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湘丽;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马尚峰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椎体肿瘤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椎体成形术能够迅速缓解病椎引发的疼痛,显示了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其止痛的机制日前尚不明了,骨水泥对病变椎体的机械稳定作用可能是个重要原因.为此,科研人员在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方而做了大研究,以期对这一手术过程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支持.本文将就骨水泥的注射量、注射的方式和骨密度对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影响,以及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和预防性强化椎体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吴金涛;刘维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同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同定结合有限切开内同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5例,按照Tile分型均为C型骨折,C1型9例,C2型4例,C3型2例.结果:14例复位满意;1例未完全复位,纵向移位约0.8cm.骨折愈合时间8周~5月,平均3.4月,1例耻骨联合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治愈.1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月~60个月,平均40个月,根据Majeed评估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4例术前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全部于3月后恢复,1例诉腰骶部疼痛,1例诉耻骨联合处疼痛.结论:经皮骶髂螺钉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彭扬国;王京亮;翁阳华;李忠辉;陈继宗;李培;欧耀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颈肋为先天性畸型,发生率约0.056%~0.17%[1],亦有报道为0.5%~1%[2].女性多见,60%以上为双侧出现,其中仅10%左右产生临床症状[3].以往的报道多缘于影像学检查,作者在对游离骨性标本进行观察时发现2例颈肋,报道如下:
作者:陈胜华;刘良燚;李保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制备成胸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传统短节段4钉法固定和伤椎置钉6钉法同定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临床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1例,观察该方法的即时复位效果.结果:伤椎置钉法固定后的脊柱标本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嗣均小于对照组和四钉法固定组(P<0.01).两种固定方法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六钉法明显小于四钉法固定组(P<0.01).41例患者术前Cobb角14~37°,平均23.4°,术后-3~5°,平均-2.3°.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正常的33.7%~67.2%,平均60.8%.术后高度87.9%~98.7%,平均94.3%.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提供明显高于传统4钉法固定的即时稳定性,并对某些类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
作者:昌耘冰;范志丹;夏虹;郑秋坚;肖立军;廖穗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RP)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应用解剖及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60例寰椎标本根据JeRP内固定需要洲量寰椎侧块后缘顶点到前缘的矢状面距离(LMAPsup)、侧块的短矢状面长度(LMAPmin)、侧块进钉点与前结节距离(AO)、两侧块进钉点距离(AA')及前弓小直径(MD);(2)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模拟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分犁中的前弓双骨折,以JeRP模拟行内同定,并对正常、骨折、内固定3种状态标本的活动度进行榆测并前后比较.结果:(1)LMAPsup,LMAPmin、AO,AA'及MD分别为(20.60±1.84)、(19.57±1.55)、(18.68±1.89)、(35.46±2.86)及(4.66±0.65)mm;(2)JeRP同定后上颈椎6向运动范围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RP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和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焦云龙;尹庆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LFEMF)对Ⅰ型胶原海绵支架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hEsCs)增殖的影响及其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分离纯化的hESCs种植于胶原海绵生物支架材料.