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血供及临床意义

黄继锋;钟世镇;徐达传

关键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骨间前动脉, 腕关节盘, 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血供来源及内部血管构筑。方法:采用20侧成人上肢标本,经肱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或灌注墨汁解剖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动脉来源及血管分布。结果: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血供主要来自骨间前动脉的掌侧支和背侧支。尺动脉、骨间背侧动脉及桡动脉为间接血供来源。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周边约占20%区域(桡侧缘除外)有丰富血管分布,中心占80%区域无血管分布。结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周边(桡侧缘除外)血供丰富,损伤后愈合能力强,可采用修复术,中心区则反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丛皮支支配区域变异1例

    患者男性,40岁,因左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半年来本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在外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近半月来服用卡马西平后出现皮炎,患者要求行神经阻滞治疗。查体:张口下颌无偏斜;双侧面部皮肤感觉对称存在;双侧角膜反射存在。颅脑CT:未见异常。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左侧)。1999年4月23日用无水酒精阻滞患者左侧三叉神经节,阻滞后病人左侧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麻木,疼痛症状消失。

    作者:董河;孙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门区横断面CT与解剖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正常肺门断层解剖及CT表现。方法:结合20例胸部连续横断层标本,研究56例肺门区的CT表现。结果:右侧:右上肺静脉尖支位于尖段支气管和动脉与上腔静脉之间,肺门外侧为右上肺静脉后支,后方为后段支气管和同名动脉分支。左侧:左肺静脉尖后支位于尖后段支气管和动脉的前方,或组成肺门外侧。以上观察与CT表现一致。85.7%(48例)左肺静脉尖后支位于尖后段支气管和动脉的前方;14.3%(8例)位于肺门外侧。85%(17例)右上肺静脉后支则位于前、后段支气管二者的夹角内,15%(3例)在此层面远离肺门;CT上,92.9%(52例)右上肺静脉后支则位于前、后段支气管的夹角内,7.1%(4例)在此层面远离肺门。结论:右肺门上、中区的形态与上肺静脉尖支和后支的位置和汇入上肺静脉方式有关。左肺门上区的形态与肺动脉和上肺静脉之间的关系有关;左肺门中区的形态则取决于左肺动脉舌支的发支情况。双肺门下区的形态取决于下叶肺动脉的分支形式。

    作者:赵江民;王凡;瞿越云;李瑞祥;羊惠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Ⅲ~Ⅴ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目的: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同时采用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3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动眼神经和三叉神经的脑池段全程。结果: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滑车神经仅在塑化切片上显示。结论: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进行准确显示,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作者:张伟国;张绍祥;巫北海;陈金华;谭立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济南’手外科国际研讨会及足趾与皮瓣移植学习班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计划于2001年11月2日至11月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联合举办“济南’手外科国际研讨会及足趾与皮瓣移植学习班”,本次专题研讨会与学习班旨在推广介绍我们在手外科领域尤其是足趾与皮瓣移植方面的经验并与世界各国的同行进行交流。联系人:凌莉莉,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乌鲁木齐中路12号,邮编:200040,电话:(21)62489999X6546,传真:(21)62499608。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新型铸型填充剂-火棉胶

    火棉胶在医学及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清漆、胶片、人工珍珠、人造革的原料,在医学领域被用于封堵创伤及灼烧的伤口,在组织学中常被用作组织的包埋及切片剂[1~3]。将其作为填充剂用于制作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尚未见报道。根据火棉胶的理化性能特点,我们改进了配制方法,将其用于管道铸型,不论是灌注粗大管道,还是灌注细小管道,铸型效果都较理想。现以肾脏管道铸型为例加以介绍。

    作者:石瑾;傅群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带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转位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上带血管蒂的尺神经移植在健侧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新鲜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22侧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尺神经外部营养动脉的来源。另取患骨肿瘤而截肢新鲜成人上肢6侧作仅保留尺侧上副动脉的尺神经游离,采用动脉灌注墨汁和尺神经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内部血供营养的范围。结果:尺神经在腋部由胸外侧或腋动脉的分支供应,在内侧肌间隔后方由尺侧上副动脉供应,在尺神经沟由尺侧上副动脉与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吻合支供应,在前臂由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的分支供应。尺侧上副动脉灌注墨汁后,尺神经腕部、手背支及腋部的神经束内微血管被墨汁充填。结论:以尺侧上副动脉的起始处为血管蒂部旋转点,尺神经可提供平均为(46.5±2.6) cm的有血供的移植长度,可经胸前皮下隧道逆向转位与对侧颈7神经根吻合。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血供的尺神经移植的设计是合理的。

