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柱;兰青;贡志刚;王晓东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 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胞并检测pTARGETTM-AANAT的基因表达产物;将高表达活性的L6细胞进行APA微囊化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Western-blot检测囊内细胞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果:酶切、DNA测序及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证实,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的L6细胞表达AANAT mRNA,胞浆中能检测到从NAT蛋白的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微囊外形完整无粘连,大小较均一,囊内细胞清晰可见,体外培养两周后破囊检测证实囊内细胞具有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在L6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囊内细胞具备AANAT蛋白表达活性.
作者:黄美贤;廖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根狭部复合体内倾中轴线做内倾纵向切面,于纵向切而上确定椎弓根上倾中轴线,沿该上倾中轴线做上倾斜向切面,在该上倾斜面上的狭窄部作垂直切面即椎弓根的狭窄部位.结果:如果不考虑上关节突皮质骨,典型椎弓狭部的皮质骨轮廓形状近似钩状,钩身为椎弓狭部的内侧壁,钩尖为椎弓狭部的外侧壁部分,髓腔形状多呈竖置的椭贺形,内侧壁厚度(2.4±0.53)mm明显大于外侧皮质骨厚度(1.2±0.76)mm.椎弓狭部上方骨皮质厚度(2.7±0.76)mm明显小于下方部骨皮质厚度(3.2±0.92)mm,P<0.01.结论:椎弓狭部中段的外侧皮质骨厚度呈菲薄样,经椎弓根狭部复合体螺钉的方向以偏内偏上的安全系数高;对于国人来讲,枢椎的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直径多以3~3.5 mm较为合适.
作者:袁峰;李江山;徐凯;张志明;杨惠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供血血管与分流血管解剖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及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胃静脉曲张50例.先常规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二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本组50例,食管静脉曲张几乎全部由胃左静脉供血,单纯南胃左静脉前支供血57.8%(26例),伴有食管旁静脉曲张82.2%(37例);胃底静脉曲张由单纯胃左静脉供血61.1%(22例),由胃短、胃后静脉供血11.1%(4例),由胃短、胃后、胃左静脉双蕈供血27.8%(10例).脾/胃-肾静脉分流20%(10例).结论: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能立体、清晰地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供血与分流血管,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康;吕富荣;马千红;杨庆军;吕发金;罗天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松质骨粒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增强后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一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分别置入松质骨粒和PMMA,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松质骨粒和PMMA均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表明两种材料均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松质骨粒的增强对恢复治疗节段内部的应力水平要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作者:余斌峰;杨国敬;吴立军;蔡春元;王继松;张力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对寰椎进行剖面解剖和三维CT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和三维CT参数.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量们器测量30例60侧C1湿骨剖面标本,采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操作软件(ADW4.2)测量30例60侧30~50岁正常人的C1-三维CT图片结果:剖面解剖学和3D-CT的测量结果分别为:寰椎侧块宽度为(10.42±1.50)mm、(10.1±1.4)mm;侧块长度为(21.33±1.06)mm、(21.5±1.3)mm;侧块高度为(10.22±0.80)mm、(10.3±1.1)mm;椎弓根中点至侧块前缘的距离为(27.98±1.32)mm、(27.8±1.2)mm;中线至寰椎椎管外缘的距离为(13.81±1.36)mm、(14.5±1.1)mm;中线至寰椎椎弓根中点的距离为(18.02±1.64)mm、(18.6±1.1)mm;中线至寰椎横突孔内壁的距离为(22.06±1.90)mm、(22.1±1.7)mm;椎管外缘至横突孔内肇的距离为(8.22±1.62)mm、(7.6±1.4)mm;寰椎后弓薄处的宽度为(9.60±1.44)mm、(9.7±1.3)mm;高度为(4.60±0.11)mm、(4.4±0.8)mm.其中17侧(18侧)的寰椎后弓薄处高度<4 mm.占28.3%(30%);寰椎侧块角为(24.6±1.1)°、(24.8±1.5)°两者的符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面解剖学和三维CT的寰椎测量一致,均可为骨科医师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但三维CT可提供具体、个体化的依据.
