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

刘国红;曾昭春;周丽华;陈诗华;宋琼霞

关键词:多重参与, 双向核对, 输液差错, 患者安全, 人力资源
摘要:目的 探讨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在临床输液核对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月-2011年2月住院患者共进行的6 020例次输液作为观察组,输液时应用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进行核对.将2010年7-10月住院患者共进行的5 408例次输液作为对照组,输液时运用传统输液核对法进行核对.比较两组出错率及改正率.结果 观察组出错率低于对照组(0.249% vs 0.647%,*9字2=10.360,P=0.002);观察组改正率高于对照组(93% vs 31%,*9字2=16.095,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将患者参与其中,挖掘患者这一潜在可用人力资源的作用,在输液核对中降低了出错率并提高了改正率.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56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前瞻性调查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受伤环境、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患者来源等因素分布特征.结果 (1)急诊手外伤高发年龄段在15~4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72∶1;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为51.02%,其次为高中,占20.69%.(2)受伤原因中,以工伤多,占69.99%,其次为生活伤,占19.35%;受伤环境分布依次为工作场所、家中.(3)开放性损伤占98.28%,其中挤压伤、切割伤分别占36.65%、35.06%,闭合性损伤仅占1.72%.(4)患者受伤后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0.00 min.结论 本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且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工伤、开放性损伤所占比例高,应重点预防.

    作者:黄少娟;李淑芳;柯颖华;何巧萍;刘扬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反思性教学在大专护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带教老师72名、大专护生72名,将带教老师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名,大专护生随机安排带教老师,根据带教老师分成研究组所带教的护生和对照组所带教的护生各36名,但由于轮转等原因,自始至终由研究组老师带教的护生为30名,由对照组老师带教的护生29名.研究组按反思性教学方式带教,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教.分别于大专护生来院实习的第1个月、后1个月评价两组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考核两组护生的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习的后1个月,研究组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所带教大专护生的技术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思性教学能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激发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叶琳;叶笑静;林秀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肺结核患者疾病污名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透过对肺结核患者真实故事的诠释,深入理解肺结核患者疾病污名感受及其病耻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将来实施干预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4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应用诠释学方法进行分析.资料收集时间为2010年6-8月.结果 肺结核患者疾病污名感受是一个动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从2个主题进行诠注:疏离与回避.结论 肺结核患者存在强烈的疾病污名感受,临床工作者应将帮助他们减轻疾病污名感受作为缓解症状之外的一项重要服务目标.

    作者:赵爱青;吴沛霞;黄翰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腹压相关运动处方在胃肠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腹压为依据的相关个性化运动处方在胃肠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326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59)和对照组(n=167),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监测到的腹内压设立相应腹压标识(红、黄、绿),采取相关个性化运动处方.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 h胃液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术后患者监测腹内压,采取相关个性化运动处方,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肠功能的有效、简便、安全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敏;聂雷霞;罗琴;黄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扁桃体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回顾分析扁桃体手术后并发出血16例患者的出血原因有:患者有意隐瞒病史,伴有全身慢性疾病;护士的护理措施、健康宣教不到位;手术者的操作不规范等.针对原因,从护理角度提出预防措施:做好患者的认知宣教,仔细询问病史;做好慢性疾病的术前常规准备,术后6 h严密观察出血先兆;加强术后护理以及患者的出院宣教;手术后,及时向手术医生了解术中操作与出血情况,给予预见性护理.

    作者:朱秀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行为干预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改善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包括盆底肌肉及耻骨肌锻炼、重新建立排尿习惯和定期向患者追踪指导.采取自身对照法,比较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6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观察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量表-7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行为干预能提高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凤清;王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广东省骨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骨科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卫生厅2007-2009年选派的71名骨科赴港专科护士目前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49%的专科护士每个月的个案护理为1~5个,4%的医院开设了骨科专科护理门诊;(2)23%的专科护士承担护士学校教学工作,86%在院内承担培训工作;(3)49%的专科护士参与了科研,只有15%的专科护士获得过科研基金,人均论文为2.5篇.结论 目前广东省骨科专科护士专科个案积累不足、专科护理门诊开展少、科研及教学能力欠缺.未来几年广东省骨科专科护士应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本土的临床护理思维,结合本国国情推动骨科专科护理的发展,建立骨科专科护士学术组织.