    作者:徐杰;顾玉东;成效敏;董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吻合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皮支为蒂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6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及10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起始部位、走行、长度、外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于舟骨粗隆后(1.5±0.4)cm下方发出,向前下斜行至足底内侧皮肤;该皮支长(2.8±0.2)cm,外径(0.8±0.2)mm。结论:①足底内侧皮瓣可以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皮支或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足底皮穿支为供血。②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适用于手掌及手指腹侧创面修复的特殊需要。

    作者:杨开明;徐达传;石瑾;李忠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椎间不同植入物拔出载荷的比较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的拔出载荷。方法:以人尸体颈椎为标本,颈前路环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测试以上植入物的大拔出载荷。结果:减压后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自体骼骨的大拔出载荷分别为(114.7±23.3)、 (101.5±15.7)、 (58.7±8.3)N。结论:Cloward术减压后,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拔出载荷均大于植入自体髂骨。

    作者:刘锦波;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临床和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3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诸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用游标卡尺测量韧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及腕关节盘的桡侧缘、掌侧缘及背侧缘的长度和厚度。结果:TFCC的成份有腕关节盘,关节盘同系物,桡尺远侧掌、背侧韧带,尺侧腕伸肌腱鞘,尺侧囊,尺三角韧带,桡尺三角韧带及尺月韧带等。关节盘同系物和茎突前隐窝有三个类型即窄开口型、宽开口型和闭口型。结论:TFCC是一复合组织结构,是维持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作者:黄继锋;钟世镇;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正常髌骨厚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制定髌骨置换术中更适合国人的髌骨截骨原则,为国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0例(120侧)国人尸体髌骨的厚度进行测量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国人髌骨厚度(23.12±0.16) mm。结论:国人髌骨平均厚度要小于外国人髌骨的平均厚度且髌骨软骨关节面低凹处的厚度常常只有13~14 mm,在使用进口假体时若按国外的手术原则保留髌骨骨床15 mm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要保证髌骨置换术中完全清除髌骨软骨面且术后保留髌骨原有的厚度,则术中保留髌骨骨床厚度为12 mm较为理想,但置换后的髌骨力学性能和置换术后的远期效果仍需随访观察并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斌;吕厚山;燕太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体中、下段颈椎曲率的测量及意义

    目的:为设计、改进适合国人的颈前路钢板系统提供参考值。方法:用游标卡尺和自制弧度仪测量129例颈椎各椎体小高度、冠状径、矢状径和前壁横向弧度;测量43例正常成人X线侧位片,计算颈椎的生理曲度。结果:C3~C6小高度和C3~C5小矢状径均较接近,分别为10.0 mm和14.6 mm;小冠状径由C3~C6依次增加,增量约1 mm;椎体前壁横向曲率半径由C3的9.6 mm逐渐增大至C7的14.4 mm;颈椎各节段纵向曲度的变异较大,无明显规律。结论:颈椎中段各椎体的小高度值、矢状径值相近,中、下段颈椎各椎体的小冠状径和前壁横向曲度由上至下递减,此规律可帮助确定理想的螺钉长度、钢板宽度和钢板的横向弧度;颈椎纵向生理曲度变异较大,无明显规律性,对确定钢板的纵向弧度帮助不大。

    作者:王柏川;王闵;樊仕才;樊继宏;朱青安;金大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切取皮瓣,后者制成透明标本;②在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结果: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分支,亦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蒂部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小穿支在侧颌颈区相互吻合。结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依赖于耳前蒂部小穿支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但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方向性。

    作者:熊绍虎;徐达传;程新德;赵天兰;李宁;颜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3支型肾动脉1例

    3支型肾动脉少见,根据中国人的体质调查统计占1.48%。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发现其右肾动脉并存3支。现报道如下: 右肾表面光滑,无胚胎型分叶,肾动脉并存上、中、下3支(附图)。①肾上动脉,平对第2腰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右侧壁,外径约3 mm。横行向外,在距起始点约1 cm处分上、下2支,上支发肾上腺下动脉后入肾上极,下支经肾盂前方入肾门,分布于肾尖段、肾上段和肾中段。②肾中动脉,在肾上动脉下方1 cm处,发自腹主动脉右前壁,外径约2 mm,横行向外经肾盂前方入肾门,分支分布于肾中段和肾后段。③肾下动脉,平对肠系膜下动脉起始点下方1.5 cm处,发自腹主动脉下端的右侧缘,外径2 mm,斜向外上越过右输尿管前方入肾下极,分布于肾下段。

    作者:姚友生;任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指浅屈肌腱止点的位置及其与A4滑车的关系

