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芳;叶向红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41例腹膜透析门诊随访患者进行容量控制相关教育,分析患者容量状况、依从性及认知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 经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患者的总液体清除量和KT/V显著下降,但容量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透析处方、服药方面依从性保持较好水平均>80%,水盐摄入方面的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各方面的认知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相关依从性,促进其达到并维持容量平衡状态.
作者:易春燕;周飞宇;关锦美;谢文;林建雄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1例地震伤后左下肢截肢创面感染大出血伤员的抢救与护理.大出血发生在创面换药时,出血量约3 800ml,伤员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多条静脉通路补血、补液,局部按压止血,但出血仍无法控制.遂急行介入止血,以弹簧圈行左髂总动脉栓塞,出血停止.术后伤员恢复良好.
作者:刘帆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我院于2007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脑外科、骨科及耳鼻科手术中进行冲洗使用.医生反映用此方法操作简便,实用.
作者:陈华伦;金明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对汶川地震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进而进行心理下预的方法与效果.通过对253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发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为紧张不安和焦虑、恐慌、抑郁、愤怒、自责、无助、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心理,有时达到不能自控的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较好地疏解了伤员的负性心理.除3例伤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外,其余250例的不良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
作者:向明芳;秦英;黄敏;田仁娣;江静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临床工作当中常见也是多的任务就是更换输液瓶,更换液体瓶要求护士端治疗盘到病人床旁进行操作,并且换下来的液体瓶要及时处理.护士行为规范准则要求护士在端治疗盘时应双手端起治疗盘的外边缘,而换完液体在处理液体瓶的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双手端盘的要求,不仅影响护士端庄的形象而且单手端盘易造成治疗盘的打翻,也会给护士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针对上述缺点,结合临床需要,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替换治疗盘的简易器皿来解决以上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帆;李子榕;王云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10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2组均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手法治疗.综合护理组除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传统护理组治愈率为56%,好转率为24%,未愈率为20%;综合护理组治愈率为72%,好转率为19%,未愈率为9%.综合护理组的患者治愈率较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配合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段丽娜;齐建林;甄鹰;何文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输液滴速调节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药物按照要求准确地滴入病人体内,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数是指在某一变化中,保持同一数值的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调节滴速?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种设固定常数的简便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菊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本文分析了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为医疗护理法规的实施、临床护理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单一,考核方法流于形式、考研、就业与实习冲突等.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对策:以尊重病人为前提依法开展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合理配置护士、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改革实习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测评模式;处理好择业、毕业实习、考级、升学考试的关系等.
作者:崔妙玲;唐丽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地震后在野战条件下救治2 655例伤员的护理.主要为做好伤员及陪护人员的管理,迅速将伤员分类并做专科处理,合理安排护士人力、提高救治能力,加强基础护理,积极进行心理救助.本组无一例死亡、瘫痪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亦末发生差错、事故.
作者:娄皓;张红英;张慧杰;李嵘;梁渝;张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大批量空中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护理.于2008年5月21-30日实施了18次空中转运,飞行时问近40 h,转运了615名地震伤员.转运前做好人员配置,航空信息采集,伤员准备,物资准备和飞机准备;转运中做好伤员搬运与安置、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到达目的 地后做好与接收医院的交接工作.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未发生任何意外.
作者:李佳;艾艳;张安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结合亲赴汶川地震灾区参与伤员急救与护理的体会,对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伤情评估、有序护理、维持呼吸循环通畅、减轻脑水肿、分期分批及时后送等.对现场救护的护理人员素质要求主要是全科素质、急救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应加强护理人员地震灾害医学救护能力的培养,包括灾患意识、应急能力、急救操作技能等方面.
作者:王芳英;靳青;丁红;曹颖俐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骨科伤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主要包括:在心理干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注意做好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营养不良、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的预防与护理.本组1 382例伤员中除1例在入院后数分钟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余伤员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任何感染.
作者:刘晓艳;张淑彬;左建容;宁宁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6例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电解质和血氧饱和度,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预防感染,并做好血管通路的选择、抗凝监护和液体管理.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4~5 d后肾功能完全恢复.
作者:谭君;李红;胡兰萍;梁燕梅;浦群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新内瘘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血流方向和顺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效率和时间.
作者:王君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方法须两人操作,不利于节力;而且液体管道、刻度标尺、操作者之间如有移动,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值.冬季不利于病人保暖.现在通过换能器与心电监护仪测CVP方便简单,但价格昂贵约200元左右,不利于贫困地区及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接受,且受医疗器材的限制.我们本着价廉、简便、准确使用的思路,设计制作了测CVP的塑料透明管道.
作者:孙凤英;董福连;孙东兵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由于位置较深、瘤体体积巨大,单纯采取手术夹闭难度较大[1].以往治疗此类巨大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直接以球囊或结扎的方式闭塞颈内动脉近端,但对于颅内侧枝循环代偿不好的患者,单纯闭塞颈内动脉容易造成脑缺血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有必要先行颅内外搭桥术,为颈内动脉远端脑组织提供充足的血供,从而为孤立或切除动脉瘤创造条件.
作者:刘丹;张敏惠;赵体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病人需同时进行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护士必须分开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总结出2种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先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对21例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伤员的护理干预.运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发病率为61.76%.根据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支持,包括评价病情并制定康复计划,密切观察举止行为、保证伤员的安全,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争取社会支持与关心,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本组大部分伤员PTSD症状部分或完全纠正,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郝琼琳;孙云;苏晓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采用沟通技巧对地震灾区患儿和未受伤的学龄儿童进行心理护理的实践.8名都江堰患儿为我院住院患儿,50名甘肃省陇南市未受伤的学龄儿童为来我市参加联谊活动.对他们采用了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家庭式亲子沟通,很快使8例患儿的心情变得平和、乐观,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使甘肃儿童愉快地度过了夏令营.
作者:陈捷;吕红梅;刘桔慧;农春花;王爱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科开展的较多,手术是解决患者痛苦的根本方法,术后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后能够逐步恢复到和常人无异;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渗血、渗液较多,及时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干燥、清洁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陈媛;杜杏利;田薇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