    作者:罗翱翔;彭刚艺;张广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目的 了解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探讨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61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 393名临床护士,采用护士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等部分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1)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低,其中对收入不满意,其次是学习资助和职业地位,满意度高的是工作的独立性;将护士按年龄、护龄、婚姻状况、科室、学历、用工性质和民族分组,各组内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9%护士打算在今后1年离职,离职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历、收入和个人进步满意度.结论 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低,尤以高学历、合同制、汉族和回族护士为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较为严重,促进离职的主要因素是高学历、收入水平低、个人进步提升机会少.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完善护士薪酬体制,完善对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工作,采用分层次的人员配置,加强汉族和回族护士的职业教育,提高高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提升的机会,降低护士流失率.

    作者:苏建萍;宁艳辉;代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调整PICC导管异位20例的体会

    PICC穿刺后行胸片检查发现20例患者导管异位,分别异位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根据影像资料,分析导管异位原因并调整导管复位,采取让患者转头、调整体位、操作者指压颈内静脉等方法调整.19例成功将导管头端调至上腔静脉,1例因锁骨下静脉严重畸形或疤痕形成调管失败.认为调整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为预防机械性静脉炎,调整导管24 h后给予穿刺侧上臂湿热敷.本组患者未发生上述并发症.

    作者:梁妙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需置入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法--左侧卧位经右鼻孔插管.观察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插管呕吐、呛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时呕吐、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和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萍;史亮亮;刘建芳;里焱;夏映娜;陈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及评价指标建立构想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如抗肿瘤药物治疗和生物药物治疗)、全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外周静脉血管条件较差等情况.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明显降低由穿刺引起的相关创伤,如气胸、血胸、误穿动脉等;PICC穿刺与维护的费用较CVC低,携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VC[1].虽然PICC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但导管置入与维护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使用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伤害.故PICC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即知识、技能和态度[2-3]对PICC从置管前评估到拔管全过程、患者的健康宣教以及PICC质量促进非常重要.国外对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技术促进的研究较早,研究表明,PICC专科护士进行PICC的置管维护比普通护士进行置管维护产生的并发症少、费用少[4].目前,国内对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偏重于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国内输液护理专家在过去5年间对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已进行初步探索,以促进PICC专科护士培养、认证及技术提高.

    作者:姚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效果.方法 将42例骨科老年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的排便习惯,比较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 训练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便秘患者在排便习惯训练中增加肛门指力刺激法,可提高训练效果.

    作者:章霞;邓尔倚;梁丽萍;黄丽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普通胰岛素开启后细菌污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开启后使用中普通胰岛素细菌污染情况,确保普通胰岛素安全使用.方法 对82瓶开瓶28 d内正在使用中的普通胰岛素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开瓶天数和抽吸次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开瓶7 d内使用的胰岛素细菌培养全部阴性,开瓶8~15 d的胰岛素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2/20),开瓶16~28 d的阳性率为20%(4/20),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1~10次的27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全部阴性,抽吸11~20次的27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阳性1瓶(阳性率4%),抽吸>20次的28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阳性5瓶(阳性率18%),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胰岛素开瓶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7 d内使用是安全的,抽吸次数在10次以内的胰岛素适当延长使用时间也是安全的.

    作者:范栩妃;周雷;叶江嫔;邱雯慧;林碎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早产儿应用改良鸟巢体位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鸟巢体位包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10月10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棉布环形包绕四周的鸟巢和改良鸟巢体位包,即除了四周有棉布环绕外,还配有帽子,背部也有柔软温暖的海绵作为底垫,两组均予恒温水枕垫高头颈部,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入院7 d内发生新生儿硬肿、呼吸暂停、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的例数,及每2 h内肛温<36℃的例数.结果 早产儿入院7 d内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呼吸暂停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经皮测SpO2<85%、心率>160次/min、入院2h内肛温<36℃的例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新生儿硬肿.结论 改良鸟巢体位包有利于维持患儿体温,维持较高血氧饱和度,能较好控制心率,从而促进早产儿适应宫外环境.