作者:陈前芬;肖增明;张忠民;阎慧博;金大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为0.64,前/后比为1.21.上关节突关节面高度,左(14.1±2.1)mm,右(13.9±1.5)mm;宽度,左(16.0±1.8)mm,右(16.2±1.5)mm;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56.3°±7.8°),右(55.9°±7.3°).结论:(1)腰骶移行椎椎体的形态与正常L5椎体形态相近,故在腰椎正侧位片及CT、MRI片难以根据其椎体形态学特点推断是否为移行椎,后路手术时很难根据椎板及棘突上关节突的形态特点来判断腰骶移行椎.(2)腰骶移行椎的下关节突明显小于上关节突,说明小关节突很少或几乎不向下传导应力.
作者:杜心如;赵玲秀;赵离钟;孔祥玉;张继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为下腰椎椎间盘镜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具L3-S1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黄韧带、椎板、神经根、椎间盘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① L3~L5下关节突外缘到棘突根部距离分别(11.44±1.67)、(14.67±1.76)和(19.90±1.70)mm;②L3~L5黄韧带椎板附着处到椎板下缘距离分别(14.14±2.40)、(11.80±2.41)和(4.85+2.07)mm;③L3~L5椎板下缘与相应椎间盘上缘垂直距离分别(11.56±2.07)、(9.25±2.82)和(0.51±3.12)mm;④L4~S1椎板上缘到相应神经根出硬膜的垂直距离分别(5.27±1.66)、(-6.76±4.36)和(-12.35±4.94)mill;⑤L4~S1神经根出硬膜到上位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分别(8.14~2.72)、(0.86~4.98)和(-8.61±3.39)mm;⑥L3~L5神经根出硬膜到下位椎间盘上缘垂直距离分别(11.14±2.80)、(13.30±3.81)和(18.42±4.51)mm.结论:掌握下腰椎不同节段解剖特点,有利于椎间盘镜下手术工作通道的放置和操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詹俊锋;刘金伟;周兵;霍荻;董玉科;丁自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明确桡神经在肱骨肌管内血供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3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的成人上肢新鲜标本进行巨微解剖,观测桡神经营养血管在肱骨肌管内段的走行、分布及其发出点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和到达神经外膜的长度.结果: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前外侧的桡侧副动脉和后内侧的中副动脉.桡侧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9.67±0.52)cm处发出分支,行于桡神经的背侧,到神经外膜长(1.26±0.17)cm.中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16.52±0.65)cm处发出第1分支,到神经外膜长(1.52±0.21)cm;在距肱骨外上髁(13.47±0.62)cm处发出第2分支,到神经外膜长(0.56±0.16)cm.两支均行于桡神经的腹侧,各营养支均有吻合.结论: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营养血管丰富且相互吻合.肱骨肌管中上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后内侧的中副动脉分支,下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前外侧的桡副动脉分支.
