第10天和停药后第3天,鸭血清D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给药前自身比较及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25 g/kg愈肝胶囊组在给药后第3天及停药后第3天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而与给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愈肝胶囊具有抗鸭乙肝病毒及改善鸭肝脏炎性病变作用,且具有明显量效关系.

    作者:谭行华;张爱民;余卫华;岑玉文;张奉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锁阳不同生长期鞣质含量的动态研究

    本文用高锰酸钾法和络合滴定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野生与人工种植锁阳的鞣质含量.结论表明,锁阳鞣质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以出土期含量较高.如仅以鞣质作为其有效成分之一,出土期所采集的锁阳药材质量较好.该结果为锁阳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常艳旭;苏格尔;尹诚国;刘基焕;张吉树;布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鳖甲炮制研究近况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其功能为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等,临床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癥瘕积聚等症.鳖甲的炮制工艺从古代的先烧末,经历了生用捣筛为散、醋炙、童便炙、反复醋炙等阶段,以及现代的摸索和对数种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后,发展成为今天的蒸法净制和砂烫醋炙药典方法[1].近年来鳖甲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制工艺和炮炙方法两方面,本文就此作简要综述.

    作者:窦志华;丁安伟;钟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钩吻素子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Th1型细胞因子,各浓度组Kou作用24 h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FN-γ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对于Th2型细胞因子,Kou对IL-4表达影响不大,但中浓度组Kou(100μg/ml)可显著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对CD4+T细胞Th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可能是Kou治疗银屑病等T细胞活化异常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睿;张忠义;黄昌全;张兰兰;林敬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华山参中总东莨菪内酯的提取及其HPLC测定方法研究

    建立了HPLC法对华山参中总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1100(21 mm×150 mm, 5 μm);流动相为0.5%醋酸水-甲醇(体积比55∶45);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0℃;在0.024 μg-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101.4%.该方法快速简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华山参中总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松武;王勇;姜芳婷;李明静;刘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 acid,Ⅰ),棕榈酸(palmitic acid,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大黄酚甲醚(chrysophanol-8-Me 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O-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Ⅵ)和2,5-二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2,5-dimethyl-7-methoxychromone Ⅶ).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魏玉辉;武新安;张承忠;李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柔肤愈裂搓贴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柔肤愈裂搓贴制备的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结果:挥发油提取时,加水量(A),浸泡时间(B),蒸馏时间(C)3因素对挥发油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A<0.01,B<0.05,C<0.01).渗漉提取时,药材粒度(A),乙醇浓度(B),pH值(C),乙醇用量(D)四因素对浸膏得率部分有显著性影响(A<0.01,B<0.05,C>0.05,D<0.05),对大黄素含量部分有显著性影响(B<0.05,C<0.05,A>0.05,D>0.05).离心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本方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性药材先用12倍量水浸泡1.5 h,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5 h,抽滤至干,药液配成70%稀醇液作渗漉媒,药渣与已粉碎成粗粉余药材一起用70%酸性乙醇(pH=3)渗漉提取,渗漉后的药渣抽干,加水煎煮2次(2 h,1 h),合并煎液,过滤,药液以8000 r/min在10℃下离心10 min.

    作者:李喜香;古秋莉;罗燕梅;闵云山;李天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补肾活血浸膏的舒张血管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浸膏对豚鼠肠系膜微血管、大鼠胸主动脉环、门静脉环及其血浆的NO、血管的NO和NOS、cNOS、iNOS的影响,研究本方的舒张血管作用及其效应机制.方法:去甲肾上腺素致豚鼠肠系膜微血管收缩研究其整体的舒张血管作用;观察药物对苯肾上腺素收缩离体大鼠胸腔主动脉环或静脉环的作用,以及在预加优降糖或普萘洛尔或去血管内皮后其作用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给予药物后大鼠血浆和血管的NO及血管NOS、cNOS、iNSO的含量变化.结果:补肾活血浸膏有扩张去甲肾上腺素致豚鼠肠系膜微血管收缩的作用;松弛苯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大鼠胸腔主动脉环或静脉环的收缩作用,预加优降糖仍然有松弛作用.然而对预加普萘洛尔后补肾活血浸膏剂量低时保持舒张血管作用,剂量增加时反而引起收缩血管作用,大鼠胸腔主动脉环去内皮后药物无松弛作用,反而引起收缩作用;补肾活血浸膏高、低剂量组均能升高血浆NO水平,但只有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性升高大鼠主动脉NO(P<0.001,P<0.05);高剂量组显著性升高NOS(P<0.05)和cNOS(P<0.001),低剂量组有升高NOS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对cNOS有显著性升高作用.结论:补肾活血浸膏的舒张血管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释放NO和促进NOS、cNOS合成有关.

    作者:冯冰虹;赖远征;赵宇红;李娟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药蒲公英的引种驯化

    利用气候与生态地理学相似理论,从蒲公英属70多种中选出药蒲公英,由原产地新疆莎车引到山西太谷试种,生长良好.种后第三年,每年可多次割叶,生育期长达273 d,年亩产籽40 kg,年产鲜叶3596 kg/亩.本种适应性强,且具很强的抗病虫能力,勿需施用农药,极有栽培开发前景.

    作者:宋秀英;赵晓明;乔永刚;宋芸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海带多糖对实验性高血脂鹌鹑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对实验性高血脂鹌鹑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鹌鹑建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注射海带多糖2 wk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计算HDL/TC值及肝脏指数;分离动脉,Sudan染色,观察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病理改变.结论:海带多糖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及肝脏指数,显著升高HDL/TC值,同时明显减少高血脂实验动物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内膜病变程度.结论:海带多糖能很好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李春梅;高永林;李敏;史文华;刘志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血宁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妇血宁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在24~128 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1.3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妇血宁片中芍药苷的定量分析.

    作者:范积平;张柳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产地鹿茸中次黄嘌呤的HPLC含量测定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鹿茸药材中活性成分次黄嘌呤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1000 ml水+1.36 g磷酸二氢钾+0.092 ml磷酸)(8∶92);检测波长:249 nm.结果:次黄嘌呤在0.1~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7.73%(RSD=1.13%).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次黄嘌呤的定量分析.

    作者:梁志敏;李建平;林喆;原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双柏散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双柏散复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单味药材及全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双柏散含挥发油约0.32 ml/100 g,主要来自薄荷、侧柏叶二味药材,分别约占32%~42%、42%~50%.结论:双柏散挥发油主要含有薄荷醇(25.92%~30.86%)、柏木脑(17.76%~21.09%)、异石竹烯(4%)、α-石竹烯(3%)、薄荷酮(2%)、十六酸(3%)等化学成分.

    作者:邱孟;曾池清;覃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北柴胡不同农家栽培类型调查初报

    本文采用形态学方法,调查比较种植的北柴胡有三个农家栽培类型,即多支根型、少支根型和单根型.它们仅在根、茎分枝及叶的形态等存在明显差异,属种内变异.多支根型的根系发达于其它两种类型,栽培时应注意优选.

    作者:岳建英;秦雪梅;王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