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珍;张万玲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临床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以及败血症、腹腔感染等.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临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工作中两种药物均常用于放化疗后引起食管炎、胃溃疡合并咽部感染、食管炎合并咽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2009年8月,我科在输液过程中观察到,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商品名:浦成)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商品名:奥美拉唑钠)发生配伍反应,因发现及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璐;陈佩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口腔护理是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口腔细菌的定植,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口腔护理采用擦拭法.使用止血钳夹棉球依次擦拭口腔符个部位,或采用冲洗法,这些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地清洁口腔且操作不方便[1].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连带冲水及负压吸引装置为一体的刷牙法运用到口腔护理操作中,1人操作即可.现将此装置的制作及使用办法介绍如下.
作者:孟焕;王金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PICC置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或患者的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许多并发症而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关于导管异位于颈外静脉[1]、奇静脉、胸外侧静脉、胸廓内静脉、右心房等已有报道,但无名静脉处导管回折尚未见报道.2009年3月我科成功处理PICC颈内静脉异位正位后无名静脉回折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君娥;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普外科收治的病人多行腹部手术,许多腹部手术必须放置外科导管.置管的主要目的是对术后体内坏死组织、渗出液等进行持续的冲洗引流,以达到炎症吸收、水肿消退、切口愈合的目的,有的病人术后置管达到5-10根,甚至更多,这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麻烦,同时存在出现护理差错的隐患.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将自制的导管标识用于腹部手术后的导管护理中,方便了临床工作,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芸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在进行骨科手术时,都要进行正位、侧位X光拍片,拍片时一般足用无菌的仪器防菌隔离罩,即规格是150 cmx300cm的塑料袋.在只进行正位拍片的时候,C臂头与术野是垂直的状态,只要在C臂头卜套一个无菌的仪器防菌隔离罩,保护术野不受污染.
作者:刘东梅;何惠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将跃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1].如何改善COPD患者预后,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经研究发现,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LTDOT)是改善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康复医学组成部分[2].笔者就COPD患者实施LTDOT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冬秀;陈锦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发生时间的规律,为预防控制前置胎盘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已治疗出院的128例前臂胎盘孕妇采用回顾性调查,内容有前置胎盘类型、出血首发孕周、出血发生的时间、次数、出血量等.结果 128例前置胎盘孕妇共发生出血284例次.其中晚间出血占72.5%,白天出血占27.5%.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惟前置胎盘孕妇昼夜出血时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容易在夜间出血.结论 前置胎盘孕妇夜间出血次数明显高于白天,尤以中央性前置胎盘为甚,加强夜间前置胎盘出血的预防和护理,选择合适的输液治疗时机,延长前置胎盘孕妇的待产时间.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十分必要.
作者:徐火枝;易德枝;白利辉;闵自珍;敖巧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介绍了网络规范化随访模式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管理的观点,结合随访管理的特点,创建了经网络建立随访管理体系.研发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专病随访软件,设专人应用该软件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通过输入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病程、用药等一系列健康资料,为患者制定、实施适合其疾病康复的个体化随访和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包括随访时间、随访流程、随访内容、健康教育、随访提醒等,终达到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并实现了临床、科研、主动服务等一体化管理.
作者:杨淑玲;钟春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PICC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为护理管理者明确 PICC应用的护理薄弱环节、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应用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按住院楼层不同分为第1组、第2组各50例.自行设计PICC护理质量评价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分4部分:护士服务风貌、护士PICC基础护理水平、护士PICC应急护理能力、患者PICC的应用效应.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合、确定等级因素集合、建立评判矩阵,进行复合运算后,把每个评估项目的 等级分累加得出K值,作为终总护理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结果 第1组等级分累加K值=4.130分,第2组等级分累加K值=4.094分,两组PICC护理质量评价等级均介于较好和很好之间;但第1组K值>第2组,表明PICC总的护理质量第1组强于第2组.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有效检测不同组别PICC护理质量;可以把难以定量甚至是无法定量的指标,通过隶属度给予量化,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评价PICC护理质量;有利于管理者对被评价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利于管理者抓住护士群体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对优化护理队伍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丽;赵冰玲;高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长期住院卧床病人由于鼻饲、终日卧床、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因素[1],其基础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临床上常使用中单来进行隔污等基础护理.常见的中单种类有:布制中单、一次性无纺布中单、塑料或橡胶中单等.各类中单尺寸参差不齐,各临床单位均按照科室传统习惯选择种类和用法使用中单,未能完全发挥其效能.至今未见有关中单研究的报道.为此,笔者对传统中单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避免了病人转床时意外脱管的发生,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保护有了很大的加强,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佳;周春兰;邓瑛瑛;夏纯;王晓燕;周宏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生就业排斥的现状,为开展提高护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广东省149家医院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在招聘护生时的限制状况.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的限制程度.结果 被调查的医院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身高、相貌、乙肝携带、学历、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同等级医院限制程度不同.结论 因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原因,各种就业排斥日前客观存在,给护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生则应根据自身条件恰当地进行就业定位.
