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护理学报》第1A-第10A期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关键词:护理, 学报, 继续教育
摘要: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温馨提示卡在耳鼻咽喉科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温馨提示卡在耳鼻咽喉科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出院指导为主要内容,设计制作了温馨提示卡并投入使用.将100例耳鼻咽喉科出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口头教育为主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温馨提示卡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后1-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组对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温馨提示卡的形式进行出院指导.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黎瑞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以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总结18例以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认为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及漏诊,需严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及早确诊,做好消化道症状的护理,禁食一切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严格护理体检观察皮疹的情况,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注重预防感染.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做好健康宣教以防复发等是护理的重点.本组1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中1例患儿复发.

    作者:王威;张小鸥;何洁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有氧健身操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实施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比较受试者锻炼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明显缓解受试者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失眠、疲乏、心悸、易激动、头痛、眩晕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各项症状Kupperrnan评分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升高,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明显减轻,适当维持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保证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月霞;郭惠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时间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发生时间的规律,为预防控制前置胎盘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已治疗出院的128例前臂胎盘孕妇采用回顾性调查,内容有前置胎盘类型、出血首发孕周、出血发生的时间、次数、出血量等.结果 128例前置胎盘孕妇共发生出血284例次.其中晚间出血占72.5%,白天出血占27.5%.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惟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容易在夜间出血.结论 前置胎盘孕妇夜间出血次数明显高于白天,尤以中央性前置胎盘为甚,加强夜间前置胎盘出血的预防和护理,选择合适的输液治疗时机,延长前置胎盘孕妇的待产时间.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十分必要.

    作者:徐火枝;易德枝;白利辉;闵自珍;敖巧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简易刷牙冲吸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口腔护理是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口腔细菌的定植,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口腔护理采用擦拭法.使用止血钳夹棉球依次擦拭口腔符个部位,或采用冲洗法,这些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地清洁口腔且操作不方便[1].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连带冲水及负压吸引装置为一体的刷牙法运用到口腔护理操作中,1人操作即可.现将此装置的制作及使用办法介绍如下.

    作者:孟焕;王金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对57例成年烟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与SAS 9.1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与四川正常参照人群比较,除躯体疼痛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组(P<0.01);与初发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不同的病人,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呈低水平,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可能对成人烟雾病病人生活质产乍影响.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积极采取健康宦教、普及烟雾病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等方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注意体现不同病人的特点.

    作者:孙静;李菁;周染云;郑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护理毕业生就业排斥问题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生就业排斥的现状,为开展提高护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广东省149家医院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在招聘护生时的限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的限制程度.结果 被调查的医院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身高、相貌、乙肝携带、学历、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同等级医院限制程度不同.结论 因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原因,各种就业排斥日前客观存在,给护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生则应根据自身条件恰当地进行就业定位.

    作者:闭晓君;黄子真;史瑞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炎琥宁与盐酸川芎嗪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炎琥宁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脑供血不全,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淤作用.但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炎琥宁与盐酸川芎嗪同时使用后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例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的处理

    PICC置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或患者的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许多并发症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关于导管异位于颈外静脉[1]、奇静脉、胸外侧静脉、胸廓内静脉、右心房等已有报道,但无名静脉处导管回折尚未见报道.2009年3月我科成功处理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君娥;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病房化疗药配制专用柜的设计与应用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将直接接触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一些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经口或呼吸道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和造成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1].这种职业性危害已得到国外很多肿瘤专家的重视,国际几家权威机构已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2],化疗药物配制要求在独立的化疗药物配制间进行,要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操作[3].目前尚无一套完善的化疗防护规章制度,化疗防护尚未引起医院方面的充分重视[4].

    作者:王亦素;周欣华;林海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输液软袋端头和雾化器端头在气管切开不同堵管方式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气管切肝患者病情转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时就会考虑试堵管后拔管,但目前尚无配套的堵管用具.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堵管材料多样,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这些存在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的问题.特别足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堵管不严的可能或吸人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对3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软袋端头和雾化吸入器与氧气连接端头作气管切开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君燕;邹丽芳;徐芬燕;王燕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临床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以及败血症、腹腔感染等.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临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工作中两种药物均常用于放化疗后引起食管炎、胃溃疡合并咽部感染、食管炎合并咽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2009年8月,我科在输液过程中观察到,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商品名:浦成)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商品名:奥美拉唑钠)发生配伍反应,因发现及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璐;陈佩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将跃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1].如何改善COPD患者预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经研究发现,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LTDOT)是改善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康复医学组成部分[2].笔者就COPD患者实施LTDOT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冬秀;陈锦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病因素分析与护理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对ROP高危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筛查的219例早产儿中,21例(42只眼)发生ROP,占9.6%,其中阈值病变6例(12只眼),占2.7%.发生ROP的早产儿体质量较轻,且孕周更短,吸氧时间较正常眼底早产儿长,且贫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眼底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的发生与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孕周、吸氧时间及贫血有关,护理中注重避免孕妇早产并合理规范用氧是干预ROP发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韩天娥;甘咏兰;王春;姚桃金;林梅芳;郑志英;钟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经网络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进行规范化随访