经LFEMF治疗仪(场强5 mT,频率分别为1、10和50 Hz)刺激hESCs(30 min/d),通过肉眼、镜下观察,HE染色,DAPI荧光核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hESCs生长情况,并收集培养2、7、10和14 d hESCs的DAPI核荧光染色数据,用显微图像软件分析细胞增殖数目,比较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的统计学差异.结果:hESCs在胶原海绵支架生长良好;各频率组LFEMF刺激均能促进hESCs增殖,频率不同.促增殖的效应不一(P<0.05).结论:胶原海绵可作为体外培养hESCs的良好支架,在LFEMF干预下可实现hESCs较快速扩增,LFEMF在皮肤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作者:白文芳;张鸣生;吴博;邱家琦;李新平;白利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肾动脉、右睾丸动脉及右肾上腺下动脉变异.经查文献资料,此种变异的报道很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丰刚;安淑红;刘帅;赵振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颈横动脉是甲状颈干的重要分支,我们在解剖一正常青年男尸时,发现其起点位于前斜角肌外侧缘,穿臂丛上、中干深方进入枕三角.此类变异较为罕见[1,2],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晨;曾方政;胡松;陈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中阈值、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中窗宽及窗位、视野(Field of view,FOV)对血管管径测量的影响及相关关系.方法:建立9个不同密度的血管模型,使用不同的FOV、阈值(VR)、窗宽(MIP)测鼍不同密度血管模型管径,分析标准阈值、窗宽与血管模型管径的关系,并与C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临床脑血管CTA MIP重建病例30例的窗宽及窗位,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R重建,阈值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负相关(r=-0.847,P=0.000);MIP重建,窗宽和血管模型管径呈明显正相关(r=0.983.P=0.000):FOV和血管模型管径无相关性(r=-0.042,P=0.381).临床脑血管CTA MIP重建窗宽明显增宽,夸大了血管真实管径.结论:CTA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受VR重建阈值、MIP重建窗宽窗位的影响,根据血管内对比剂密度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测量血管管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房文皓;吕发金;展群岭;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类型、分支及吻合,为临床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的铸型标本上观察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吻合.结果:(1)掌浅弓分5型:Ⅰ.尺动脉型由尺动脉的终支构成,其分支直接到示指、拇指,不与其它动脉的分支吻合,占19.2%(15例).Ⅱ.桡尺动脉型由桡动脉分支与尺动脉构成,占51.3%(40例).Ⅲ.尺动脉掌深弓型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掌深弓构成,占15.4%(12例).Ⅳ.桡正中尺动脉型由桡动脉、正中动脉和尺动脉构成,占10.3%(8例).Ⅴ.无弓型没有掌浅弓,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及中指桡侧半,尺动脉分支营养中指尺侧半、无名指、小指,占3.8%(3例).(2)掌深弓分2型:Ⅰ.完伞型掌深弓由桡动脉的终支与尺动脉或其它分支构成,占93.6%(73例).Ⅱ.非完全型掌深弓是桡动脉的终支不与其它分支吻合.占6.4%(5例).掌浅弓、掌深弓互相吻合且发出许多分支.结论:掌浅弓、掌深弓分支众多,吻合丰富,变异大,临床手术时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作者:张业辉;李少华;徐达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家犬主动脉窦造影特点,研制可经导管植入主动脉瓣支架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行左心室造影,对主动脉窦部造影影像分析.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处理后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 h,缝合在瓣膜环上,制成主动脉瓣支架瓣膜.并将瓣膜支架经动脉植入家犬心脏主动脉瓣位置.经胸超声评价瓣膜功能.结果:左室造影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窦部宽度和高度;升主动脉直径(1.73±0.15)mm,主动脉窦部直径(2.15+0.24)mm,冠脉开口至窦部的距离(1.12+0.14)mm.经胸超声检查示人工瓣膜瓣叶功能正常,无返流.结论:主动脉瓣支架瓣膜设计合理,功能正常,可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明标;宗刚军;白元;陈翔;秦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为经口前路进行寰枢椎钢板内同定手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新鲜冰冻尸头标本6个,头颈部标本30个模拟经口入路手术过程,逐层解剖至上颈髓,观察并测量手术入路上的径向、轴向及水平方向的重要结构及解剖数据.寰枢椎干骨标本30个,对与内固定相关的骨性参数进行测量.结果:经口入路至颈髓的操作深度大(103.8±6.2)mm,可显露范围长(52.1±3.5)mm,宽(39.4±2.2)mm,手术安全范围由双侧椎动脉构成,呈一不规则的倒置梯形,其边界在C2/3横突间距离中线仅(11.4±1.4)mm,故在此区域操作时应十分小心.寰椎理想进钉点距离中线(15.0±2.0)mm,理想钉道角度(12.5±2.5)°,理想钉道深度(20.8±1.5)mm.结论:经口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主要手术操作区域中双侧椎动脉内缘位于显露范围之外,钢板宽度应介于20~42 mm,寰椎螺钉长度不宜超过18 mm.
