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毅刚;李佩英;李利;秦小云
教学中,在一成年男尸标本上发现其头臂干缺如,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直接起于动脉弓及静脉、神经多处罕见变异(附图).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震;李伟;陆富生;郝春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能.结果:病变瓣膜前瓣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其径向和环向特征ε分别为0.109±0.021和0.103±0.015,特征E分别为(456±11.67)×103 N/m2和(418±24.59)×103 N/m2,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病变瓣膜前瓣为粘弹性体,结构特性为各向同性, 病变瓣膜力学性能下降是风心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物理学基础.
作者:陈炜生;李中学;陈龙;朱青安;王文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道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正常婴儿新鲜头颈标本5例、婴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新鲜标本2例、婴儿双侧完全性腭裂标本1例.采用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腭帆提肌和腭升动脉的走向.在2例新鲜腭裂标本的软腭区摹拟该术式进行解剖.结果:腭帆提肌至翼钩的距离为 (4.5± 1.6)mm,此处肌宽为(8.0 ±1.8)mm.软腭部Z瓣的角度取 60°~70°,臂切口长度根据裂隙大小取中轴长的1/2或2/3.临床手术35 例,有11例术后来院复查.经语音耳测评定,优良率达90.8%.结论: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式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不会损伤腭帆提肌、血管主干和神经.能有效地重建腭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延长和后退软腭,又可避免直线疤痕.
作者:邓细河;徐达传;翟佳羽;姜杰;裴霞;崔颖秋;黎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机械性TMR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管道内促血管再生与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高速空心钻头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TMR,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实验组的TMR管道内注射VEGF;对照组仅做单纯机械性TMR.动物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MR管道内血管再生与重建的状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MR管道内新生小血管的密度/数量分别为(24.20±0.98)条/10×4倍和(8.41±0.59)条/10×4倍, P<0.001;术后6~8周,分别为(11.08±0.96)条/10×4倍和(3.31±0.57)条/10×4倍 ,P<0.001.结论:VEGF对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晓东;曹润武;李若凡;程效东;刘克;李姗姗;王冬;曲彦明;张平;曹承刚;张恩辉;徐达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19岁.2月前右腹股沟内出现一2 cm×3 cm的可回纳性肿物,质软,以右斜疝入院 .查体:患者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右腹股沟区可突出一2 cm×3 cm的肿物,质软、无压痛,平卧时回纳,于右耻骨结节上方有一2 cm×1 cm皮肤愈合瘢痕,触之有向上延伸的条索状组织 .其母述其出生20 d后发现右耻骨结节上方见一肿块并红肿,2 d后破溃,并有粪便漏出, 色黄块状,换药治疗1月余愈合.
作者:潘鸿江;阎高峰;戎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踝部血管网对小腿远端蒂组织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10例小腿铸型标本和3例新鲜标本的解剖,观察踝部血管网的构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管网的交通吻合.结果:踝部血管网有众多的血供来源,并形成错综复杂的各方吻合.踝部血管网与小腿前侧、内侧、前外侧和后外侧的纵向筋膜血管丛及皮神经皮静脉血管丛,分别在踝前伸肌支持带、内踝、外踝前和外踝后的部位相交汇,吻合丰富而明显.结论:踝部血管网吻合充分、丰富,设计宽约3 cm的筋膜皮下组织为蒂,可为小腿带皮神经和皮静脉血管丛的远端蒂筋膜皮瓣提供丰富血供.
作者:张世民;顾玉东;徐达传;侯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臂丛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高,致残严重,给社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20世纪初开始引入手术治疗,并先后经历了损伤切除直接缝合、新鲜同种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三个阶段,但效果欠佳.后又有人采用多功能重建手术以改善屈肘功能.70年代出现了束间松解、束间移植、带血管移植、神经移位等显微外科技术,其中神经移位术的开展使臂丛撕脱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移位神经涉及副神经、肋间神经、颈丛运动支及键侧C7神经等[1].
作者:廖华;徐达传;顾玉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维多孔D,L-PLA骨替代材料降解特点及骨修复能力. 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成三维多孔D,L-PLA材料,将其放置于PH值为7的双蒸水中观察其降解过程中pH值、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体内实验将20只兔子40只前肢制造桡骨10 mm骨缺损,分别给予植入材料或作为空白对照,在2、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X线观察、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该材料在降解过程中重量及生物力学的变化滞后于分子量变化,0~4周时变化较小.12周时pH值为2.94,此时植入材料者骨缺损区已修复,空白对照者骨缺损两端骨髓腔闭合骨缺损区无骨长入.结论: 该材料的结构及降解特点有利于骨长入,作为骨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亮;靳安民;郭志民;全大萍;卢泽俭;闵少雄;高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 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 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 HTSS〗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作者: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脐带静脉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胎龄在24~42周流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静脉50例, 测定其压力-容积关系.结果:脐带静脉的p-V曲线可用抛物线拟合.脐带静脉顺应性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但39周以后又降低 .结论:人脐带静脉是动脉移植物的良好替代材料,在移植时除了考虑脐带静脉与宿主动脉相匹配外,还应注意其顺应性与胎龄的关系,建议选用胎龄在37~40周之间的脐带静脉作为临床应用的移植材料.
