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张士华;邱豫伟;伍冀湘;梁杰雄

关键词: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其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通过术前准备,抗凝药物调整等措施;术后心功能的维持及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术后抗凝药物调整的护理,预防感染等措施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本组20例患者,除1例手术后12 h出现腹腔出血,经用维生素K1处理,24 h后出血停止,其余19例患者恢复平稳,没有发生血栓及大出血情况,手术后半年随诊,心脏机械瓣膜功能正常.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危险高,术后治疗护理难度大.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为了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作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夯实护理教学基础培养一流护理人才——激流中奋进的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界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对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技术训练,尤其是对护理记录的大胆改进和护理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护理工作更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人文化管理也已提上日程.

    作者:李小英;佘金文;袁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澳大利亚临床护理导师的职能及对中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启发

    笔者在2003年7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T)作为访问学者进修半年,其间参与了护理学院的实习带教安排及实施,发现其临床护理导师的职能很多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学习.本文介绍了澳洲先进的管理和带教模式,并针对中国的临床护理带教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胡晓莉;王克芳;董云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皮肤鳞癌复发患者的护理

    皮肤癌是发生于被覆体表的皮肤和皮肤附属器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肤原位癌、亦有少见的附件癌.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常见.

    作者:黄立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增加,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从数量、结构两方面满足这种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结合中国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陆小英;张玲娟;叶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集中输液时护士手部消毒方法研究进展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接触病人频繁的人,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手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以集中输液为例,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护士每次静脉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采用消毒液浸泡洗手消毒,但因繁琐费时、消毒液刺激性大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因此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医院管理为手段,提供高效、便捷的手部卫生产品及设备,提高护士洗手依从性,对预防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范珊红;余咏;王线妮;王宏玫;张嵘;杨媛;袁琰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SHSAS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心理、饮食、康复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戒烟酒、定期复查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末进行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的比较.结果 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ADL和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出院后的SHSAS患者继续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郑真;陈爱;吴慧堃;陈赤霞;陈逢俭;林海峰;胡伶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双瓣置换术后反复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

    联合二尖瓣、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后出现反复大量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本例患者上述情况经各项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遂再次开胸手术治疗,术后恢复理想,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在病情监测及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爱华;孙爱凤;常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与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邵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护士和护生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实践的研究

    目的 运用Husserlian现象学方法,探讨护士和护生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概念的理解和实践体验.方法 分别对8位实习护生和8位注册护士进行半结构性访谈,访谈资料用MP3记录,整理后采用Giorgi的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除几点明显不同外,此研究和欧美等国家的类似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即护士从事着相似的健康促进实践活动.研究还给出了参与者对健康促进实践的共同而明确的看法.结论 虽然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文化背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不同,但护士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经验体会却与欧美等国家相似.这表明地域环境对护士理解和运用全球性的健康相关概念没有影响.

    作者:王永焕;张静;王建虹;Whitehead Dea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8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有效的、实用的与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措施应用于临床,改变以往传统和错误的习惯、行为,为患者度身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带有个体特征的护理服务.达到规范化与个体化的佳结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作者:吴治;袁静;刘运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DA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进一步探讨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其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带来创新与变革.方法 将PDA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使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床旁,实现病人信息的动态采集,即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结果 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06%降至0.64%.护士用于表格书写的时间大大降低,服务于患者的时间较前更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满意率由95.4%提高到98.2%,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论 PDA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作者:陆宏;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

    为提高广大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从医院感染,理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对临床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以引起有关护理专业人士的重视.

    作者:阮征;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访视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探讨介入护士对心脏介入治疗病人围手术期进行访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3例择期心脏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访视)和对照组(未接受访视).并测定其访视前后焦虑值、心率、血压、并发症、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焦虑值和血压心率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护士给予访视护理可减轻病人术前焦虑程度,积极配合手术,降低并发症,融洽护患关系,提高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吴焰;周文娟;帅勇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系统化管理教学环节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效果

    <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护理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课堂教学、临床课间实习以及毕业实习3个教学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不断的深入和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对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是与护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能割裂开来.

    作者:任志英;赵瑛;南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就医延迟研究现状

    为了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很多研究者对肿瘤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时间延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患者及时就医来提高肿瘤早期发现的比例.现就肿瘤患者就医延迟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桂芳;曾丽萍;王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肌萎缩侧束硬化的护理

    肌萎缩侧束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无论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后均表现为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1].

    作者:毛嘉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并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并发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将循证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分析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发生口腔并发症的原因、危险因素等,提出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表现明显放松.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患者主动配合能力,增加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大价值.

    作者:朱朝晖;肖柳红;王舜娟;卢少萍;陈凌;林丽霞;程剑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其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通过术前准备,抗凝药物调整等措施;术后心功能的维持及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术后抗凝药物调整的护理,预防感染等措施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本组20例患者,除1例手术后12 h出现腹腔出血,经用维生素K1处理,24 h后出血停止,其余19例患者恢复平稳,没有发生血栓及大出血情况,手术后半年随诊,心脏机械瓣膜功能正常.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危险高,术后治疗护理难度大.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为了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作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士华;邱豫伟;伍冀湘;梁杰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感染是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1],好发于肺部.术后患者由于留置气管插管、胃管、早期不能进食等多种因素,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研究证实口腔感染容易造成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有学者指出肝移植术后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比例较高[2].

    作者:彭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