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既往有脑中风史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对临床预后影响

于文江;李海永

关键词:脑中风, 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STEMl)病人既往有脑中风病史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有脑中风病史STEMll 56例(观察组).另随机选无脑中风病史(对照组)60例,入选者检测心电图PTFv1负值,Q波导联数,QTc间期,心肌梗死部位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泵衰竭、MI扩展、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等.结果:既往有脑中风病史患者STEMI发生率11.3%,心电图PTFv1负值增大(59.0%vs21.7%),Q波导联数及复合前壁MI多见(50.6%vs31.7%),QTc间期延长.合并高血压史(73.7%vs18.3%),糖尿病(16.7%vs8.3%),高血脂(36.3%vs 13.3%)均较多.并发心源性休克(13.5%vs6.7%),泵衰竭(25.0%vs 13.3%),MI扩展(13.5%vs6.7%),恶性心律失常(30.1%vs15.5%),病死率(21.8%vs8.3%)等均高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既往有脑中风史STEMI患者心电图多项指标明显异常,并发症多及短期病死率非常高,提示临床医生应当更积极地治疗.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1].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仇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启发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调查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8个教学班共46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论:启发式教学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贾华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带状疱疹10例误诊分析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但出疹前往往无特异性表现.易于误诊.本文就我院2001~2005年曾收治10例老年带状疱疹,分析其误诊原因.

    作者:于国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丘脑出血并发持续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并发持续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分析14例丘脑出血并发持续低血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4例死亡,4例病情加重,6例预后良好.结论:丘脑出血并发持续低血压常见,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血容量有关.

    作者:姜桂春;陈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合理、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取2005年2月至11月门诊西药处方18600张,对门诊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抗菌药联合应用情况和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18600张处方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为12428张,占66.8%.使用频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占40%,不合理应用者达23%,书写缺陷者占12.6%.结论:通过处方抽查可发现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辜转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的诊治现状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或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成人发病率为0.3%~0.4%,60~70岁的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死亡危险较无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高1.5~1.9倍.尽管近年来兴起对AF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为了使其治疗更趋于合理化、个体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作者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AF的诊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姬艳萍;贾印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抗骨增生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质量减少,以致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周身骨痛,是一种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妇女.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病的发病率已超过25%[1],是目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它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耗费了大量的医药费用.

    作者:段夕军;杨爱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近几年,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在基层医院仍是中晚期妊娠引产常用方法.我们将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晚期妊娠引产,与单用利凡诺引产比较,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焕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结肠造口术是目前治疗大肠损伤、大肠肿瘤等疾病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或永久性的粪便转流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挽救病人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轻者造成病人痛苦,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如何减少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大限度的接近正常生活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现将我院1995年以来63例结肠造口病人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贾淑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

    小儿肠套叠是常见急症,如诊断不明确治疗不及时,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我科于2003年8月~2004年10月共收治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门诊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治我科.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作者:张倩;张红霞;刘庆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试论护士心理健康及压力释放

    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保证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孟红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也逐年下降.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并发症少,易被病人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1].本文对31例行溶栓治疗的AMI病人进行了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谈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受社会大环境的的影响,医改阶段医院职工,特别是医生角色交换的多层次(医患关系、医医关系、上下级关系),出现了矛盾多样化、思想复杂化,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的医务人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或医院的发展.根据平时实际工作经验,我们体会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它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技巧,方法应用是否得当,得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工作中我们侧重了以下几点,作以概述:

    作者:桑叶;仇珠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叩拍配合体位疗法治疗胆石症临床体会

    胆石症在临床多见,多因经常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向右肩背放射并影响饮食而就医,亦有体检发现而无明显症状者,该病经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到心脏,绣发心律失常者并不少见(又称胆心综合征),在西方国家由于动物脂肪食用较多,发病率尸检发现约占5%~25%(其中胆固醇结石占70%~80%,女性较男性多倍以上,40~50岁经产妇约占20%~30%),国内由于动物脂肪食用较少,植物醇又不易吸收,故胆固醇结石较少,而胆色素结石较多,胆色素结石又分黑色素性结石和胆色素钙结石.

    作者:王东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县级医院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做法与体会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是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护理管理者要保证以少的护理人员提供给病人好的护理[1].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有限,我院对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德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36例阑尾脓肿临床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1988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18例,其中阑尾脓肿36例,其发生率约为5%.在诊治过程中,常遇颇感棘手之病例,并且也有深刻教训,现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马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副损伤的预防措施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亦应引起临床手术医师的高度重视.因一旦损伤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与痛苦.我院自2001~2005在采用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的同时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未出现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现就双侧甲状腺术中副损伤的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马刚;付鼎;宁辉;王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奥吉格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吉格(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奥吉格160mg/d,分两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6例,给予给予阿司匹林150mg/d,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60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t=1.64,,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明显提高(t=2.85,P<0.01).结论:奥吉格治疗TIA效果确切,尤其是其较高的基本治愈率,将大大降低TIA患者脑梗死的转归率.

    作者:周洁信;张强;高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儿静脉给药实际量与医嘱用量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小儿静脉输液由于年龄与体重的不同,所给药物剂量各不相同,且总用药量相对较少,对静脉输液时实际给药量远小于医嘱用药量这一临床问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作者:段秀芝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精神科护士长的管理技巧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的管理者,具有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并担负着科室以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老年精神科的日常工作中,护士长的工作涉及到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护理团队的建设以及专业护理流程与专业护理技能的发展、教育等多个方面.

    作者:张冬红;裴金凤;职彦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