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孙静;李菁;周染云;郑文静

关键词:成年人, 烟雾病,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对57例成年烟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与SAS 9.1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与四川正常参照人群比较,除躯体疼痛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组(P<0.01);与初发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不同的病人,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呈低水平,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可能对成人烟雾病病人生活质产乍影响.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积极采取健康宦教、普及烟雾病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等方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注意体现不同病人的特点.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导管标识在腹部手术后临床护理的应用

    普外科收治的病人多行腹部手术,许多腹部手术必须放置外科导管.置管的主要目的是对术后体内坏死组织、渗出液等进行持续的冲洗引流,以达到炎症吸收、水肿消退、切口愈合的目的,有的病人术后置管达到5-10根,甚至更多,这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麻烦,同时存在出现护理差错的隐患.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将自制的导管标识用于腹部手术后的导管护理中,方便了临床工作,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芸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病房化疗药配制专用柜的设计与应用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将直接接触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一些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经口或呼吸道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和造成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1].这种职业性危害已得到国外很多肿瘤专家的重视,国际几家权威机构已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2],化疗药物配制要求在独立的化疗药物配制间进行,要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操作[3].目前尚无一套完善的化疗防护规章制度,化疗防护尚未引起医院方面的充分重视[4].

    作者:王亦素;周欣华;林海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输液软袋端头和雾化器端头在气管切开不同堵管方式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气管切肝患者病情转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时就会考虑试堵管后拔管,但目前尚无配套的堵管用具.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堵管材料多样,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这些存在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的问题.特别足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堵管不严的可能或吸人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对3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软袋端头和雾化吸入器与氧气连接端头作气管切开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君燕;邹丽芳;徐芬燕;王燕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以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总结18例以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认为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及漏诊,需严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及早确诊,做好消化道症状的护理,禁食一切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严格护理体检观察皮疹的情况,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注重预防感染.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做好健康宣教以防复发等是护理的重点.本组1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中1例患儿复发.

    作者:王威;张小鸥;何洁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例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的处理

    PICC置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或患者的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许多并发症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关于导管异位于颈外静脉[1]、奇静脉、胸外侧静脉、胸廓内静脉、右心房等已有报道,但无名静脉处导管回折尚未见报道.2009年3月我科成功处理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君娥;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澄明液体,属抗菌类药物,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商品名称:海斯维)为无色或几乎无色澄明液体,味甜.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份或能源及电解质患者的补液治疗.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同时应用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立珍;张万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现状、学习特点,以进一步深化专业性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4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认知评价、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获取护理人文知识的丰要途径等13条题目.结果 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认知评价一般;课程学习的丰要收获是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和加强道德修养;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相关水平与修养;目前获取护理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学习.不同年级护生在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获取人文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已充分认识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应结合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富有护理临床经验的兼职教师应成为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骨干教师,指导护生多渠道地获取护理人文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人文课程对护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使之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更大的收获.

    作者:张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规范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减少置管并发症.方法 应用发现问题、回溯分析、解决问题、绩效改进4大步骤的问题管理模式,找出并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中的问题,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内容.比较主要并发症在实施问题管理前后的发生率,评价其效果.结果 实施问题管理模式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逐年降低.总发生率由2006年的43.03%降低到2008年的16.85%,莠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成功率和置管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管理模式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对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深圳市龙岗区急诊护士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区急诊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指导护理管理工作.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深圳市龙岗区14家医院工作的228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O.01);不同年龄、职称和学历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婚否、有无子女和宗教信仰、感觉压力高低的护士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40岁、学历本科及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未婚、无子女、有宗教信仰、工作压力水平高的急诊护士较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急诊护士的特点,引导和教育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影响.

    作者:曾彩云;韶红;魏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时间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发生时间的规律,为预防控制前置胎盘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已治疗出院的128例前臂胎盘孕妇采用回顾性调查,内容有前置胎盘类型、出血首发孕周、出血发生的时间、次数、出血量等.结果 128例前置胎盘孕妇共发生出血284例次.其中晚间出血占72.5%,白天出血占27.5%.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惟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容易在夜间出血.结论 前置胎盘孕妇夜间出血次数明显高于白天,尤以中央性前置胎盘为甚,加强夜间前置胎盘出血的预防和护理,选择合适的输液治疗时机,延长前置胎盘孕妇的待产时间.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十分必要.

    作者:徐火枝;易德枝;白利辉;闵自珍;敖巧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对57例成年烟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可能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与SAS 9.1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与四川正常参照人群比较,除躯体疼痛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组(P<0.01);与初发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不同的病人,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烟雾病病人生活质量呈低水平,付费方式、婚姻状况、病程可能对成人烟雾病病人生活质产乍影响.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积极采取健康宦教、普及烟雾病知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等方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注意体现不同病人的特点.

