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寻文龙;宋彦文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心先安), 喘息性支气管炎, 婴幼儿
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心先安)在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下,治疗组应用心先安每次2~5 mg/kg,加液静滴,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对照组痊愈22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先安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纤颤者冠心病与风心病的心电图鉴别分析

    心房纤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流行病学显示,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为0.4%,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是心房纤颤的主要原因,而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诊断基础疾病是冠心病还是风心病所致的心房纤颤在基层医院仍比较困难.为探讨冠心病和风心病中发生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特征,对36例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对照,现分析如下:

    作者:贾建波;张玉忠;江红政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枣庄市城区9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查体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我市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情况,我院于2005年6~9月对枣庄市城区范围内9所幼儿园共2275名儿童进行了一次健康查体.

    作者:徐菡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下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前列腺位于膀胱出口处,环绕尿道,当前列腺增生肥大时,即引起排尿梗阻.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老年性激素平衡失调有关.前列腺增生症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前列腺增生部分.2004~2006年我院共施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手术50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月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Cathepsin B和D及Cystatin C在习惯性流产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h B)、D(cathepsin D,Cath D)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ystatin C)在人难免流产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组织蛋白酶及胱抑素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早期难免流产者38例和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40例的绒毛和蜕膜组织进行检测Cath B、Cath 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定位,并用Image 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血清中Cystatin C的含量.结果: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组,Cath B、Cath D、Cystatin C在早期妊娠蜕膜与滋养层细胞的表面均有表达,Cath B在绒毛中的表达,难免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的早期妊娠组.在正常早期妊娠组,Cath D在绒毛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蜕膜中的表达,在难免流产组中无显著差异.在难免流产组血清中Cystatin C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组.结论:Cath B和Cath D在正常妊娠和难免流产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及Cystatin C在血清中的含量差异提示它们在难免流产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明珠;王志举;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制霉菌素片治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20例疗效观察

    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制霉菌素片治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浅谈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抢救护理措施

    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凡是能使产妇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新生儿出生后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近两年来随着我院抢救方法的引进,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因窒息而致死者有所减少,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杜德义;益呷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6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观察

    双极人工股骨头微创置换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该术式特别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十分适合,可以大大降低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6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表明双极股骨头置换能够满足高龄患者功能要求.现进行分析报告:

    作者:于涛;王桂新;周万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308例肺结核流行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肺结核病患病率、力争完成《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方法: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订的结核病病案记录表进行逐项填写,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肺结核患病率为65.29/10万;山区、丘陵、平原患病率分别为50.83/10万、59.54/10万、72.41/10万(P<0.01);在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上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结论:在普及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对患病率高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针对患病特点,积极控制传染源,改变随意咳嗽及随地吐痰的陋习.加强锻炼,提高人群的免疫力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姚延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发热研究进展

    目的:为提高对发热疾病诊断的认识,强调发热并非等于体温升高.发热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正、负调节失控的结果,与一般机体体温升高有本质区别.方法:复习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对发热病因、发病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结果:不同的原始病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可能是内生性致热原(EP)引起发热介质释放改变调定点位置,从而使体温在比较高水平上进行调节的结果.结论:发热并非是单一的体温升高,而是由致热性细胞因子介导机体一系列生理、内分泌、免疫功能激活的综合反应.

    作者:雷伟华;刘丽萍;刘自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终末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控制与成效

    通过对我科2005年和2006年返修护理文件书写缺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提高,不仅要统一认识,规范书写,注重护士的整体专业素质培养,更注重护理质量的管理过程.

    作者:李彩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影响小儿静脉输液药量准确性的因素及对策

    1影响静脉输液药量准确性的因素小儿输液量及用药剂量均按体重计算,要求非常准确,但实际操作中,因某些因素静脉输液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中护士的责任心就是因素之一,因护士工作忙碌,或有些患儿家长对输液有恐惧感,担心输液袋内液体少会造成空气栓塞,所以,当液体还剩10余毫升时就要求换袋或拔针,因而影响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作者:王迎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无痛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3d,于2007年3月5日9:00急诊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60/?mmHg.胸片示:肺纹理稍粗.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但无介入治疗史,无吸烟史.遂复查心电图示:除aVR导联以外的导联均表现为ST压低0.4~0.5 mV,T波倒置.

    作者:代金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丹参在癌肿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癌肿治疗目前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攻关项目.作者采用大剂量丹参用于晚期癌肿的治疗,尤其是对癌性疼痛的止痛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丹参注射液20~40 ml+10% GS 500ml静滴,每天1次,15d为一疗程,治疗晚期癌肿病员15例,其癌痛缓解率达93.3%(疼痛消失80%,疼痛减轻13.3%),无不良反应.文章还从中西结合阐述了癌肿及疼痛的发生机理,丹参的功能和丹参对癌肿疼痛及对病变器官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淑彬;周明慧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妊高征的预防与预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对母儿危害极大,故多年来各国对该病极为重视,为了母亲的安全,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对该病的预防和预测.

    作者:宋彦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防尘螨减少过敏

    过敏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提及过敏性疾病,就不能不说一说其罪魁祸首--过敏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有几百种,通过吸入呼吸道、食入消化道、注射入体内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使机体致敏,其中屋尘螨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之一.

    作者:张成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原因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自甲状腺手术广泛开展以来,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问题也相继出现.复发和再次手术率虽较低,但出现后常常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及再手术率,本文就我院甲状腺再次手术19例加以讨论.

    作者:王延敏;姜克君;马利然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应用散瞳与遮盖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观察

    弱视是造成儿童视力损害的常见眼病之一,弱视的治疗与弱视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和注视性质密切相关.屈光参差性弱视在弱视治疗中,疗程长且疗效较差.本文对2003年11月~2004年8月,我院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26例,阿托品散瞳与遮盖法联合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咏梅;李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丰台区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丰台区的流行现状,掌握儿童肥胖症的流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及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台区两所保健科和三所幼儿园所有的7岁以下2936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检查.结果:肥胖发生率为3.75%,肥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3岁以后是单纯性肥胖的高发期,也是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矫正不良行为方面预防肥胖的关键时期.

    作者:孙志娟;娜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位时间的探讨

    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1],此方法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目前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处于被动仰卧位24h.

    作者:王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绞痛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A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成功实施PCI的AP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WMSD).结果:自术后3个月LVEF、FS明显改善(P<0.01),而A、E、A/E及WMSD好转出现在术后6个月.结论:PCI可在近期内改善A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是个较缓慢的过程.

    作者:闫培全;王淑芹;任末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