    作者:陈秋玉;张莉;苏敏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在临床输液核对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月-2011年2月住院患者共进行的6 020例次输液作为观察组,输液时应用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进行核对.将2010年7-10月住院患者共进行的5 408例次输液作为对照组,输液时运用传统输液核对法进行核对.比较两组出错率及改正率.结果 观察组出错率低于对照组(0.249% vs 0.647%,*9字2=10.360,P=0.002);观察组改正率高于对照组(93% vs 31%,*9字2=16.095,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重参与双向核对法,将患者参与其中,挖掘患者这一潜在可用人力资源的作用,在输液核对中降低了出错率并提高了改正率.

    作者:刘国红;曾昭春;周丽华;陈诗华;宋琼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新进展

    2009年卫生部下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卫生行业标准,对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笔者对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模式转变、消毒供应中心科学管理、消毒供应专业技术标准建设以及消毒供应中心建筑与区域控制趋向科学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结合国内外行业标准,提出现阶段消毒供应专业人员需要更新观念,认真学习与正确理解卫生行业标准,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目标,共同促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冯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技能训练,分别于患者改为二级护理时、二级护理8周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第1次测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测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多项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作者:徐丽芬;江爱玉;苏雅芳;吴卫英;陈爱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小儿心脏手术后紧急床边开胸的配合及术后监护

    总结分析17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在监护期间实施紧急床边开胸的护理配合过程和开胸后的监护要点.床边开胸抢救患者时情况紧急,立即从物品、环境、特殊器械等方面做好紧急床边开胸的准备及配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湿冷、苍白、花斑等低心排综合征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遵医嘱准确无误地用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速度,输注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溶液,改善与维护心功能;本组17例患儿术后均留置心包引流管或纵隔引流管,给予-2~-4 kPa低负压持续吸引,严密观察开胸术后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妥善固定并经常挤压引流管以防堵塞.本组患儿死亡2例,死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心脏功能衰竭,其余病例病情好转.

    作者:梁赛珍;梁巧容;陈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内科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用药沟通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内科住院患者遵医嘱服药及服药后相关问题的沟通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于2010年8-10月调查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的270例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用药沟通现况.结果 患者对于服药依从性的认知不足,服药不依从的表现占前3位的依次为偶尔漏服药物(58.9%),无症状不服,有症状才服(29.8%),自己感觉疗效不好不服(19.4%);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占前3位的依次为遗忘(62.5%)、服药种类多(24.2%)、害怕不良反应(19.8%);服药问题的反映情况:在服药前,忘记服药方法时的做法是,询问医护人员占81.9%,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口服占14.9%;服药后,有不舒服的感觉时,无论轻重,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的占75.4%,先忍着,等待情况好转的占22.2%;漏服或忘记服用某些药物后的做法方面,立即询问医护人员占47.2%,想起时立即服用占46.8%.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对严格按照服药时间及服药方式认知不足,提高内科住院患者对于服药依从性的认知,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其服药依从行为,加强其与医护人员服药后针对服药问题的反应意识及行为对于其有效、安全服用药物是关键.

    作者:明星;周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某院护士术后镇痛知信行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术后镇痛的认知、态度、行为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方式,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院127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术后镇痛知识、术后镇痛态度、术后镇痛行为.结果 127名护士术后镇痛知识百分制得分(90.26±17.26)分;术后镇痛态度百分制得分(75.68±14.38)分;术后镇痛行为百分制得分(88.24±8.22)分.术后镇痛的态度与术后镇痛知识、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r=0.163、0.198,P<0.05),术后镇痛知识与行为得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及工作年限护士,术后镇痛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过镇痛知识培训及有无手术经历的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术后镇痛知识认知较好,术后镇痛态度呈中等水平,术后镇痛行为较好.改变态度和促进积极行为是提高术后病人镇痛水平的必要前提,转变当前的术后疼痛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可行的控制性毒麻药管理制度可促进护士术后镇痛态度和行为的正向发展.

    作者:张雪珍;韦宏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