作者:吴开元;欧阳四新;唐小二;彭田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百余套脊柱骨骼标本中,发现1例全脊柱椎骨融合为一整体,按骨骼人类学性别、年龄鉴定标准[1](颅骨和骨盆均有且配套)及法医学鉴定标准[2],鉴定出此例标本为成年女性,报道如下:
作者:王星;王威;李志军;李停斌;赵建民;牛广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采用磁共振对髌股关节的解剖形态进行较全面的定量的观测.方法:选取双下肢功能正常者164例,利用其膝关节MRI图像,分别观测髌骨、股骨滑车及髌腱的解剖形态.结果:(1)髌骨解剖形态:髌骨面角为(125.20±10.11)°,髌骨宽度为(4.17±0.38)cm,髌骨厚度为(2.26±0.26)cm,髌骨外侧而宽度为(2.12±0.25)cm,髌骨而厚度为(1.15±0.20)cm,髌骨外侧面比例为(0.54±0.04),髌骨相对厚度为(0.57±0.06),髌骨长度为(4.30±0.34)cm;其中髌骨宽度、厚度、外侧而宽度、长度、髌骨面厚度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2)股骨滑车解剖形态:滑车沟角为(130.71±9.21)°,滑车沟宽度为(3.11±0.31)cm,滑车沟深度为(0.50±0.11)cm,滑车沟外侧而宽度为(1.87±0.23)cm,滑车沟外侧面比例为(0.60±0.05),滑车沟相对深度为(0.16±0.03);其中滑车沟宽度、深度、外侧面宽度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3)髌腱长度:髌腱长度为(4.16±0.48)cm,髌骨高度为(0.97±0.16),二者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髌股关节解剖形态的全面、定量观测结果,将有助于提高髌股关节疾病的疗效及改进髌股关节假体的设计.
作者:杨滨;谭洪波;张焱;文亚名;杨柳;戴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脐血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加入10%FBS、20ng/ml bFGF的L-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基质细胞,以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做为对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描绘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同时原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Kossa染色法检测成骨能力.结果:①人脐血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形态呈长梭形,需21~30 d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增殖缓慢并逐渐死亡.②在成骨诱导培养基里,脐血基质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诱导前后形态无明显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脐血基质细胞阳性率为46.0%.Von-Kossa染色提示脐血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后形成钙化结节.结论:脐血基质细胞增殖能力有限,较骨髓基质细胞难于培养,成骨诱导证实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马云胜;罗美;刘树辉;秦书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合FK506/NGF/RGD缓释膜对冷冻处理下的同种异体神经的移植效果.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在建市动物模型3周前取8只SD大鼠作为供体,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冷藏于-196℃液氮中.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单纯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B冷冻异体神经联合应用FK506/RGD缓释膜移植组;C自体神经移植组;D冷冻异体神经联合应用FK506/NGF/RGD缓释膜移植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小腿三头肌恢复率、组织学、超微结构等测定.结果:术后12周内,4组大鼠均未发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D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湿重恢复率明显优于A、B、C组(P<0.05).组织学测定发现D组移植段神经纤维形态为饱满,神经纤维直径大,髓鞘厚,成熟度高.结论:复合FK506/NGF/RGD缓释膜能更有效地促进神经生长.
作者:征华勇;黄继锋;陈庄洪;李世普;严琼娇;李德中;王伟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报道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外科治疗的入路,内同定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颈椎骨折脱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前路手术依据颈椎管腔受压情况分别采取骨折复位、半椎体切除、全椎体切除;椎体重建应用自体髂骨或钛网.后路手术主要采用钉板或钉棒系统同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ASIA脊髓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全部病例术后3~6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2例吞咽疼痛或困难,气管食管漏及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神经症状加重各1例.结论: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是以颈髓损伤恢复的先决条件.充分减压、重建脊椎稳定性、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手术成败关键.
作者:田长庆;顾洪生;李振宇;周文钰;曾腾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MDCT)对心肌桥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拟诊冠心病(CAD)患者行64MD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根据C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47例心肌桥,测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分析各支粥样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判断血管硬化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64MDCTA发现心肌桥51处/47例,检出率为21.66%;34例位于左前降支中段(66.67%),肌桥长度为5.6~27.6 mm;厚度为0.52~4.8mm;其中2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50%者19例.结论:64MDCT冠脉成像可无创性检出心肌桥,显示其MDCT表现特点、邻近血管硬化狭窄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静;周茂义;杨春波;李立新;赵兴圣;岳奎涛;邵伟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为主动脉肾神经节、肾丛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为提高对主动脉肾神经节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75具成人尸体标本主动脉肾神经节的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解剖观测,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的主动脉肾神经节在断面、CT、MRI扫描图像卜进行观察.结果:主动脉肾神经节位于肾静脉的后方,肾动脉表面和附近,其形态可分为椭圆形、长条形、星形、圆形和三角形;主动脉肾神经节横断面观察,组织致密,无管腔横断面;在CT、MRI扫描图像上能分辨其结构.结论:在断面标本中主动脉肾神经节与淋巴结的区别可通过观察其横断面组织是否致密,有无管腔横断面来确定;在尸体标本上主动脉肾神经节与淋巴结的区别可通过手触膜组织的硬度,相连的纤维状结构是否坚韧,是否有内脏小神经相连来确定.