作者:李文春;黄铁柱;周新华;李勇;周立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30岁.因间歇性上腹部胀痛4年入院.进食后明显,并有间歇性呕吐、呃逆,胸膝位可使症状缓解,曾多次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查体:消瘦,上腹部稍隆起,轻度压痛,振水音阳性,入院后行B超、便潜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X线钡餐透视示:十二指肠升部偏右钡剂充盈阻断呈纵向,梗阻近侧十二指肠扩张,钡剂郁滞,可见顺逆蠕动.诊断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症.经充分术前准备,行手术探查:用手捏住幽门,于十二指肠近段注入300 ml空气,其直径扩大至6.5 cm.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
作者:岳书勇;张云双;王成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系统的观察.为2例TN患者行TNSR 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的治疗与随访.结果: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的观察与组织学一致,2例TN患者术后,面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分别随访1年6个月及1年4个月, 症状未复发,且保留了温、触觉功能、角膜反射及形态正常.结论: TNSR中央区域有一巨束神经纤维,表层分布着小神经纤维束.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能够治疗TN,且保留了温、触觉及角膜反射,本手术方法是一种治疗TN有效的、且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远仕;王少洪;张长椿;杨冬涛;吴婉芬;吴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王某,女,22岁,身高159 cm,体重55 kg,本校2000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山东籍. 本次入学体检时发现牙齿异常.
作者:吴秀卿;胡琪;彭俊忠;刘耀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在处理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臂丛上干穿过前斜角肌,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韩文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颅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乙状窦后手术入路.结果: 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表面投影.关键孔位置在乳窦后平台.结论:作者设计的关键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模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作者:王仲伟;李卫平;陈刚;郭孝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的发生率国内文献为14.29%[1],9.25%[ 2] ,10.2%[3],交通支粗细介于0.5~2.0 mm,长1.7~13.5 cm,多为外内侧交通支,也见有正中神经连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2].国外文献其发生率为13.9%[ 4],甚至有高达36%[5].交通支的性质有文献认为是纯感觉性的,有人于手术时电刺激证明有运动纤维至臂屈肌,也有弹伤正中神经而旋前圆肌完好[6],杨志贤等追踪1例交通支到大鱼际肌,拇指两侧指神经和示指指神经[7],本文对交通支进行了观测,并进一步追踪其分布部位.
作者:张宝林;李定一;云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腰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开展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与CT资料.方法:在5 0例(标本24,CT 26)经L4、L5椎弓根层面上,观察确定进针点,并测量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和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等数据.结果:L4 、L5椎弓根厚度、进针角度、从进针点经椎弓根中心至椎体前缘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1.55、15.25mm;16.01°、18. 55°;53.69、50.85 mm.固定针直径、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分别为:6.50~7.50、7.50 ~8.50 mm;14.00°~20.00°、17.00~23.00°和32.50~39.00、29.25~35.75 mm.结论:在L4、L5椎弓根层面上,以上关节突基部外侧缘为进针点较佳 .
作者:林炎生;周庭永;韩景茹;钱学华;吕发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喉部肿瘤介入治疗提供血管形态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察成年尸体标本16 例(32侧),分别测量了股动脉至甲状腺上、下动脉开口处的距离,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开口处外径等.结果:股动脉至左侧甲状腺上动脉的距离为(62.6±7.8 )cm,右侧为(61.3±7.2) cm;至左侧甲状腺下动脉为(52.5±6.9)cm,右侧为(51.1±5.8)cm.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1±0.6)mm和(2.3±1.2)mm.结论:喉部动脉血供主要来自甲状腺上、下动脉分别发出的喉上、下动脉支供应.本项研究为临床介入治疗喉部肿瘤提供了动脉形态学依据.
作者:詹必武;唐思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股骨髓腔进行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弹力内锁髓内钉,以达到对成人股骨干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方法: 24根成人股骨标本,自冠、矢状面剖开并每间隔1.5 cm进行横断,测量其髓腔弧度及冠、矢状径. 弹力内锁髓内钉以开口三叶草形髓内钉为基础,在髓内钉凸出的两侧翼开矩形孔,安装弹簧卡.临床固定股骨骨折35例.结果: 股骨髓腔中轴凸向前,非松质骨区弧度半径约(90.2±15.6)cm,髓腔两端松质骨区呈矢状径短、冠状径长的漏斗形.狭窄区位于中上部,狭窄处的矢、冠状径分别为(13.9±1.6)mm和(1 1.4±1.3)mm.应用3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弹力内锁髓内钉具有与人体股骨中轴相适应的弧度,两端弹簧卡具有加强固定、防止旋转和轴向加压作用.
作者:万黎;张日华;黎建明;江振华;樊仕才;赵卫东;陈钦秀;冯登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 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作者:丁红梅;卢书文;唐茂林;谭建国;谭双香;王泽军;苏波;何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