作者:王智运;尹庆水;艾福志;章凯;吴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改良肩后入路的解剖与在不稳定肩胛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对5具中年男性尸体进行肩胛骨区解剖研究;(2)对11例不同类型的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经改良肩后方入路分别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经典的肩关节后方入路太偏向内侧,手术显露创伤大;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手术的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改良肩后入路剥离软组织少、显露简便、复位固定方便,术后病人恢复快,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胡孔和;吴强;席新华;靳安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面中部表情肌的构筑学特点及其附着点空间坐标,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扫描肌肉附着起止点.结果: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的肌重分别为1.52、0.69、1.00、1.06、0.72 g;肌长分别为56.24、34.35、47.28、28.48、48.35 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30.97、21.37、23.83、42.53、16.52mm2;5条表情肌起点的空问坐标(mm)分别为(49.55,-63.86,-6.35),(67.80,-30.59,-21.02).(63.27,-55.94,-10.44),(74.98,-31.57,-7.10),(83.22,-8.04,15.47),颧大肌、提口角肌止点坐标是(70.83,-36.65,-49.85),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止点坐标是(80.23,-26.84,-30.98).结论:面中部表情肌收缩力量小,各有其不同的肌力矢量,合成后的生理横切面积是121.86 mmm2,方向是与X轴夹角105.36°与Y轴夹角104.38°、与Z轴夹角21.29°.
作者:王量;胡志奇;赵卫东;翟圣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为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部分游离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微创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下颌下腺腺体的体积、下颌下腺导管的长度及腺体周围动静脉腺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毗邻关系等显微解剖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下颌下腺分为浅部和深部.浅部体积约为(1.77±0.53)cm3;深部体积约为(1.08±0.84)cm3.下颌下腺导管由下颌下腺浅部的深面发出,长约5 cm.营养下颌下腺的丰要血供来源为面动脉和颏下动脉.下颌下腺的主要同流静脉是面静脉.结论:根据下颌下腺导管、下颌下腺及周围动静脉腺支的解剖点,提示在采用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游离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的手术时,可以将带血管的下颌下腺浅部及导管移植至颞部.术式经标本模拟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伯钧;秦小云;周思;韦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第1跖趾关节既参与前足横弓的构成,又是足内侧纵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足弓牛物力学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稳定性的破坏会引起前足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严苇影响足部负重和行走功能的有效行使,临床上(足)外翻、前跖痛等许多足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第1跖趾火节稳定性的破坏有关,本文主要就第1跖趾关节相关牛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大伟;李兵;俞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后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一次共7d),后两组各在缺血30min、再灌注6h及24h取材.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调亡细胞,Fas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参与了耳蜗I/RI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作者:郑鸣;许险艳;王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血管造影.观测(足)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足)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结果:(足)横动脉与跗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足)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1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足)横动脉外径(1.3±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3)mm,多为1条,占91.6%,偶见两条,占8.4%.(足)趾胫侧趾底同有动脉外径为(1.1±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2)mm,多为1条,占95.8%,偶见2条,占4.2%.(足)趾腓侧趾底同有动脉外径为(1.5±0_3)mm,伴行静脉外径(1.3±0.3)mm,多为1条,占93.7%,偶见2条,占6.3%.结论: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可设计两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以(足)横动脉为血管蒂或以(足)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双血管蒂,使该岛状皮瓣旋转点前移,血管蒂延长,临床应用简便.
作者:毛海蛟;尹维刚;史增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为Res抗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evG2细胞经不同浓度Res(0、25、50、100μmol/L)培养24、48、72 h.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将作用于Res的细胞经PBS洗涤,70%冷乙醇同定,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FCM)细胞周期时相分布以及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周期素Cyclin E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伴随细胞周期分布变化,G0/G1期比例下降,s期、G2/M期比例上调,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K2及Cyclin E表达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CDK2及Cyclin E的活性使HepG2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科;田雪梅;王美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例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头部标本,用1.5TMRI以AC-PC线为基线扫描获取薄层磁共振图像,然后在冰冻包埋条件下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以AC-PC线为基线铣削层厚为0.1mm的横断面薄层标本,从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脑桥小脑角区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共获得与脑桥小脑角区相关的薄层断面图像240幅,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图像对照.(1)连续薄层横断面能很好显示脑桥小脑角区的微细结构变化,在颈动脉管层而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发出先向后延伸,越过而神经走行于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之间并发出分支环绕前庭神经形成袢,后上行至小脑;(2)在脑桥小脑角层面,能够显示面神经桥段的长度;(3)在内耳门层面上,内耳门后唇隆起,左右两侧后唇的高度均小于同侧面神经桥池段长度的三分之一.结论:铣削的薄层横断面与MRI对照能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作者:孟庆成;丁娟;刘树伟;樊令仲;张忠和;孙博;尹训涛;林祥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