作者:蔡昌平;谢兴国;李成军;张小明;赵琼慧;曾南林;黄小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整合素β1(β1-integrin)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血管壁细胞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血管ECsVSMCs联合培养系统.以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与Ecs联合培养12 h后VSMCs的β1-integr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与Ecs的联合培养.能明显增强VSMCs的β1-integrin蛋白表达,同时诱导VSMCs表面β1-integfin的激活.结论:Ecs可能通过调节VSMCs的β1-integrin表达,从而影响VSMCs的功能.
作者:王汉琴;曲明娟;严志强;姜宗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尸为幼儿女性,身长75 cm,体重8.4kg,约18个月,营养状态中等.1 心脏的位置、形态1.1 右位心心脏及心包的周围毗邻关系正常,其约4/5位于正中线的右侧胸廓内,1/5位于正中线的左侧.心尖伸向右前下方,心脏的长轴长61 mm,明显偏于胸腔的右侧.
作者:王凤臣;钟震亚;王维峰;赵振富;李梅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高频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成人睾丸及其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经阴囊超声检测1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睾丸及其血流的彩色多普勒频谱,测睾丸动脉(TA)、包膜动脉(CA,即睾丸动脉主支)、睾丸内动脉(ITA,包括向心动脉和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峰值血流速度(TAMX)、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分别计算左右侧睾丸大小和血流参数的均值,并作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正常成人左、右侧睾丸大小及其血管的PSV、EDV、TAMX、RI和PI测值无显著性差异.CA和ITA多普勒频谱波型变化较小,为低阻力型血流频谱;TA的波型变化较大,RI、PI值变异较大.结论:高频率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敏感性高,可准确检测睾丸的形态结构及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且左、右侧睾丸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作者:张增芳;王克;武乐斌;付强;李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为内镜下经鼻颅颈交界区腹侧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之完整成人头颈标本,解剖观察经鼻至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确立手术标志,并测量与经鼻入路相关的解剖数据.新鲜完整头颈部标本5例.模拟手术.结果:内镜经鼻颅颈交界手术的手术标志包括:中鼻甲、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粘膜、头长肌和颈长肌、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寰椎前结节.经鼻入路完全暴露颅颈交界区,短距离为(89.75±2.80)mm;蝶窦前下壁和下斜坡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各自为距中线(9.37±0.59)mm和(10.75±0.63)mm;寰枢椎处,椎动脉在枢椎下缘距正中线距离短,为(15.70±2.12)mm;左侧寰枢椎处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大于右侧(P<0.05).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可充分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结构.
作者:董玉科;田喜光;宋辰刚;刘金伟;周兵;詹俊峰;丁自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特点,探讨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成人尸头,取眶上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鞍区和鞍旁区,观察和测量其内容及比邻关系.结果:测量颧突至同侧及对侧视神经管颅口、同侧及对侧前床突尖、同侧及对侧后床突尖的距离.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的距离短,为(5.96±0.22)c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长,为(8.11±0.28)c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小,为(32.58±3.44)°,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大,为 (50.33±3.44)°.通过不同角度内镜及解剖间隙,能够观察到鞍区结构,前循环血管各部.结论:该入路可作为鞍区和鞍旁区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经终板第三脑室造瘘、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常用手术入路,熟悉入路中各结构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距离对术中定位有很大帮助.
作者:赵冬;刘祺;姬云翔;冯洪涛;袁磊;王业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