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琪(综述);严谨(审校)
探讨概念构图策略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查房前1个月,对科室护士进行概念图相关知识培训;查房前1周,由护士长布置护理查房病例,大家通过与患者交谈、查看病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准备查房资料,并各自绘制意义构图;查房过程中,先将人员分组,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史,小组讨论后绘制概念构图,各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绘制的概念图,后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查房中应用概念构图策略后,护士参与度、学习主动性、业务水平、护理查房的质量均明显提高。
作者:张曙;陈雪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建立门诊雾化治疗室护士站信息系统,以数字化信息管理雾化治疗,系统设置执行治疗模块、撤销治疗模块、退费申请模块、患者历史治疗查询模块、治疗统计查询模块,操作后数据主动储存到数据库相应的模块。使用该系统2年来,没有发生护理人员由于个人因素而发生差错,治疗信息主动储存无需家长保管治疗单。门诊雾化治疗室护士站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方便患者治疗单的管理;能够查询患者整个雾化治疗情况;能精确统计各项治疗量和个人工作量,对于药物管理和个人绩效提供详细的数据。
作者:徐英;倪盛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化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 A(6~8 L/min)、B(8~10 L/min)两组进行湿化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化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化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化液水平线与湿化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A组湿化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化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化液滴注速度下1 h、2 h、3 h时,湿化罐内湿化液水平线与湿化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 L/min时,湿化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 mL/h,分钟通气量为8~10 L/min时,湿化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 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化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
作者:刘晓颖;孙红;绳宇;周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含汞化妆品所引起的汞中毒相关性肾病综合征漏诊和误诊率高,及时的驱汞治疗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尿蛋白转阴而获得临床痊愈。本文通过1例含汞化妆品致汞中毒相关性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IgA肾病患者的护理,总结驱汞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在此病治疗中的护理经验,包括药物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重点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通过取得患者家庭的多重支持,加强心理护理的效果;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正确留取尿标本等。经过有效治疗和对症护理后本例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朱艳;毛惠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报道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巡视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的效果。设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观察时间和内容、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的签名、填表说明等内容。病情观察单要求填写认真、仔细、客观、准确、项目齐全、使用医学术语,卷面清洁。各班护士应按要求认真观察患者的各项指征,并签全名。对新入院的患者,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指导下进行初次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护理等级等情况,按照等级护理相关制度观察及巡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和处置。对139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巡视和病情观察,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本科室其他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导管脱管率均为0;科室在护理部质量检查中,护理质量持续提高。颅脑损伤病情观察单的临床应用能够督促护士定期巡视患者,准确记录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简了护理文书,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符合形势发展需要,具有法律意义,并能为护理科研留存客观资料。
作者:周染云;孙静;张敏;范燕娜;王国权;于丹;赵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周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生存质量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形成系统、有效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终有效地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初次并拟行6周期化疗的肿瘤患者120例,分别于第3、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应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诊断、在家庭中承担角色重要性、食欲的化疗患者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诊断、在家庭中承担角色重要性、食欲、睡眠的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化疗周期及第6化疗周期中自我效能总分与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化疗周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评分较第3化疗周期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受人口学相关因素的影响,患者化疗周期增加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其社会支持力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终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丽;杜艳丽;闫晶;江泽莹;程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回血毕处置内瘘穿刺针随机采用单手回套针帽法(对照组,90例,4320支)或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观察组,90例,4325支),比较两组处置内瘘穿刺针所需时间、发生针刺伤次数。结果观察组采用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处置内瘘穿刺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无发生针刺伤事件,对照组发生2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兰珍;徐武敏;谷禾;金领微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鼻咽癌放疗出院患者张口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在住院期间进行示范性张口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由随访小组成员负责出院后电话跟踪随访,对患者在家进行张口功能锻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以及放疗后、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24个月末,两组的张口困难程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张口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6个月末、12个月末、24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随访延续护理能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其远期发生张口困难的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伟英;蔡琼香;吴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157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临床护士对患者死亡所持有的态度现状,评估护士对临终关怀的相关教育需求,为开展临床护士有关临终关怀的相关继续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 Wong, Reker和Gesse等编制的死亡态度量表、自行设计的临终关怀教育需求调查表,对157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死亡态度(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5个维度)和临终关怀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死亡态度得分前3位分别为:自然接受(4.00±0.55)分,死亡逃避(2.90±0.68)分,死亡恐惧(2.80±0.59)分。护士的工作年限与趋近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s=0.199,P=0.025);护士的年龄(r=0.301,P<0.001)、工作年限(rs=0.343,P<0.001)与逃离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护师及主管护师逃离接受维度得分高于护士(t=3.394,P=0.001),但经多元回归分析后,仅有护士的工作年限对逃离接受维度的得分有影响(t=4.093,P<0.001);护士死亡教育需求得分前3位分别为:如何与濒死患者家属进行沟通(4.08±0.66)分,面对濒死或死亡患者护士自身如何进行心理调适(4.08±0.74)分和濒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4.01±0.67)分。护士喜欢的继续教育方式前3位分别为:案例分析(73.3%),视频、录像、多媒体教学(70.5%)和课堂授课(53.4%)。结论多数护士对死亡持正向的自然接受态度,其死亡态度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影响。护士对临终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强,临床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可以综合多种教育形式,就如何同濒死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
