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79例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成昌盛;龚秀琴;黄美

关键词:脂肪肝,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脂, 预防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体检中心的12650例体检者进行病史采集,并分组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脂肪肝患者1379例(10.90%),与非脂肪肝者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遗传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为脂肪肝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脂肪肝发生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遗传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是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能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某三级甲等医院231名护士职业安全文化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认知的基线情况,为制定相关职业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制定护士职业安全文化认知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主要科室231名护士,自制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文化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认知得分为(36.4±5.9)分,处于中等水平。条目8“职业安全培训是医务人员培训计划与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条目10“提供报告不良事件非惩罚性的环境”得分较高,均为(4.0±0.8)分。不同学历和科室间护士的职业安全文化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文化的培训,推进医院职业安全文化建设,尤其是要重视重点部门(ICU)和较低学历护士的培训。

    作者:梁素娟;华丹瑛;叶衍涓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2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2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以减少影响因素,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580例,术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明斯特大学前瞻性心血管积分表采用的8个危险因素为主要参数,建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结果490例完成2年随访,共有130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根据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P=1/(1+exp(-Z)),其中,Z=-5.024+0.344×心肌梗死家族史+0.194×低密度脂蛋白-0.099×高密度脂蛋白+0.118×收缩压+0.114×吸烟史+0.139×糖尿病史+0.135×甘油三酯+0.073×年龄。结论通过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可判别患者行PCI术后2年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医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荻;赵振娟;张金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龄卧床患者鼻饲自制匀浆膳食鼻饲量和间隔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卧床患者自制匀浆膳食的每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选择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高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常规鼻饲方法进行鼻饲,观察组减少鼻饲次数,增加单次鼻饲量。观察患者胃潴留、胃食道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便秘、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次晨空腹微量血糖值、体质量情况。结果两组高龄卧床鼻饲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胃潴留和胃食道反流明显减少(P<0.05);鼻饲60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晨空腹微量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需鼻饲时间、胃排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卧床患者每次400~500 mL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4~5 h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提高营养状况,并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吴秋涵;徐永能;罗春艳;黄巧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门诊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中医干预及护理

    目的:探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青少年假性近视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眼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电梅花针及耳穴压豆治疗、辨证施护等干预,上述治疗以10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中医护理干预4个疗程时,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电梅花针及耳穴压豆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利于青少年视力恢复,能有效控制青少年假性近视的发展。

    作者:李鹏斐;黄少兰;吴宁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种留置针穿刺退针芯方法在急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探讨2种静脉留置针穿刺退针芯法在急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接诊的65岁以上20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单手退针芯法穿刺100例为观察组和双手退针芯法穿刺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单手退针芯法穿刺的患者成功率97%,采用双手退针芯法穿刺的患者成功率为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穿刺单手退针芯法可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为急诊急救用药提供了方便,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杜淑娟;杜宝平;路中先;陈丽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362名实习护生正念与元情绪的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正念与元情绪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62名实习护生运用正念量表和特质性元情绪量表进行调查,分析2个量表得分水平及其相关关系。结果本组实习护生正念分数为(3.18±0.37)分;元情绪分数为(3.42±0.53)分;正念与元情绪呈正相关关系(r=0.369,P<0.01);以元情绪为因变量,正念5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正念的觉知的行动、观察和描述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元情绪33.1%的变异量(P=0.000)。结论实习护生正念和元情绪均处于中等水平;正念能有效的预测实习护生的元情绪,进一步培养实习护生的正念水平以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

    作者:周雅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产科门诊实施一站式免费产前筛查护理服务模式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一站式免费产前筛查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以优化产科门诊免费产前筛查就诊流程,提高孕妇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2年4-5月按普通产科门诊产前检查流程就诊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2012年6-7月采取一站式免费产前筛查护理服务模式就诊的10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护士在1间专门诊室内独立完成核实信息、挂号、开单、抽血等服务。比较两组孕妇就诊等候时间及满意率。结果一站式免费产前筛查护理服务模式缩短了孕妇就诊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满意率(P<0.01)。结论实施一站式免费产前筛查护理服务模式,能显著改善孕妇免费筛查的就诊环境、非医疗等候时间,大大提高孕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肖超群;贾蓓;朱嘉钰;吴小丽;杨土银;李思思;冯晓兰;张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结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破裂,以及中枢性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避免诱发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破裂的诱因,并警惕两者先兆症状的观察及变化,控制患者血压;注重动态分析患者颅内压监护仪、红细胞压积、经颅多普勒、颅脑CT等检查结果,着重观察监测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全组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7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8例;病死率19%。

    作者:郭小叶;魏艳;赵书敏;贺慧兰;白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护理外阴癌术后切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在外阴癌术后切口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外阴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术后切口;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喷益我妙加外敷藻酸盐敷料。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情况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藻酸盐敷料联合益我妙喷剂,可促进外阴癌患者切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郑霞;曹慧娇;赖月容;李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窒息监护治疗59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

