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对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马秀君;叶文琴;汤树庆;王卫忠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蝮蛇咬伤, 焦虑, 住院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蝮蛇咬伤患者分为路径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促进了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的缓解、提高了其住院满意度。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生理盐水输注对胃肠癌临终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输注对临终患者生存时间、脱水症状、自觉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每日输注1 L生理盐水,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脱水症状及自觉症状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的生存时间、脱水症状及自觉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上述3个指标在观察组组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组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输注对延长临终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脱水症状及自觉症状无益处。

    作者:谭海云;朱秋梅;陶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蝮蛇咬伤患者分为路径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路径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促进了蝮蛇咬伤患者焦虑状态的缓解、提高了其住院满意度。

    作者:马秀君;叶文琴;汤树庆;王卫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缺陷自报分析会在实习生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缺陷自报分析会在实习生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实习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实习生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对上报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质量跟踪改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通过对164名实习生开展缺陷自报分析会,共获得59起与患者相关的安全事件,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给药错误、操作失误、服务沟通;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不严、违规操作、知识缺乏和沟通不良;实习生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为91%,较之前的59%明显提高(P<0.01);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8%(5/59),较实施前的30%(14/47)明显降低(P<0.05)。结论开展实习生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提高了实习生对安全事件的认识、风险评估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强化了带教老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提高了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杨玉霞;刘红;戴莉;昌子艳;关国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中所出现的皮疹,按照皮疹分级给予患者每日2~4次的复方金银花水煎液湿热敷及夫西地酸乳膏外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护理原则,重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皮疹痊愈6例(14%),显效29例(69%),有效7例(17%),有效率为83%。治疗中无患者因皮肤不良反应终止靶向药物治疗。结论复方金银花煎液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的效果显著。

    作者:杨剑霞;孙丽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家庭动力学出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家庭动力学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达标率、糖代谢指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血糖达标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家庭动力学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达到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

    作者:罗玲英;倪嘉璐;周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咀嚼口香糖缓解不适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咀嚼口香糖缓解不适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8月我院妇科病房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按手术月份的单双月进行分组,单月手术患者为对照组(n=105);双月手术患者为观察组(n=104),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咀嚼口香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的程度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渴、饥饿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可缓解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口渴、饥饿的不适反应。

    作者:刘丽丽;史婷奇;陆宁丽;吴瑜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及护理启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1]。研究认为,肝脏病变及肝功能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联系[2-3],且原发性肝癌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4]。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胰岛素的外周靶器官、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5]。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是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利用器官,如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其中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目前,治疗肝癌为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1]。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体积减少,肝功能状态未能及时恢复以及围术期禁食、手术创伤等因素,都会加重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2,6-7],胰岛素抵抗会影响患者氮平衡,导致高血糖,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8-9]。因此,肝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杨海清;陈冬梅;李湘;陈德凤(综述);陈似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4例肌皮瓣转移修复截瘫后臀部Ⅳ期压疮患者的护理

    总结24例肌皮瓣转移修复截瘫后臀部Ⅳ期压疮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沟通教育,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做好体位护理,避免肌皮瓣受压影响皮瓣成活及新发压疮发生;做好创面及周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做好营养支持治疗及出院指导,预防与减少再发压疮发生等。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转移肌皮瓣均存活,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附睾炎2例,出现创面部分裂开7例,其中1例予扩创邻近皮瓣转位修复,2例予扩创缝合,4例予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随访3个月至4年,再发压疮4例。

    作者:郭巧英;杨琼;赵煜;陈龙凤;张东芳;王琴;寿林琳;沈立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某院心内科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建立心内科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工作绩效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心内科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终确定心内科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包括:4项I级指标、10项II级指标、34项III级指标。结论以工作绩效结构理论构建的心内科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实施心内科护士分层绩效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国莉;赵喜兰;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12岁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33例患者的护理

    总结1~12岁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33例患者的护理。围术期做好液体及血压管理,避免高灌注导致肾脏破裂,但是又需要适宜的血压利于儿童肾的灌注,本组33例受者在血循环开放后至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期间维持血压在130~150 mmHg(1 mmHg=0.133 kPa)(相当于正常人110~130 mmHg的收缩压)。本组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9例,尿漏5例,移植肾周血肿2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抑制剂中毒1例,分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随访至2014年5月10日,受体肾功能、尿量均正常,人肾存活率100%。

    作者:苏庆东;董建辉;李壮江;孙煦勇;覃音红;聂峰;熊妮;陈宝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患儿约束带的改良与应用

    手术患儿约束带应用不当会影响手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我科对传统约束带进行改良,其结构包括主部、6对尼龙粘扣和2个膝部绷带。通过临床80例手术患儿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例成人冠脉搭桥术后延迟关胸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患者的护理