作者:闭晓君;黄子真;史瑞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温馨提示卡在耳鼻咽喉科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出院指导为主要内容,设计制作了温馨提示卡并投入使用.将100例耳鼻咽喉科出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口头教育为主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温馨提示卡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后1-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组对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温馨提示卡的形式进行出院指导.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黎瑞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总结1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的手术配合要点.术前主要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道情况,有无明显的气促及三凹征,是否术前即需要呼吸机支持.巡回护士配合麻醉给药及插管,减少不良刺激,摆好手术体位,尤其避免颈部扭曲,动作轻柔.避免气管插管脱管,必要时需要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明确术后气管受压改善程度.器械护士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备好婴幼儿专用的精细手术器械及深部拉钩.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离断并缝闭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充分游离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周围组织.本组患儿经手术矫治后,1例患儿因气道先天性重度狭窄,严重吸气困难,胸骨裂开,二次插管后家长放弃治疗;5例肺部感染的患儿经较长时间抗炎治疗和护理后治愈;本组11例患儿顺利出院.
作者:陈梅丽;周燕;杨雪;李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高年资退职护士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择优选拔15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退职护士长分别到15个临床科室履行护理督导师职能,主要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工作,督查治疗护理落实情况;负责病历文书的质量检查及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实施健康教育,协调医、护、患关系,开展优质服务.由护理部对督导师实行动态管理,每个月测评考核1次.比较2008年设置督导师岗位的15个科室与其余未设置督导师岗位的15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设置与未设置护理督导师岗位的15个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聘任高年资退职护士长为临床科室护理督导师,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优质服务内涵.深化了临床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作者:周红艳;王艳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组各150例,头罩组稳压阶段采用自制头罩吸氧;球囊连接管组稳压阶段采用改进的球囊连接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方式的完成情况、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 球囊连接管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59.3%(89门50),头罩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99.3%(149,1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球囊连接管组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为(2.18±0.56)次,头罩组为(1.02±0.38)次.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氧方式舱内氧浓度均控制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球囊连接管组GCS评分均高于头罩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囊连接管吸氧方式疗效较好,但依从性差;头罩吸氧方式依从性好,但缺点是头罩内氧浓度较低.以致疗效不如球囊连接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应首先创造条件采用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耐受者再使用头罩.以提高疗效.
作者:庞军娥;喻道元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现状、学习特点,以进一步深化专业性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41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认知评价、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获取护理人文知识的丰要途径等13条题目.结果 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认知评价一般;课程学习的丰要收获是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和加强道德修养;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相关水平与修养;目前获取护理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学习.不同年级护生在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获取人文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已充分认识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应结合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富有护理临床经验的兼职教师应成为护理专业性人文课程的骨干教师,指导护生多渠道地获取护理人文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人文课程对护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使之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更大的收获.
作者:张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区急诊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指导护理管理工作.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深圳市龙岗区14家医院工作的228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O.01);不同年龄、职称和学历护士的积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婚否、有无子女和宗教信仰、感觉压力高低的护士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诊护士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年龄≥40岁、学历本科及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未婚、无子女、有宗教信仰、工作压力水平高的急诊护士较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急诊护士的特点,引导和教育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减少负性情绪影响.
作者:曾彩云;韶红;魏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采用静脉套管针改良硅油注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6月行玻璃体手术需要注入硅油的患者316例,非盲法按随机号分成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150例,手推硅油组166例.改良套管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管道注入硅油,手推硅油组采用穿刺针手推注入硅油.结果 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用油量(6.4±4.2)ml,手推硅油组用油量(6.8±3.9)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次数及眼压平稳维持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优于手推硅油组.结论 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系统在硅油注入术中应用使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较手推硅油方法明显减少.在维持术中眼压平稳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徐媛;王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澄明液体,属抗菌类药物,适用于各种敏感细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商品名称:海斯维)为无色或几乎无色澄明液体,味甜.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份或能源及电解质患者的补液治疗.笔者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同时应用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立珍;张万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