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玉;郭智彤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皮损有粉刺(白头、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胸、背部.其病原菌为痤疮丙酸杆菌.本人在2001~2006年临床工作中治疗了160例痤疮患者疗效显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海军;海玉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前、术后护理和术中配合的方式.方法:总结87例(87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具体操作程序与方法.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质量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结论:眼科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要求.
作者:何利波;王凤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丰台区的流行现状,掌握儿童肥胖症的流行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及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台区两所保健科和三所幼儿园所有的7岁以下2936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检查.结果:肥胖发生率为3.75%,肥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3岁以后是单纯性肥胖的高发期,也是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矫正不良行为方面预防肥胖的关键时期.
作者:孙志娟;娜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院1692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921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2例,感染率为3.74%.主要感染科室为综合ICU(36.12%)、儿科(7.51%)和肿瘤科(6.38%);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32.59%)、上呼吸道(21.84%)、胃肠道(10.60%)和泌尿道(10.28%);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0.95%、革兰阳性菌占25.54%、真菌占13.5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捷;胡琴;李健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中液体的管理方法,寻找出能使患儿身体状况保持在佳状态的措施,帮助患儿增强抗击手术损伤的能力.方法:将对患儿液体的管理贯穿于手术、麻醉前后的全过程.做好术前的禁食禁水、术中的液体输入、所配药物的药物与水的比例、中心静脉压的观察监测、尿量的分析记录、室内温度的需求调节、患儿体温在降温及升温时的适应状态、伤口丢失血量的记录以及呼吸道生理水量丢失的评估等工作.结果:运用上述管理方法,准确有效的掌握了患儿的机体状况,为手术与治疗提供了客观的数字依据.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对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三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特别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强调了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三大并发症发生的规律、特点,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为医疗提供充分的治疗依据和时机.同时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适当休息、合理饮食、注意通便、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1],此方法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目前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处于被动仰卧位24h.
作者:王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蕈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食用蕈中毒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蕈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有幻听、幻觉、幻视、妄想、兴奋、紧张、失眠、行为紊乱等症状,并同时伴有肝脏和血液系统损害.结论:精神障碍的程度与食用蕈的量有密切关系,量越多,精神症状越重,所需缓解时间越长,过量食用有毒蕈可影响和损害神经系统,出现精神障碍,但经短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作者: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有增效作用,而且也是一种治疗方法[1].对手术病人来说,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源,应激时可以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的作用发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变化,影响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为此我院外科开展了系统手术前健康教育,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延文;范伟;薛爱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制霉菌素片治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些年来,耐药性结核病呈发展趋势,长期排菌传播,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导致结核病严重流行且形势严重.在复治菌阳结核病例中,由于长期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导致对化疗反应性下降或无反应,特别是对INH和RFP耐药,成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特别困难.我院于2002年3月~2007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复治菌阳7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采用力克肺疾、莫西沙星、乙胺丁醇和利福喷丁联合治疗,初2个月强化期还加用吡嗪酰胺和卷曲霉素联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单杨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w;治疗组加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4w.结果:治疗1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65.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4.88%、73.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19%、84.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安全.
作者:汤军宏;陈焕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妊娠期发生的暂时性骨关节功能障碍(如腰痛,腕管综合征,耻骨联合变宽、分离)的大部分孕妇的症状自行缓解后能完成妊娠,但也有一部分孕妇必须经过治疗症状才能缓解,现将在本院就诊的发生暂时性骨关节功能障碍孕妇10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自我健康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人性化的护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全方位优质的主动服务,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不断深化,使每一位护士充分认识到懒惰、麻木、冷漠、推诿、不求上进的工作态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护理工作的需要.2002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实行量化考核,通过5年的实践,使我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现状进行分析,介绍计算机网络概况、设计目标、功能.整个医院联成网络,实时采集各种数据,实施数据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各部门的作用及经济效益.
作者:陈遵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针灸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针灸治疗疾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然而,针灸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作者:张文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笔者多年来治疗眩晕40例,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美尼尔病,丹迪综合征,脑血管意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所致眩晕.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重用半夏30~40 g,治疗眩晕症收效显著.
作者:范家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是否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6个月,再单用拉米夫定6个月,另一组单用拉米夫定12个月,观察两组在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HBV-DNA转阴率、YMDD变异率方面的差异.结果:ALT复常率与YMDD变异率两组在24、36、48个月时有显著差异;HBeAg转换率两组在12、24、36、48个月均有显著差异;HBV-DNA转阴率两组在36、48个月时有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作者:张秀保;张水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近代产科的发展及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剖宫产技术全面推广,剖宫产术解决了许多难产问题.但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也使产科手术死亡率或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3801例剖宫产发生子宫切口角部撕裂3例,发生比例为0.9‰均为轻型,经缝合止血未经输血术后住院6d痊愈出院,同时对3个基层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1202例剖宫产4例发生子宫切口角部撕裂,发生率为3.3‰.
作者:杜邦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影响静脉输液药量准确性的因素小儿输液量及用药剂量均按体重计算,要求非常准确,但实际操作中,因某些因素静脉输液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中护士的责任心就是因素之一,因护士工作忙碌,或有些患儿家长对输液有恐惧感,担心输液袋内液体少会造成空气栓塞,所以,当液体还剩10余毫升时就要求换袋或拔针,因而影响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作者:王迎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