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母草类药材的性状鉴定

晁志;刘传明;张宏伟;周秀佳

关键词:益母草, 性状鉴定
摘要:选择花序下苞叶以及宿存花萼作为主要鉴别特征,区分了来源于同属8种1变种的益母草类药材,结果比较可靠.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五味沙棘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五味沙棘胶囊是藏药复方制剂,由沙棘、木香、余甘子、甘草等五味药组成,具有润肺、排脓等功效.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疗效,对方中木香、甘草进行了薄层鉴别;并对总黄酮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适合于生产企业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作者:胡爱萍;陈朝晖;田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朱砂莲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随着中草药药理及剂型改革研究的深入,滥用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已逐渐引起重视,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草药对肾脏的损害,甚至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1]的概念.我们将诊治过的一例过服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Y.Chen et J.L.Wu)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莺;李俊彪;马中富;于春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葛根芩连微丸中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测定

    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芩连微丸中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选用YWG-C18(10μm)柱,以含0.2%三乙胺的0.02 mol/L磷酸二氢钾的0.01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乙腈(55:45)(用磷酸调pH至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 nm,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96%;巴马汀的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2.21%,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朱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板蓝根和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本文收集不同科属、不同产地的板蓝根样品27个、大青叶样品5个.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获得反映样品整体化学特征的数据,同时选择体外抑菌药理指标进行药理活性测定.用典型相关分析(CCOR)揭示了化学信息和药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找与药理指标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用ISODATA聚类分析技术将32个样品划分为5类.用本文建立的方法评价板蓝根、大青叶的质量,结果良好,正确率为90.6%.

    作者:孙立新;宁黎丽;毕开顺;罗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伸筋草与混淆品垂穗石松的鉴别

    对伸筋草及混淆品垂穗石松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有一定的差异,可准确地予以鉴别.

    作者:朱建华;何建国;谢诲;邱新亚;肖英华;雷永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油菜素内酯对灵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120)拌入灵芝培养料试验结果表明:以0.02×10-6的浓度,作用效果好,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和提高产量.

    作者:陆晓民;何华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消炎利胆片中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消炎利胆片由穿心莲、溪黄草和苦木组成.具清热、祛湿、利胆的作用.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1997年增补本,按其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法存在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改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以此作为该产品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作者:郭振良;霍永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安克素胶囊的抗肿瘤作用

    安克素胶囊灌胃给药,对移植性小鼠肿瘤S180、H22、Lewis肺癌等具有肯定的抑制作用(P<0.01),并且对荷瘤小鼠S180有明显的生命延长作用.

    作者:王青;金翠英;林厚文;沈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14MPa、温度64℃;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kg原料·h;萃取时间5 h;携带剂为酒精.在此条件下,提取物达到出口标准,收率较高.

    作者:欧建能;林秀仙;梁卫萍;葛发欢;邬家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外源赤霉素对西洋参种子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的影响

    文章通过分析外源赤霉素对西洋参种胚形态后熟过程中种内源IAA、GA3、Z+ZH和ABA变化动态的影响,指出外源赤霉素不能用来缩短西洋参种胚的形态后熟期,反而导致种子发育畸形;但可以用于生理后熟期以解除休眠.

    作者:赵永华;刘惠卿;刘铁城;傅建国;刘文芝;张雪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采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以及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血液学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AMI)对正常和贫血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终浓度为40μg/ml的AMI以及终浓度为40μg/ml、400μg/ml的AMI加入培养体系中可分别促进正常或贫血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P<0.05),提示一定浓度的AMI可以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作者:祝晓玲;祝彼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三冬茶治疗咽炎的药效学研究

    三冬茶是由大叶冬青、岗梅根、救必应等多种中药经提取和喷雾干燥得到的粉剂.对于大鼠鲜酵母人工发热,三冬茶高可降低体温0.8℃.对于热板法所致的疼痛,三冬茶可明显提高痛阈,高可提高痛阈43.8%.三冬茶还可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提高,抑制率可达到34.8%.结果表明三冬茶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

    作者:蒋建敏;许实波;江润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白鲜皮及其混淆品的TLC鉴别

    为找到一种可鉴别白鲜皮、狭叶白鲜皮及其混淆品鹅绒藤根皮、锦鸡儿根皮的薄层色谱条件.采用展开剂:氯仿-石油醚(18:4)进行薄层色谱,实验结果显示,鹅绒藤、锦鸡儿皮中不含白鲜皮中主要有效成分: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这二者不能做为白鲜皮的代替品.

    作者:李振荣;张建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裂叶星果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

    对裂叶星果草进行了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别,并与同属星果草进行比较,初步提出本属药用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本属生药质量控制提供形态组织学上的依据.

    作者:陈家春;陈旭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海星甾醇对血小板聚集的药理研究

    通过大鼠、大白兔体内、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价海星甾醇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形成及经花生四烯酸(AA)、ADP、CaCl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海星甾醇po4.5、13.5、40.5 mg/kg对大鼠体外实验性血栓的抑制率分别为10.0%、20.1%、25.9%(P<0.01),同时能够抑制经AA、ADP、CaCl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01),提示海星甾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许东晖;许实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龙葵人工种植高产试验

    本文介绍了以龙葵半成熟果和全草为药用部位的一年一收、一年两收的人工种植及种子处理、贮存等试验.结果表明,龙葵更适合于在黑土平地上种植,以一年两收的栽种方法佳,产量高,可增产60~70%.

    作者:刘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连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溃结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溃结康胶囊是由白术、吴茱萸、补骨脂、茯苓、山药、肉豆蔻等10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健脾、涩肠止泻的功效.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中的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炙甘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单波长薄层扫描法对其中的异补骨脂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张典瑞;王方;臧传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紫苏子及其混淆品

    采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紫苏子及其混淆品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差异显著,容易区别.

    作者:杨西晓;陈振德;许重远;侯连兵;刘建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不同产地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对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还测定了总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江西鄱阳湖滨区产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高于道地药材产区山东及其它产区,为江西鄱阳湖滨区作为蔓荆子药材新产区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对其道地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吴永忠;朱良辉;肖鸣;胡小平;曾宪仪;陈小红;胡世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