    介绍了网络规范化随访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管理的观点,结合随访管理的特点,创建了经网络建立随访管理体系.研发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专病随访软件,设专人应用该软件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通过输入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病程、用药等一系列健康资料,为患者制定、实施适合其疾病康复的个体化随访和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包括随访时间、随访流程、随访内容、健康教育、随访提醒等,终达到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并实现了临床、科研、主动服务等一体化管理.

    作者:杨淑玲;钟春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手术配合

    总结1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手术配合要点.术前主要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道情况,有无明显的气促及三凹征,是否术前即需要呼吸机支持.巡回护士配合麻醉给药及插管,减少不良刺激,摆好手术体位,尤其避免颈部扭曲,动作轻柔.避免气管插管脱管,必要时需要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明确术后气管受压改善程度.器械护士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备好婴幼儿专用的精细手术器械及深部拉钩.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离断并缝闭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充分游离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周围组织.本组患儿经手术矫治后,1例患儿因气道先天性重度狭窄,严重吸气困难,胸骨裂开,二次插管后家长放弃治疗;5例肺部感染的患儿经较长时间抗炎治疗和护理后治愈;本组11例患儿顺利出院.

    作者:陈梅丽;周燕;杨雪;李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组各150例,头罩组稳压阶段采用自制头罩吸氧;球囊连接管组稳压阶段采用改进的球囊连接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方式的完成情况、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 球囊连接管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59.3%(89门50),头罩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99.3%(149,1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球囊连接管组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为(2.18±0.56)次,头罩组为(1.02±0.38)次.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氧方式舱内氧浓度均控制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球囊连接管组GCS评分均高于头罩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囊连接管吸氧方式疗效较好,但依从性差;头罩吸氧方式依从性好,但缺点是头罩内氧浓度较低.以致疗效不如球囊连接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应首先创造条件采用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耐受者再使用头罩.以提高疗效.

    作者:庞军娥;喻道元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规范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减少置管并发症.方法 应用发现问题、回溯分析、解决问题、绩效改进4大步骤的问题管理模式,找出并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中的问题,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内容.比较主要并发症在实施问题管理前后的发生率,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施问题管理模式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逐年降低.总发生率由2006年的43.03%降低到2008年的16.85%,莠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成功率和置管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管理模式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对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PICC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PICC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为护理管理者明确 PICC应用的护理薄弱环节、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应用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按住院楼层不同分为第1组、第2组各50例.自行设计PICC护理质量评价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分4部分:护士服务风貌、护士PICC基础护理水平、护士PICC应急护理能力、患者PICC的应用效应.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合、确定等级因素集合、建立评判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后,把每个评估项目的 等级分累加得出K值,作为终总护理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结果 第1组等级分累加K值=4.130分,第2组等级分累加K值=4.094分,两组PICC护理质量评价等级均介于较好和很好之间;但第1组K值>第2组,表明PICC总的护理质量第1组强于第2组.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有效检测不同组别PICC护理质量;可以把难以定量甚至是无法定量的指标,通过隶属度给予量化,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评价PICC护理质量;有利于管理者对被评价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利于管理者抓住护士群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对优化护理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丽;赵冰玲;高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长期卧床病人中单的改良及使用

    长期住院卧床病人由于鼻饲、终日卧床、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因素[1],其基础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临床上常使用中单来进行隔污等基础护理.常见的中单种类有:布制中单、一次性无纺布中单、塑料或橡胶中单等.各类中单尺寸参差不齐,各临床单位均按照科室传统习惯选择种类和用法使用中单,未能完全发挥其效能.至今未见有关中单研究的报道.为此,笔者对传统中单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避免了病人转床时意外脱管的发生,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保护有了很大的加强,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佳;周春兰;邓瑛瑛;夏纯;王晓燕;周宏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