    作者:孙静;李菁;周染云;郑文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有氧健身操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实施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比较受试者锻炼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有氧健身操锻炼,明显缓解受试者潮热出汗、烦躁不安、失眠、疲乏、心悸、易激动、头痛、眩晕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各项症状Kupperrnan评分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升高,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健身操锻炼能使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明显减轻,适当维持围绝经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保证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月霞;郭惠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1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手术配合

    总结1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手术配合要点.术前主要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道情况,有无明显的气促及三凹征,是否术前即需要呼吸机支持.巡回护士配合麻醉给药及插管,减少不良刺激,摆好手术体位,尤其避免颈部扭曲,动作轻柔.避免气管插管脱管,必要时需要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明确术后气管受压改善程度.器械护士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备好婴幼儿专用的精细手术器械及深部拉钩.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离断并缝闭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充分游离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周围组织.本组患儿经手术矫治后,1例患儿因气道先天性重度狭窄,严重吸气困难,胸骨裂开,二次插管后家长放弃治疗;5例肺部感染的患儿经较长时间抗炎治疗和护理后治愈;本组11例患儿顺利出院.

    作者:陈梅丽;周燕;杨雪;李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PICC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PICC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为护理管理者明确 PICC应用的护理薄弱环节、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应用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按住院楼层不同分为第1组、第2组各50例.自行设计PICC护理质量评价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分4部分:护士服务风貌、护士PICC基础护理水平、护士PICC应急护理能力、患者PICC的应用效应.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合、确定等级因素集合、建立评判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后,把每个评估项目的 等级分累加得出K值,作为终总护理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结果 第1组等级分累加K值=4.130分,第2组等级分累加K值=4.094分,两组PICC护理质量评价等级均介于较好和很好之间;但第1组K值>第2组,表明PICC总的护理质量第1组强于第2组.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有效检测不同组别PICC护理质量;可以把难以定量甚至是无法定量的指标,通过隶属度给予量化,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评价PICC护理质量;有利于管理者对被评价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利于管理者抓住护士群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对优化护理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丽;赵冰玲;高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对患者家属普及院前急救常识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患者家属对急救常识的需求并开展院前急救常识普及活动,以提高患者家属急救意识,普及院前急救常识.方法 在培训前进行的患者家属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调查中,100%认为参加院前急救常识培训很有必要.针对此,在院内15个科室20个病区组织133名患者家属参加院前急救常识普及活动.由护理人员对培训者讲授院前急救常识.包括展示现场急救知识展版,给每位培训者发放现场急救知识图片1套,理论讲授知识点,如现代救护观念、幼儿烫伤现场急救、中风的自救互救、心肺复苏、气道梗阻;演示急救技能;采用体验式教学,分组练习,手把手教,一对一指导练习.结果 通过培训,全部对象操作合格.1次操作通过率6.8%(9人),2次操作通过率47.4%(63人),3次操作通过率31.5%(42人),4次操作通过率14.3%(19人).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常识普及,可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达前的抢救水平.

    作者:诸葛海鸿;周伟;苗素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护理毕业生就业排斥问题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生就业排斥的现状,为开展提高护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广东省149家医院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在招聘护生时的限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的限制程度.结果 被调查的医院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身高、相貌、乙肝携带、学历、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同等级医院限制程度不同.结论 因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原因,各种就业排斥日前客观存在,给护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生则应根据自身条件恰当地进行就业定位.

    作者:闭晓君;黄子真;史瑞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炎琥宁与盐酸川芎嗪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炎琥宁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脑供血不全,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淤作用.但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炎琥宁与盐酸川芎嗪同时使用后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将跃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1].如何改善COPD患者预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经研究发现,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LTDOT)是改善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康复医学组成部分[2].笔者就COPD患者实施LTDOT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冬秀;陈锦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009年《护理学报》第1A-第10A期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大龄腭裂患者咽后壁瓣修复术后语音康复训练

    总结36例12岁以上二大龄腭裂患者咽后壁瓣修复术后语音康复训练.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是语音康复的关键,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腭咽闭合功能训练,采用吹气训练等行为疗法来提高患者保持口腔压力的能力;采用一对一游戏的方法训练患者唇、舌功能,为构音训练打好基础.每2周1次;在语音师指导下,采用一对一训练的方法,术后1个月开始练习正常发音,每2周1次;由医护人员组织家长学习,指导家长正确辅导患者训练,每周1次;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语音师的检查和指导.术后6个月复诊时,本组患者高鼻音、鼻漏气以及语音清晰度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

    作者:吴蔚媚;鲁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