    总结59例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窒息监护(NCPAP+Apnea)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护理经验。保证腹部呼吸感受器与机器的正确连接;确保患儿的体位既不阻塞呼吸道又要舒适、安全;正确使帽子和鼻塞固定;严密观察机器上各项指标及患儿生命体征、SpO2变化;做好皮肤护理及传感器的保养与维护。本组患儿2例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改机械通气治疗,并应用固尔苏治疗后治愈;1例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后改机械通气治疗后治愈;2例因经济原因1周后自动出院。

    作者:阮淑琴;吕俊英;吴改林;贾玉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腔镜器械集中处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集中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4名护士按制定的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对腔镜器械集中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采取全程质量监控,护理部、院感科定期监督指导。结果将手术室腔镜器械集中处理,达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资源共享,为医院节约成本,器械洗涤不合格、器械包装不合格较集中处理前明显降低(P<0.01);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对器械处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集中处理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将腔镜器械集中处理,能加强环节质量监控,保证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手术医生、护士对器械处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刘晖;欧阳容娟;黄丽玉;欧阳玉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方法于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435例个案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用中文版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患者自我效能的测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35例初次进入个案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为(132.28±38.66)分,63.9%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糖尿病教育、并发症种类、文化程度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进入个案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有待改善;需加强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尤其在糖尿病患病早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改善自我效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负担。

    作者:嵇加佳;陈玉凤;楼青青;袁晓丹;姚平;张丹毓;赵心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将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探讨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校2010级2个三年制护理大专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甲班60名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乙班58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显示,87%学生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3%学生认为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分和及格率都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其学习效果。

    作者:王红梅;戴肖松;叶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技能大赛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技能大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校10名参加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手在赛前实施目标教学法指导静脉输液项目的训练,制定总目标和周目标,分5周进行。结果采用目标教学法后,选手的操作速度、成绩、静脉穿刺能力均得以提高(P<0.01)。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训练方法的单一性和机械性,不仅提升了选手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启发了教师对护理技能教学、训练的再认识,对卫生职业教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雯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30例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结30例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术前2 d嘱患者进行憋气训练,防止患者CT定位扫描时呼吸活动度过大引起穿刺定位偏移;术后做好心理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气胸、咯血等术后并发症。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远期随访1年,患者肿瘤灭活好,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者:王艺璇;窦永起;高丽萍;陈典璇;柴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多数风湿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风湿性疾病的漫长病程影响着患儿及其家庭的多个方面。在我国,因受患儿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影响,风湿性疾病患儿的心理社会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家庭支持和必要的干预措施很少。近20年来,特别是近5年间,因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儿童风湿病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使得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大力推动了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的进展,风湿性疾病的病死率由此明显降低。但是,多数风湿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随着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风湿性疾病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2]。

    作者:王宁辰(综述);李杨(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0-2012年国内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文献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拟定干预对策,促进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方法经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收集和整理2000年1月-2012年12月有关中医护理操作类调查文献258篇,根据文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检索标准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终纳入调查类文献11篇,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开展百分率超过50%的项目较少,且各医院情况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能与西医护理技术相比;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存在因人力资源紧缺、缺乏相应中医护理操作医嘱、护理人员对其态度积极性较低等诸多问题。结论尽管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等优点被国内外医患广泛接受,但其目前临床开展情况、护理人员的掌握情况都阻碍了其发展。提示在响应国家号召基础之上,教育培训相关护理人员使其专业化、补充足够的人力完成中医特色护理。

    作者:周倩妹;靳英辉;李文文;孟繁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局部包扎改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7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采用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即术后2 h拆除腕关节处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6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改用普通绷带轻度环形加压包扎,松紧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术后24 h拆除;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 h根据患者手部胀痛情况松解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24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皮肤过敏伴水疱、患肢肿胀、手指麻木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现皮肤过敏伴水疱形成、患肢肿胀、手指麻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安全、可行,且能降低皮肤过敏、水疱形成,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洪先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下肢骨牵引专用抬高垫的设计与应用

    介绍2种下肢骨牵引专用抬高垫(膝部牵引抬高垫及跟骨牵引垫)的制作与使用方法。该下肢骨牵引专用抬高垫能避免膝部和跟骨牵引的患者翻身侧卧时牵引针抵住床面,减少针道移位发生;膝部牵引抬高垫足后跟下陷的长槽,能有效避免局部压疮的发生;跟骨牵引垫足后跟台阶式的设计,使后跟悬空,避免局部受压;根据足后跟弧度设计的中间马蹄形凹槽,能增加跟骨牵引患者的舒适度及稳定性。

    作者:袁和芬;周小萍;王刚祥;宋晓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379例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体检中心的12650例体检者进行病史采集,并分组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脂肪肝患者1379例(10.90%),与非脂肪肝者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遗传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为脂肪肝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脂肪肝发生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遗传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是脂肪肝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能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作者:成昌盛;龚秀琴;黄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