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志华;丁安伟;钟凌云
目的:建立三七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l ODS C18(5 μm,4.0×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49∶5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结果: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为1.084~21.68μg,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2.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三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思煌;卓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建立了HPLC法对华山参中总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1100(21 mm×150 mm, 5 μm);流动相为0.5%醋酸水-甲醇(体积比55∶45);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30℃;在0.024 μg-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101.4%.该方法快速简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华山参中总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松武;王勇;姜芳婷;李明静;刘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 mg+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壁皮下注射,2次/日(隔12小时1次).对照组6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复方丹参注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为10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见上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副作用轻微并相似,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黄干洪;刘东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川芎、砂仁挥发油,胆南星中生物碱的溶出量为指标分别进行挥发油提取、醇提、水提工艺优化选择,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川芎、砂仁的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2 h后回流提取6小时;丹参醇提佳工艺为每次加1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1.5 h/次;水提确定佳的工艺为A2B2C3,即药材加2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结论:上述实验结果为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徐伯颐;陆兔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的167例次化疗半随机分成苦参碱治疗组86例次和对照组81例次,治疗组在普通护肝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每天150 mg,静脉滴注连续2周,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2周和第3周血清ALT、AST、GGT、STB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化疗后第2周血清ALT、GGT、STB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ALT、AST高于治疗组(P<0.05),但GGT和STB虽有升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苦参碱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能降低乳腺癌化疗后病人血清ALT、AST、GGT、STB水平,并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作用,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预防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的辅助用药.
作者:劳溢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寒凝或阳虚共65例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治疗组和消心痛对照组,比较两者在症状、ECG、心肌耗氧、心功能等方面的疗效.结果:在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功能方面,四逆汤疗效优于消心痛;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ECG、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与消心痛相似.结论:四逆汤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对寒凝或阳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梁英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五味子糖浆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251005-254630(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五味子甲素的保留时间约为10 min,五味子甲素的线性范围为0.084~1.68 μg(r=0.994).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1.03%.结论: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结果满意,可以作为五味子糖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张彦东;余少婷;王丽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山慈菇及其伪品山兰进行了鉴别比较.
作者:干国平;刘焱文;段木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药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0版)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建立复方丹参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实验证明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复方丹参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充分滤除药品中抑菌物质,有效检出该药品中污染存活的细菌;该方法的阳性对照菌的平均回收率为82.1%.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复方丹参片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薄膜过滤法,该法能有效地消除药品中抑菌物质的干扰,其检出率高.
作者:张玉兰;洪建文;罗翰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Th1型细胞因子,各浓度组Kou作用24 h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FN-γ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对于Th2型细胞因子,Kou对IL-4表达影响不大,但中浓度组Kou(100μg/ml)可显著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对CD4+T细胞Th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可能是Kou治疗银屑病等T细胞活化异常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睿;张忠义;黄昌全;张兰兰;林敬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口洁喷雾剂中药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为该产品提高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板蓝根;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金银花和板蓝根.绿原酸对照品线性范围在5~25 g/m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44%,RSD为0.9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口洁喷雾剂的质量.
作者:吴滨;汤玉娇;黄杰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白芷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的白芷挥发油,共分离出73个组分,对其中的41个进行了鉴定.超临界CO2萃取白芷挥发油,操作温度低,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产品外观好.
作者:杨祖金;雷华平;葛发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确定黄芩清肺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根据处方药味所含成分的性质特点,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苦杏仁提取HCN的工艺研究;黄芩等药材水提正交试验,以黄芩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优选出黄芩等药材水提的佳工艺是以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乙醇沉淀工艺研究,确定了乙醇沉淀工艺为加入3倍药液体积的80%乙醇;药液澄明度稳定性工艺研究,通过向芳香水中加入聚山梨酯-80,对药液进行冷藏处理,调节药液的pH值,从而解决成品的澄清度问题.
作者:陈洁标;陈世斌;黎佩红;陈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筛选金菊双花总黄酮的佳提取与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多种提取工艺比较、L9(34)正交实验及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结果:其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55%乙醇、100℃水浴、每次1 h回流提取2次,再结合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水、30%乙醇、70%乙醇梯度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分浓缩干燥并测定黄酮含量为62.7%.结论:此工艺简便可行,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作者:杨俊;张晓静;田丽娟;王兴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索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可行性及佳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运用CO2超临界萃取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温度、压力、时间、萃取剂流速和夹带剂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水提法比较.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温度45℃,萃取时间2小时,夹带剂为95%乙醇,夹带剂量4 ml(95%乙醇)/g(干黄芪粉),CO2流量10 kg/kg·h.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方法稳定、提取率高,工艺可行.
作者:孙海燕;关溯;黄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应用葡聚糖微型凝胶柱,结合紫外一阶导数法消除背景对辣椒碱测定的干扰,脂质浓度在4%以上其包封率可达到药典规定.本法快速、简单、准确.
作者:汤佩莲;龙晓英;林丹;李力任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其功能为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等,临床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癥瘕积聚等症.鳖甲的炮制工艺从古代的先烧末,经历了生用捣筛为散、醋炙、童便炙、反复醋炙等阶段,以及现代的摸索和对数种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后,发展成为今天的蒸法净制和砂烫醋炙药典方法[1].近年来鳖甲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制工艺和炮炙方法两方面,本文就此作简要综述.
作者:窦志华;丁安伟;钟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缓冲液:0.1 mol/L硼酸溶液:0.2 mol/L氢氧化钾溶液=4∶1,pH=8.90);电压:10 kV;实验温度:25℃;测定波长为192 nm.结果表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5%(RSD=2.2%),96.69%(RSD=2.9%).
作者:陈康;林文津;林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对民间常用药果上叶的一种,即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Hook, f.)J. J. Smith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研究,为果上叶药材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瞿显友;舒抒;钟国跃;秦松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用高锰酸钾法和络合滴定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野生与人工种植锁阳的鞣质含量.结论表明,锁阳鞣质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以出土期含量较高.如仅以鞣质作为其有效成分之一,出土期所采集的锁阳药材质量较好.该结果为锁阳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常艳旭;苏格尔;尹诚国;刘基焕;张吉树;布赫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