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例地震致重度肢体残疾伤员的院内心理急救

王晓萍;郭毅;吴惠平;黄云辉;董晶晶

关键词:地震, 肢体残疾, 心理急救
摘要:报告了对2例地震致中度肢体残疾伤员进行院内心理急救的过程.病例1为地震伤致右侧肢体截肢.病例2为地震致颅脑、胸、下肢严重损伤,均有较严重的焦虑、恐惧、重挫心理、忧伤、惊恐和创伤后虚激障碍.心理急救过程包括确定急救目标、制定急救计划,采取家属干预、满足需求、亲人陪伴、解除睡眠障碍等措施,使2例伤员在1个多月时间内走出了心理阴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巧用引流管

    在很多临床手术科室中,因为床位少、病人多,经常采取加床措施,但有些病人因为病情重,需要长期吸氧治疗,而又无正规床位的时候,墙壁吸氧的方式就无法为病人治疗,通常采用2种方法:吸氧管与听氧管连接,到长度合适为止,但增加病人的一次性消耗费用;用橡胶管连接,湿化瓶与吸氧管较软,易被病人及重物压迫,导致无效吸氧.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特向大家介绍一种引流管连接法.

    作者:赵宇;许娜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89例地震伤员的特点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非骨伤病房护理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89例伤员进行伤情、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全身情况等方面的分析,针对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9例地震伤员全部接受了骨伤专科治疗,其中52例进行了骨科手术,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全部顺利度过了急救期和围手术期,结论非骨伤病房在护理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工作中,充分了解骨伤病人的情况,提高专科业务水平,重视灾后的心理疏导,加强饮食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余蓉;向代群;宋锦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报告了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6例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电解质和血氧饱和度,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预防感染,并做好血管通路的选择、抗凝监护和液体管理.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4~5 d后肾功能完全恢复.

    作者:谭君;李红;胡兰萍;梁燕梅;浦群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设固定常数计算静脉输液滴速的简便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输液滴速调节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药物按照要求准确地滴入病人体内,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常数是指在某一变化中,保持同一数值的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调节滴速?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种设固定常数的简便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菊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介绍一种更换输液瓶时的简易消毒罐

    临床工作当中常见也是多的任务就是更换输液瓶,更换液体瓶要求护士端治疗盘到病人床旁进行操作,并且换下来的液体瓶要及时处理.护士行为规范准则要求护士在端治疗盘时应双手端起治疗盘的外边缘,而换完液体在处理液体瓶的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双手端盘的要求,不仅影响护士端庄的形象而且单手端盘易造成治疗盘的打翻,也会给护士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针对上述缺点,结合临床需要,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替换治疗盘的简易器皿来解决以上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帆;李子榕;王云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运用多种护理方法对地震伤员进行护理的探讨

    报告了采用多种护理方法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伤员进行护理的体会.主要包括:取得伤员的信任与合作,密切观察伤情,认真倾听并理解伤员的心理感受,鼓励伤员说出担心和焦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正确进行健康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

    作者:韦仕秀;扈远余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抗震救灾帐篷医院存在的护理问题与改进措施

    报告了抗震救灾帐篷医院存在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空间狭窄,物品不全,保障条件有限,制度落实困难,办公设备缺乏,伤员床位易混淆,个人清洗消毒难落实,护理文书格式及项目不全等.针对上述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改进措施,使各项护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作者:李重先;唐峰;郭楠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沟通技巧在地震灾区学龄儿童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报告了采用沟通技巧对地震灾区患儿和未受伤的学龄儿童进行心理护理的实践.8名都江堰患儿为我院住院患儿,50名甘肃省陇南市未受伤的学龄儿童为来我市参加联谊活动.对他们采用了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家庭式亲子沟通,很快使8例患儿的心情变得平和、乐观,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使甘肃儿童愉快地度过了夏令营.

    作者:陈捷;吕红梅;刘桔慧;农春花;王爱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本文分析了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为医疗护理法规的实施、临床护理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单一,考核方法流于形式、考研、就业与实习冲突等.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对策:以尊重病人为前提依法开展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合理配置护士、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改革实习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测评模式;处理好择业、毕业实习、考级、升学考试的关系等.

    作者:崔妙玲;唐丽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抗震救灾中多院合作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报告了在地震灾区多家医院的护理人员联手合作,在新组建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病房护理挤压综合征伤员的难点与对策.主要难点为大多数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缺乏,对环境和工作流程、文件书写要求等不熟悉,伤员伤情严重,需要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根据需要采取了主动合作、合理分工、严格各项查对制度等对策,保证了救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作者:张娟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综合护理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10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2组均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手法治疗.综合护理组除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传统护理组治愈率为56%,好转率为24%,未愈率为20%;综合护理组治愈率为72%,好转率为19%,未愈率为9%.综合护理组的患者治愈率较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配合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段丽娜;齐建林;甄鹰;何文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麻醉苏醒室护理观察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记录在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1].麻醉苏醒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对麻醉和手术后的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测治疗和护理,病人具有病情变化快,随身管道多,转入和转出频率快等特点,要求护士在接收病人的同时,护理观察记录单的书写通过数字和标识的形式简便快捷,一目了然,能够客观公正地描述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方式及效果,为医疗和护理提供临床和科研资料,同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依据.2007年3月开始使用该观察记录单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殷小容;廖燕;陈第洪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外科手术中的巧用

    我院于2007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脑外科、骨科及耳鼻科手术中进行冲洗使用.医生反映用此方法操作简便,实用.

    作者:陈华伦;金明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地震灾区临时产房的组建及护理管理

    报告了在四川地震灾区组建临时产房并顺利展开工作的经验.根据灾区特点和专科需要,采用简易活动板房代替帐篷作为产房;配备产房必要的设施和药品;针对专业护理人员少、经验少的现状,因地制宜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并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在临时产房成立后的15 d中,共完成11例产妇的接产,无一例感染发生,亦无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赵敬茹;陈淼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静脉输液报警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需要时刻密切注意输液剩余量,增加了护士、患者或陪护人员的负担和患者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配备不足、患者家属疏忽或抢救等原因,经常会发生静脉输液滴空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又可能导致空气栓塞等差错事故的发生,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为此,笔者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实时监测输液状态的静脉滴注监控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江;彭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 采用MMSE调查表,对全国22个省2 200名老年人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6.4%.居住在农村地区,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结论 应重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尤其是居住在农村,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

    作者:曹欢欢;陈长香;李英;高碧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一次性引流袋在膀胱压测定中的巧妙应用

    我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较多,严密监测患者腹内压至关重要.临床上通过测定患者的膀胱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我科将一次性引流袋巧妙应用于测量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压,快速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芳;叶向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2种可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方法介绍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病人需同时进行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护士必须分开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总结出2种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先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我院入院处在地震时期的应急管理模式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24 h内紧急接收400余例地震伤员的应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在信息管理方面,将地震伤员与普通病人区别开来;在办理入院手续方面,立即建立快速入院治疗绿色通道;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根据需要灵活排班;在工作方式方面,积极、主动地深入病房现场办公.

    作者:刘兴红;袁素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23名护士长膳食状况与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长的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亚健康自测评分表和营养膳食调查表,对我院23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念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3名护士长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7名,占30.4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比较,本组护士长基本合理者:谷类5名、肉类7名、龟虾类1名、蛋类12名、蔬菜类1名、水果类7名,牛奶类、豆类摄入量无一名护士长合理.结论 护士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膳食结构需要改善,应加强对护士长营养知识的培训.

    作者:李雪芬;蒋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