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伤员术后的护理

杨昌凤;张玉梅;易德坤

关键词:术后护理, 截肢术, 下肢, 地震
摘要:报告了对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术后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残肢出血情况,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做好创面、幻肢痛、基础和心理护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该伤员已康复出院,安装了假肢并接受康复训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包装材料保存野战医院手术器械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野战条件下有利于无菌手术器械包长期保存的包装材料.方法 随机选取用纯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袋包装的灭菌手术器械,比较灭菌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灭菌后14 d,3组细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后30d,纯棉布组与无纺布组、纸塑包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后180 d,纸塑包装组与纯绵布组、无纺布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纸塑包装袋包装灭菌手术器械有效期较长,适用于野战条件下灭菌手术器械的保存.

    作者:宋秀棉;苇芙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病人标志腕带使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病人标志腕带使用有效性的因素和对策.方法 对289例病人使用标志腕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病人佩戴标志腕带的依从性差25例,标志腕带上信息不准确12例.护士核对使用率不合格占12.5%.结论 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教育,规范病人标志腕带的使用流程,并加强对病人宣教,是保证病人标志腕带有效使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振;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伤员术后的护理

    报告了对1例地震伤致双下肢高位截肢术后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残肢出血情况,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做好创面、幻肢痛、基础和心理护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该伤员已康复出院,安装了假肢并接受康复训练.

    作者:杨昌凤;张玉梅;易德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新进展

    目前临床上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但因气管插管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高达18%~77%,其导致的病死率可达50%~70%.

    作者:周素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NICU应用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本文阐叙了运用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来满足新生儿家属探视及了解病情的优点,同时对这一新的探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改进.在防范医院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并根据其不同层次和认知水平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无线视频监控探视系统不仅为家属提供了一份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而且在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使得护理人员获得了职业的满足感.

    作者: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并且难以治疗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据报道因DN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死亡者占DM的27%~31%[1].

    作者:林萍;邢沈阳;高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分解强化而成的低分子肝素钙或钠盐,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抗凝新药.

    作者:杨金春;张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儿断脐方法的研究进展

    脐带作为胎儿附属物,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失去其生理意义,应在无菌操作下断脐结扎.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刘金凤;郑雪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颈椎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如何留置胃管

    颈椎病手术后的患者,脊柱须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颈椎尤为重要,头颈部不可做低头、后仰及左右摇摆动作,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张思跃;宋效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包装无菌物品的存放管理

    为了控制周转较慢的物品因反复灭菌而造成物品的损耗和再使用质量,我院采用了纸塑独立小包装环氧乙烷灭菌,有效期长,使用方便,便于保存.

    作者:许玉华;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防止患者透析过程中脱针的新方法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泵的流速快,一旦发生穿刺针从血管中脱出,往往损失血液量较多,如未及时发现处理可导致患者血液丢失过多,加重贫血,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陈伟芳;张利霞;段文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本、专科学生《社区护理学》学习需求与评价的比较

    目的 了解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的学习需求与评价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172例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分别进行有关<社区护理学>课程需求问卷的调查并评分,运用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方法 对选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专科学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课后作业安排、社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意愿选择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课程内容学习需求的选择,两组问存在差异,尤其在社区中医护理相关内容及社区膳食管理方面,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用社区护理技能的结合,针对本、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置.

    作者:李玮;刘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呼吸机添加无菌蒸馏水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机械通气时,给呼吸机的湿化器添加无菌蒸馏水通常采用注射器来进行操作,加大了护士每天的工作量.鉴此,笔者自制呼吸机湿化器无菌蒸馏水添加装置,于2007-2008年应用于临床85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余宵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单元按岗施薪方案的设计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护士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护理队伍,本文通过对护理单元管理模式改革、岗位设置,进一步探讨按岗施薪的方案,建立了工作岗位导向型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薪酬体系,使岗位薪酬能够有效匹配.该方案的实施将不仅有利于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刘云;孙琳;张爱琴;王修来;张玉韬;胡新勇;易学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柯林斯冲突理论在和谐医院构建中的运用

    柯林斯冲突理论即建设性冲突理论,是R·柯林斯在科瑟尔、达伦多夫等传统冲突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冲突理论[1].

    作者:钱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辅助高压氧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用于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喉返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抗炎、对症治疗及维生素B1、B12局部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声嘶、误吸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声嘶总有效率87.5%,对照组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误吸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9.6%(P<0.01).结论 辅助高压氧治疗喉返神经麻痹较应用维生素B1、B12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好.

    作者:黄秋华;邱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方法 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对不同年级的200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 200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7%上升到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中学生培训后心肺复苏技能考核首次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遍缺乏,建议从初中生抓起,将急救知识及技能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合适的培训方法 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同时,争取行政支持,学校与医院联合培训是普及中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郭剑虹;吴妙桓;陈雪华;邱秀珊;林燕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抗炎、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气雾化吸入,观察组采取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雾化吸入后2 h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雾化吸人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氧气雾化间歇吸入法不仅能稳定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心率,明显缩短了患者有效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作者:汪小蓉;陈妙华;刘少玲;李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地震灾区野战医院手术室的建立与运行

    报告了汶川地震灾区野战医院手术室的建立与运行.前期物资准备注意根据灾情确定所带物资;在灾区现场建立野战手术车和帐篷手术室,并设立手术器械清洗处等辅助设施;手术室的运行和组织管理基本遵循与平时相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手术管理.

    作者:边冬梅;戴艳然;王倩;杨燕茹;金艳;宋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量注射泵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微量注射泵以其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量、恒速、持续泵人体内的特点,成为临床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必备医疗仪器之一.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