    目的:观察和测定指浅屈肌腱止点的形态、位置及其与A4滑车的位置关系。方法:采用12只成人新鲜尸体手标本的48个手指,观察指浅屈肌腱在中节指骨和近侧指间关节处的形态、位置,近止点的浅肌腱和腱纽的关系,观察止点和A4滑车的重迭关系和程度。结果:指浅屈肌腱在手指上止点由止于指骨、掌板和腱鞘的部分组成,浅肌腱近止点处为扁平腱束,有短腱纽完全附着,止点长度为0.6~1.0 cm,距Camper腱交叉0.4~0.7 cm,有79%的手指的止点与A4滑车部分重迭,21%手指止点完全在A4滑车以近。结论:指浅屈肌腱止点解剖结构复杂,与指骨、掌板、腱鞘、腱纽存在密切联系,在不同手指位于A4滑车以内和以近的位置,对指深屈肌腱的营养、力学功能及协同功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汤锦波;谢仁国;顾宇彤;崔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掌浅弓变异1例

    掌浅弓的形态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掌浅弓形态特殊,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防腐固定后,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其右上肢,桡动脉于近桡骨茎突处发出掌浅支后转至手背。掌浅支沿拇短屈肌内侧份浅面前行,发出分支与正中神经返支进入鱼际肌并供应支配之。本干继续行向远、尺侧,在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蚓状肌的浅面与尺动脉终支吻合而成特殊形态的掌浅弓。

    作者:陈铭锐;李晓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咀嚼时局部脑活动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目的: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探测人咀嚼时的大脑功能活动。方法:要求人在无任何其它躯体活动条件下咀嚼肌以10s运动20s休息的频率进行。选用8例成人冠状切面和横轴面的头部磁共振片,观察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①在咀嚼时脑的广泛区域是激活的;②在相对应的咀嚼活动中有优势半球的激活区;③第Ⅰ躯体感觉区激活的方式远较第Ⅰ躯体运动区多样化;④在额叶中4例年轻观察对象出现了广泛的神经元激活区,但在老年人很少出现这样的激活区。结论:咀嚼活动除了它本身的功能运动外,在维持脑的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fMRI在研究活体人脑功能活动方面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青;方马荣;张敏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挛缩臀肌的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分析挛缩臀肌的生物力学变化及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手术中切取的臀肌挛缩带及新鲜病尸的臀肌制成标本,用生物力学方法测定其拉伸的力学性质。结果:臀肌挛缩带拉伸的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分别为(2.732±0.792) N/mm2,(148.32±3.84) MPa,0.896±0.315。而正常臀肌的弹性模量、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分别为(0.143±0.024) N/mm2,(10.50±1.69) MPa,1.434±0.402。均有显著差异。结论:①臀肌挛缩后,挛缩带的强度和刚度均显著增大。②臀中肌前部纤维挛缩是导致骨盆倾斜的病因。对有臀中肌挛缩表现的患者,一经发现,应立即手术,以免病变进展,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肖进;冯宗权;原林;赵卫东;闵少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带血供肱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50根干燥成人肱骨,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果:肱骨上端外科颈周围平均有(7.7±2.0)个(4~12个)滋养孔,滋养支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骨干滋养孔1~3个,主要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距内上踝(11.7±2.2) cm(6.5~17.0 cm)。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肱动脉,长(2.6±0.7) cm(1.5~5.0 cm),外径(1.3±0.6) mm(0.8~2.2 mm)。结论:选用旋肱前血管为蒂,可行肱骨上段移植,选用肱血管和肱深血管为蒂,可作肱骨中段移植。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刘经南;喻爱喜;张宗平;郑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浅静脉干对四肢远端蒂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在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8 cm×2 cm),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实验)和不结扎组(对照),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远端蒂皮瓣掀起后,浅静脉干压力在4.67~5.6 kPa(35~42 cmH2O),超过毛细血管动脉灌注压4.0 kPa(30 cmH2O)。蒂部浅静脉干结扎后,远端蒂皮瓣的成活面积(15.6±0.55) cm2,占皮瓣面积的97.5%,其成活质量显著优于不结扎组(11.6±2.07) cm2,占皮瓣面积的72.5%。结论: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成活有害无益,临床上应在远端蒂部将其分出结扎。

    作者:张世民;候春林;徐瑞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脾直肠异常韧带1例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腹部时,见其有一连于脾脏与直肠之间的异常韧带,现报道如下。 该韧带总长度为47 cm,上端宽3 mm,下端宽5 cm,起于脾门上方并进入脾实质,其起点处呈分叉状,长度为5.0 cm,尔后合并,向下经结肠左曲后方,沿降结肠内侧下行,至左髂窝处行于乙状结肠系膜后方,经骨盆入口至盆腔,连于直肠后壁的筋膜,韧带内未见血管分布(附图)。

    作者:王新明;冷启新;冷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