作者:陈鹏;王敏;刘宇;孙静;韩凤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佩丽;邵换璋;李海云;朱文亮;李黎明;成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粤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对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本院210名医护人员、105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及103例恶性肿瘤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率分别为16.7%、9.5%及6.8%;赞同实施率分别为85.7%、51.4%及88.3%。不同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住院经历及丧亲原因的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支持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原因不一,其中选择较多原因为疾病长期折磨、临终时应减轻痛苦等;不支持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原因医护人员选择较多为没有法律支持、应救死扶伤,家属选择较多为伦理道德问题,患者选择较多为有事未了。结论不同地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认知程度可能不同,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态度较家属更认可和支持,多因素影响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态度,实施时需综合考虑社会道德观念及法律等问题。
作者:李宇芳;邹剑莹;骆坚;谢秀英;袁艾东;刘美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调查,再对抑郁检出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43例患者检出抑郁,阳性率69.4%,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无抑郁患者(P=0.000);生活质量4个领域得分中,生理领域得分低,社会领域得分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文化程度、性别、上消化道出血次数、晚期血吸虫病手术史,分别是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低,抑郁程度严重者生活质量得分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对可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作者:周瑞红;潘洁;刘科丰;邵志伟;来如意;余慧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胃癌术后患者运用中药贴敷神阙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00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有助于促进胃癌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李菊云;黄为君;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中双人脐带血采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产前签订脐带血自我留存同意书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按进入产房分娩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奇数者为观察组,偶数者为对照1组,各120例;并将产前签订脐带血自愿捐献同意书1-120顺序号12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对照2组。观察组实施双人采血法,对照1组实施单人采血法,对照2组实施3人采血法,并对3组脐带血采集质量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组脐带血采集起始时间、采集血量、细菌污染率、脐带血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其脐带血采集起始时间、采集血量、细菌污染率、脐血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2组两组的脐带血采集起始时间、采集血量、细菌污染率、脐血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中双人脐带血采集法,有效提高脐带血合格率,既节省人力又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何小华;黄雪霞;林泽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从2012年9月1日起,《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编辑部订购)只接收银行账号汇款,不接收邮局地址汇款,请各位读者、作者务必按以下要求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汇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内观认知疗法对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育治疗,经≥2个新鲜周期或≥10个胚胎移植仍未获得临床妊娠的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患者按纳入先后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内观认知疗法。观察心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在改善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患者的睡眠质量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澜;孙洪梅;李思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介绍2种三角枕的叠放、脚踏点的画制及新脚圈的制作与使用方法。由厂家提供成品三角枕,再将其进行改进,在三角枕上画制脚踏点并按功能位的不同,采用不同角度进行摆放,确保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放置,维持了踝关节屈曲的有效角度;将脚圈改进为患者自己用手牵拉脚圈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的结构,患者自行掌控患肢功能锻炼的速度和时间,增加功能锻炼的趣味性,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避免了足后跟压疮的发生,减少皮肤损伤,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避免了功能锻炼时床褥垫子和气垫床向后滑移,节省了护理劳动力,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袁和芬;周小萍;周芸芳;宋晓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1作者刘晓颖等在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研究观察了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化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的效果,以下的结果哪些是正确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医疗体操在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开展的常规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技术和持续被动活动机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红外线照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主进行膝关节医疗体操锻炼,由拨筋推髌活动、仰卧团身抱膝、俯卧背式牵拉、坐位膝关节拉伸等7个动作组成。分别在治疗后第2、第4、第6和第8周进行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估。结果观察组各时段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医疗体操能有效减缓膝关节挛缩发展,巩固并提升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
作者:熊洁;谢韶东;陈幸谊;官海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河北省7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实习末期的护理本科生42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职业决策问卷调查中,得分高的维度是社会因素(3.93±0.71)分,低的维度是个人因素(3.25±0.74)分;对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得分高的维度是人际关系(3.31±0.68)分,低的维度是学生参与性(2.68±0.74)分。职业决策中的社会因素、雇主因素与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的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和学生参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选择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比率较低,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对所选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关注程度高,临床学习环境中的护理工作氛围和所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影响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决策。
作者:左一红;孙秉赋;孙玉倩;李鑫;邢凤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