    报道1例成人冠脉搭桥术后延迟关胸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的护理。成人延迟关胸较少见,加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对患者卧位及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自理,使其尽快转换患者角色。本例患者入ICU 12 d,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诊各项指标正常。

    作者:潘尧云;崔朝妹;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患者改良插胃管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评价改良插胃管法在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1例肾内科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需要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例和改良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呛咳发生率。结果改良组1次置管成功率、2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1,字2=4.221,均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271,P<0.05),置管时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4.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06, P>0.05),置管费用无差异。结论改良插胃管法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小红;赵红;孙晓蕊;郭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患儿术后护理

    报道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患儿术后护理经验。本组4例患儿静脉全麻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术后安置患儿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臀部防止脑脊液漏;加强大小便管理,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预防颅内感染;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需注意保暖;加强疼痛护理,减少患儿哭吵,减轻切口张力;注意脑脊液漏、颅内压增高、下肢活动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4例脊髓栓系患儿,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经俯卧位、切口加压包扎及延迟拆线等方法,切口愈合良好。4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下肢功能障碍,无大小便失禁,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作者:陈赢赢;胡晓静;吴丽晓;林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指导与计算机辅助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个体化指导与计算机辅助的护理干预实践,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从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取Ⅱ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指导和计算机辅助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3项、腰围、体质量指数、自我效能均分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自我效能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可通过个体化指导与计算机辅助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血糖控制的现状。

    作者:苏秀玉;陈向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CU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无效时同诊断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索 CCU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无效状态下其他心肌梗死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以寻求合适的护理对策。方法在CCU出现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无效宣告死亡的12~24 h内,对其他11例CCU的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及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1)当前心理状态表现为淡漠、焦虑、恐惧,且各个心态大相径庭。(2)对疾病的感知从认为自己没病、心肌梗死没那么可怕到对疾病感到迷茫。(3)对他人的需求,表现为:渴望医生护士提供康复知识;渴望心理护理;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4)对CCU规章制度的态度,表现为:更加遵守CCU的规章制度;希望CCU规章制度能够更加灵活。结论 CCU抢救无效状态下其他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体验是复杂的。医护人员应该重视CCU抢救无效状态下其他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体验,及时给予合适有效的心理护理;把握该特殊时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CCU规章制度需灵活变通。

    作者:笃铭丽;王秋莉;周意;杨明珠;朱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0例应用Supreme喉罩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总结30例应用Supreme喉罩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经验。患者运送过程中和控制通气过程中保持喉罩位置准确是喉罩护理的重点,患者深睡状态时不要移动喉罩,保持头部轻度后仰位,苏醒过程中尽量不中断使用喉罩,以免引起气道阻塞。严格掌握拔除喉罩的指征,喉罩拔除前吸出口咽部的分泌物。做好反流误吸、喉痉挛、咽痛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麻醉苏醒期和拔除喉罩前后血压和心率均稳定。

    作者:张海燕;杨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例骨盆骨折患者随访2年的连续性护理个案管理

    总结1例骨盆骨折患者连续性个案管理的全过程。责任护士从接管患者后,运用奥马哈系统的评估、措施与评价系统,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住院期间解决了患者的呼吸、排便、泌尿系统、皮肤、睡眠、环境等共10个护理问题,帮助患者从卧床不能活动,至站立行走,后出院回家。出院后持续跟进随访长达2年余,共解决了患者的神经—骨骼—肌肉、营养、自我照顾、社交等共5个护理问题,患者终重返社会。

    作者:夏振兰;姚璇娟;刘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局部天然蜂蜜湿敷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局部天然蜂蜜湿敷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发生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外敷浸湿天然蜂蜜的纱布;对照组在发生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24 h内用4~6℃50%硫酸镁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外渗部位湿敷,24 h后改用温度为40~50℃的50%硫酸镁纱布继续湿敷。结果观察组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Z=17.63,P<0.01)。结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局部采用天然蜂蜜湿敷可缩短外渗部位红斑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外渗局部组织溃疡及坏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静霞;路海云;李燕如;谢佩珠;黎少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期预警评价系统用于基层医院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价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及早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介入各项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年龄≥16岁,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的急诊患者及收住内、外科的高危个案住院患者,排除急诊直接收住ICU的患者。共纳入12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2例,对照组患者不作预警评分,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日常护理评估及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预警评价,根据患者不同的预警分值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ICU入住率、转院率、住院时间、痊愈出院数、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率、转院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痊愈出院率和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价系统简单、便捷、客观,不受医院设备、环境及条件的限制,适合基层区镇医院对高风险及危重患者的评估及管理,可推动基层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蔡燕颜;姜仁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