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容;廖燕;陈第洪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病人需同时进行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护士必须分开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总结出2种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先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采用多种护理方法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伤员进行护理的体会.主要包括:取得伤员的信任与合作,密切观察伤情,认真倾听并理解伤员的心理感受,鼓励伤员说出担心和焦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正确进行健康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
作者:韦仕秀;扈远余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评估重阳老年公寓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为老年建立健康档案和对慢性病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便利抽样法确定研究对象,由老年公寓的护士提供护理,为期1年.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情况显著改善(P<0.01).结论 重阳老年公寓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式,对促进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蔚;高宾洋;张慧清;覃葵丽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10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2组均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手法治疗.综合护理组除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传统护理组治愈率为56%,好转率为24%,未愈率为20%;综合护理组治愈率为72%,好转率为19%,未愈率为9%.综合护理组的患者治愈率较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配合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疗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段丽娜;齐建林;甄鹰;何文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对21例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伤员的护理干预.运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发病率为61.76%.根据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支持,包括评价病情并制定康复计划,密切观察举止行为、保证伤员的安全,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争取社会支持与关心,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本组大部分伤员PTSD症状部分或完全纠正,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郝琼琳;孙云;苏晓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对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20例农村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SCL-90自测量表及Zung编制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治疗组SCL-90评分(1.54±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2±0.43),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农村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刘虹泽;金玉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非骨伤病房护理地震骨伤伤员的经验.方法 对5·12汶川大地震后耳鼻喉科病房收治的89例伤员进行伤情、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全身情况等方面的分析,针对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9例地震伤员全部接受了骨伤专科治疗,其中52例进行了骨科手术,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全部顺利度过了急救期和围手术期,结论非骨伤病房在护理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工作中,充分了解骨伤病人的情况,提高专科业务水平,重视灾后的心理疏导,加强饮食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余蓉;向代群;宋锦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辩证与非辩证使用中药沣射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辩证用药和非辩证用药两组.辩证用药绀兼热象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无热象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非辩证用药组随机抽签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2周,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分析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及中医证候学综合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辩证组患者在神经功能好转的同时中医证候一并好转,而非辩证用药组虽然神经功能好转,但出现不良反应者较多.结论 辩证与非辩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虽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辩证用药对中医学证候改善具有较好作用,提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遵循辩证施治的原则.护士在应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证候学变化以及有无用药不良反应及副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作者:范丽梅;帅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在汶川地震后24 h内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与转运的情况,以及对伤员进行清创处理的体会.根据救援现场条件差、伤员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将场地划分为收容、急救、后送等3个区域,并根据伤员的伤情轻重给予相应处理.认为现场救援必须有紧迫感,现场救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赖力;张燕;李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压力源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管理层有意识地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源,以维护其心理健康.
作者:王桂玲;朱秀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患者,女性,32岁,2008年4月因无诱因突发下腹痛20 h至我院妇科就诊.B超提示:盆腹腔大量积液,予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约3 ml,术前血常规示:WBC:35.68×109/L,Hb:80 g/L,PLT:20×109 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18.90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6 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1.3 s,纤维蛋白原(Fb)1.14 g/L.经血液科,普外科会诊拟诊断为:黄体破裂?宫外孕?脾破裂?白血病?即行剖腹探查术.
作者:何茗芳;李丽;徐琳洁;张琳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新内瘘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血流方向和顺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效率和时间.
作者:王君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的健康状况和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亚健康自测评分表和营养膳食调查表,对我院23名护士长进行健康状念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3名护士长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7名,占30.4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比较,本组护士长基本合理者:谷类5名、肉类7名、龟虾类1名、蛋类12名、蔬菜类1名、水果类7名,牛奶类、豆类摄入量无一名护士长合理.结论 护士长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膳食结构需要改善,应加强对护士长营养知识的培训.
作者:李雪芬;蒋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地震后168例、214台次的手术配合.共设立了2个抗震救灾手术点,手术前认真、快速地做好伤员准备、护理人员准备和手术点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第一手术点设在抗震救灾病房附近,主要负责普通清创缝合手术、骨骼牵引手术、扩创手术、石膏外固定手术等;第二手术点设在医院底楼,主要负责各种骨科、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等.214台次手术均顺利完成.
作者:钟建容;吴雪琼;王永芬;蔡丽;胡燕;叶玲;汪洪;孙明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1例地震伤后左下肢截肢创面感染大出血伤员的抢救与护理.大出血发生在创面换药时,出血量约3 800ml,伤员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多条静脉通路补血、补液,局部按压止血,但出血仍无法控制.遂急行介入止血,以弹簧圈行左髂总动脉栓塞,出血停止.术后伤员恢复良好.
作者:刘帆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方法须两人操作,不利于节力;而且液体管道、刻度标尺、操作者之间如有移动,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值.冬季不利于病人保暖.现在通过换能器与心电监护仪测CVP方便简单,但价格昂贵约200元左右,不利于贫困地区及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接受,且受医疗器材的限制.我们本着价廉、简便、准确使用的思路,设计制作了测CVP的塑料透明管道.
作者:孙凤英;董福连;孙东兵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骨科伤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主要包括:在心理干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注意做好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营养不良、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的预防与护理.本组1 382例伤员中除1例在入院后数分钟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余伤员均好转出院,未发生任何感染.
作者:刘晓艳;张淑彬;左建容;宁宁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碘(131I)治疗期间的临床与心理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收入专用放射防护病房,配合大剂量放射性碘治疗,入院宣教与出院随访兼顾,临床与心理护理并重.结果 11例患者中131I首次治疗即存在双肺转移者有7例;放射性治疗累计剂量190~1 420mCi,中位数650 mCi.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副作用,随访1~12年,9例临床好转(PR),1例病情稳定(SD),1例进展(PD).结论 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多数病情较重,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同时,注重临床和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作者:顾建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在很多临床手术科室中,因为床位少、病人多,经常采取加床措施,但有些病人因为病情重,需要长期吸氧治疗,而又无正规床位的时候,墙壁吸氧的方式就无法为病人治疗,通常采用2种方法:吸氧管与听氧管连接,到长度合适为止,但增加病人的一次性消耗费用;用橡胶管连接,湿化瓶与吸氧管较软,易被病人及重物压迫,导致无效吸氧.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特向大家介绍一种引流管连接法.
作者:赵宇;许娜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提出精神科护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建议.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9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90.3%精神科护士幸福感总分(9.13±2.51)为中度幸福感,低于教师和大中学生等群体;与常模相比,精神科护士具有较高的积极应对方式水平和较低的消极应对方式水平;精神质、神经质和消极应对等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情感淡漠、情绪不稳的人格特征及经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会削弱精神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重视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助于增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幸福感.
作者:孔燕;耿勇;陈利;苏艳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