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人标志腕带使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孙振;张健

关键词:护理, 病人标志, 腕带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病人标志腕带使用有效性的因素和对策.方法 对289例病人使用标志腕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病人佩戴标志腕带的依从性差25例,标志腕带上信息不准确12例.护士核对使用率不合格占12.5%.结论 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教育,规范病人标志腕带的使用流程,并加强对病人宣教,是保证病人标志腕带有效使用的重要措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伤员术后的护理

    报告了对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术后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残肢出血情况,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做好创面、幻肢痛、基础和心理护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该伤员已康复出院,安装了假肢并接受康复训练.

    作者:杨昌凤;张玉梅;易德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 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对不同年级的200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 200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7%上升到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中学生培训后心肺复苏技能考核首次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遍缺乏,建议从初中生抓起,将急救知识及技能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合适的培训方法 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同时,争取行政支持,学校与医院联合培训是普及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剑虹;吴妙桓;陈雪华;邱秀珊;林燕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包装无菌物品的存放管理

    为了控制周转较慢的物品因反复灭菌而造成物品的损耗和再使用质量,我院采用了纸塑独立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有效期长,使用方便,便于保存.

    作者:许玉华;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巧置小儿胃管

    置胃管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操作上要求患者充分的合作,才能快速有效置入胃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儿食道的解剖特点以及患儿的不合作性,易将胃管误置入气管,尤其是在胃管置入受阻时,粗暴置管易损伤食道黏膜,而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

    作者:童英;辛文琼;安婷;潘旭;罗显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颈椎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如何留置胃管

    颈椎病手术后的患者,脊柱须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颈椎尤为重要,头颈部不可做低头、后仰及左右摇摆动作,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张思跃;宋效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本、专科学生《社区护理学》学习需求与评价的比较

    目的 了解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的学习需求与评价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172例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分别进行有关<社区护理学>课程需求问卷的调查并评分,运用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方法 对选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专科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课后作业安排、社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意愿选择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课程内容学习需求的选择,两组问存在差异,尤其在社区中医护理相关内容及社区膳食管理方面,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用社区护理技能的结合,针对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置.

    作者:李玮;刘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地震灾区野战医院手术室的建立与运行

    报告了汶川地震灾区野战医院手术室的建立与运行.前期物资准备注意根据灾情确定所带物资;在灾区现场建立野战手术车和帐篷手术室,并设立手术器械清洗处等辅助设施;手术室的运行和组织管理基本遵循与平时相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手术管理.

    作者:边冬梅;戴艳然;王倩;杨燕茹;金艳;宋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抗炎、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雾化吸入后2 h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雾化吸人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不仅能稳定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心率,明显缩短了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作者:汪小蓉;陈妙华;刘少玲;李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辅助高压氧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用于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抗炎、对症治疗及维生素B1、B12局部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声嘶、误吸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声嘶总有效率87.5%,对照组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误吸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9.6%(P<0.01).结论 辅助高压氧治疗喉返神经麻痹较应用维生素B1、B12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好.

    作者:黄秋华;邱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OSAHS术后恢复期使用呼吸机对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OSAHS患者术后恢复期气道特点,采取相应的监护及气道管理措施在术后恢复期针对其特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152例OSAHS患者在经鼻气管导管全身麻醉下行H-UPPP术治疗,术前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为术毕即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76例为术后恢复期24h内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平稳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两组不同术后气道管理方法 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OSAHS患者术后恢复期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并加强呼吸机管理与监护,是防止术后发生气道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宋艳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新进展

    目前临床上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但因气管插管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达18%~77%,其导致的病死率可达50%~70%.

    作者:周素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驼式多功能放疗垫枕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主要解决病人俯卧位放疗时因体位造成的气道不畅问题.方法 材料采用优质的木质材料及富有弹性的皮棉包装;结构设置为前后两组:前组为三角型构造,下设滑槽板;后组为两边高中间凹的弧形形状.使用时下颌靠在支撑靠垫与两肩靠在后组支撑靠垫,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结构.设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俯卧时呼吸过程的主观反应、客观反应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驼式多功能放疗枕垫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合理,使用舒适,解决了长时俯卧位对呼吸运动造成的诸多弊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于丽华;车平杰;隋丽红;邢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单元按岗施薪方案的设计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护士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队伍,本文通过对护理单元管理模式改革、岗位设置,进一步探讨按岗施薪的方案,建立了工作岗位导向型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薪酬体系,使岗位薪酬能够有效匹配.该方案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刘云;孙琳;张爱琴;王修来;张玉韬;胡新勇;易学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处女膜修补术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处女膜修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为临床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处女膜修补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SCL-90自评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怖、强迫、敌对和人际关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处女膜修补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作者:杨君;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NICU应用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本文阐叙了运用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来满足新生儿家属探视及了解病情的优点,同时对这一新的探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改进.在防范医院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并根据其不同层次和认知水平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不仅为家属提供了一份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而且在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使得护理人员获得了职业的满足感.

    作者: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穿刺后针柄固定的新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但对于一些不太配合或必须在关节附近穿刺的患者,常规的针柄固定方法不但容易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极易导致穿刺失败.

    作者:张小纯;王俊艳;孙照静;张德红;宋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综合叙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呼吸机治疗的进展,并说明给予适当的呼吸末正压(PEEP)及应用肺复张策略、俯卧位治疗对ARDS治疗的意义,以及ARDS与腹间室综合征的关系,并对ARDS的护理要点进行阐述.

    作者:尹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动系统摆药后护士工作流程设计及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摆药后,制定并运行新的护士取药、发药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 运用企业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设计自动摆药模式下的护士工作流程,比较护士应用流程前后在摆药中心取药耗费的时间以及住院患者对护士发药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士在摆药中心取药时间由流程应用前的(68.6±9.2)min缩短为(36.8±8.3)min(P<0.05),护士发药及时准确,住院患者满意率也因此由86%提高至96%(P<0.01).结论 现代化的自动摆药机应用后,护理管理者必须制定科学的流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管理者在数字化医院中的管理水平.

    作者:樊蓉;刘云;吕桂兰;周杰;刘玉秀;葛梦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

    作者:杨金春;张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儿断脐方法的研究进展

    脐带作为胎儿附属物,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失去其生理意义,应在无菌操作下断脐结扎.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刘金凤;郑雪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