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杜杏利;田薇
报告了对汶川地震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进而进行心理下预的方法与效果.通过对253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发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为紧张不安和焦虑、恐慌、抑郁、愤怒、自责、无助、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心理,有时达到不能自控的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较好地疏解了伤员的负性心理.除3例伤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外,其余250例的不良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
作者:向明芳;秦英;黄敏;田仁娣;江静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对21例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伤员的护理干预.运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发病率为61.76%.根据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支持,包括评价病情并制定康复计划,密切观察举止行为、保证伤员的安全,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争取社会支持与关心,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本组大部分伤员PTSD症状部分或完全纠正,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郝琼琳;孙云;苏晓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的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亚健康自测评分表和营养膳食调查表,对我院23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念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3名护士长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7名,占30.4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比较,本组护士长基本合理者:谷类5名、肉类7名、龟虾类1名、蛋类12名、蔬菜类1名、水果类7名,牛奶类、豆类摄入量无一名护士长合理.结论 护士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膳食结构需要改善,应加强对护士长营养知识的培训.
作者:李雪芬;蒋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压力源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管理层有意识地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源,以维护其心理健康.
作者:王桂玲;朱秀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病人需同时进行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护士必须分开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总结出2种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先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患者,女性,32岁,2008年4月因无诱因突发下腹痛20 h至我院妇科就诊.B超提示:盆腹腔大量积液,予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约3 ml,术前血常规示:WBC:35.68×109/L,Hb:80 g/L,PLT:20×109 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8.9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6 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1.3 s,纤维蛋白原(Fb)1.14 g/L.经血液科,普外科会诊拟诊断为:黄体破裂?宫外孕?脾破裂?白血病?即行剖腹探查术.
作者:何茗芳;李丽;徐琳洁;张琳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地震后168例、214台次的手术配合.共设立了2个抗震救灾手术点,手术前认真、快速地做好伤员准备、护理人员准备和手术点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第一手术点设在抗震救灾病房附近,主要负责普通清创缝合手术、骨骼牵引手术、扩创手术、石膏外固定手术等;第二手术点设在医院底楼,主要负责各种骨科、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等.214台次手术均顺利完成.
作者:钟建容;吴雪琼;王永芬;蔡丽;胡燕;叶玲;汪洪;孙明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 采用MMSE调查表,对全国22个省2 200名老年人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6.4%.居住在农村地区,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结论 应重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尤其是居住在农村,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
作者:曹欢欢;陈长香;李英;高碧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对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20例农村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SCL-90自测量表及Zung编制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治疗组SCL-90评分(1.54±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2±0.43),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农村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刘虹泽;金玉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患者,探讨其护理特点.方法 200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患者3例,采用CBP治疗,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CBP过程中体外循环抗凝及容量平衡情况.结果 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出/凝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尿量恢复,肾功能稳定,其他各脏器功能均逐步恢复,进入肢体功能锻炼期.结论 CBP应用于地震伤导致的挤压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CBP的液体平衡、体外抗凝是CBP护理成功的关键,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时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任冰;吕桂兰;孔凌;陈吕静;季大玺 刊期: 2008年第27期
腰椎术后病人因卧床时间长,需要在床上排便.以往采用平卧位屈膝臀下垫便盆法排便,不仅不能保持腰椎的稳定性,而且会加重伤口疼痛.我科于2005年开始采用平卧位屈膝、腰背部垫枕和臀下垫便盆法排便,效果良好,满意度100%,现介绍如下.
作者:耿芊;汤维兰;朱伶俐;陈扣娣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对12例地震伤导致气性坏疽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治疗中注意截肢的幻觉疼痛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保护好留置尿管;治疗后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确认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阴性后再为普通患者治疗.本组均顺利接受了高压氧治疗,1周后除1例患者伤口分泌物涂片仍有革兰氏阳性杆菌并有荚膜外,其余11例均未查见细菌.
作者:杨俊华;何述萍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我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较多,严密监测患者腹内压至关重要.临床上通过测定患者的膀胱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我科将一次性引流袋巧妙应用于测量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压,快速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芳;叶向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结合亲赴汶川地震灾区参与伤员急救与护理的体会,对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灾害的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伤情评估、有序护理、维持呼吸循环通畅、减轻脑水肿、分期分批及时后送等.对现场救护的护理人员素质要求主要是全科素质、急救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应加强护理人员地震灾害医学救护能力的培养,包括灾患意识、应急能力、急救操作技能等方面.
作者:王芳英;靳青;丁红;曹颖俐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需要时刻密切注意输液剩余量,增加了护士、患者或陪护人员的负担和患者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配备不足、患者家属疏忽或抢救等原因,经常会发生静脉输液滴空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又可能导致空气栓塞等差错事故的发生,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为此,笔者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实时监测输液状态的静脉滴注监控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江;彭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碘(131I)治疗期间的临床与心理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收入专用放射防护病房,配合大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入院宣教与出院随访兼顾,临床与心理护理并重.结果 11例患者中131I首次治疗即存在双肺转移者有7例;放射性治疗累计剂量190~1 420mCi,中位数650 mCi.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副作用,随访1~12年,9例临床好转(PR),1例病情稳定(SD),1例进展(PD).结论 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多数病情较重,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同时,注重临床和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顾建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由于位置较深、瘤体体积巨大,单纯采取手术夹闭难度较大[1].以往治疗此类巨大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直接以球囊或结扎的方式闭塞颈内动脉近端,但对于颅内侧枝循环代偿不好的患者,单纯闭塞颈内动脉容易造成脑缺血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有必要先行颅内外搭桥术,为颈内动脉远端脑组织提供充足的血供,从而为孤立或切除动脉瘤创造条件.
作者:刘丹;张敏惠;赵体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在汶川地震后24 h内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与转运的情况,以及对伤员进行清创处理的体会.根据救援现场条件差、伤员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将场地划分为收容、急救、后送等3个区域,并根据伤员的伤情轻重给予相应处理.认为现场救援必须有紧迫感,现场救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赖力;张燕;李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地震救援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为灾区特殊自然、生存环境的冲击,个体心理差异,各种问题交织的复杂性,以及后勤保障力量不足.介绍了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的各种对策,包括多途径宣传心理疏导知识,培训心理疏导业务骨干,提高官兵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认为应该深入普及心理教育,为部队培养更多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作者:魏伟;吕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输液滴速调节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药物按照要求准确地滴入病人体内,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数是指在某一变化中,保持同一数值的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调节滴速?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种设固定常数的简便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菊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