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施行6例CT引导下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岁~67岁,平均47.7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
作者:李斌;董毅;王宏伟;杜继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情进展治疗的方法和预后,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1999年2月~200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21例患者,应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联合化疗方案辅助化疗.结果总体有效率(CR+PR)52.4%,CR 1例,PR 10例,SD 7例,疾病进展3例,死亡3例.结论T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积极、有效、不良反应轻且容易控制.
作者:赵长啸;董力;钟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应用利美达松(日本绿十字株式会社生产)治疗疼痛疾病566例,取得明显疗效,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女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病程7小时~15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颈椎病38例,强直性脊柱炎25例,肩周炎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屈指肌腱鞘炎30例,退行性骨关节病6例及各部位肌筋综合征等179例.
作者:张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肢、下腹部手术病人120病(下肢肌力异常者除外),L1-L3椎间隙穿刺.按用药不同随机配对分组:A组(n=60),1.4%利多卡因;B组(n=60),1.4%利多卡因+5mmol/L氯化钾.两组药液均加1:20万肾上腺素.
作者:许平武;钱红梅;匡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德)与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充分认识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翠香;刘淑红;赵丽君;李莉;李嘉;李慧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肺心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1月~2004年12月入住我院的51例肺心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吸氧、止咳、平喘、祛痰及合理使用抗菌素,必要时机械通气.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死亡7例(26.9%),对照组死亡11例(44.0%),治疗组病人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4h内意识障碍消失.治疗疗组16例(61.5%),对照组8例(32.0%),x2=4.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能迅速缓解肺心脑病病人的意识障碍,有效地降低肺心脑病的死亡率.
作者:涂希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3种不同注药方法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早妊孕妇自愿行人工流产镇痛术300例,ASAⅠ-Ⅱ级.按不同注药方法随机分为人工间断注射组(Ⅰ组)、连续泵注组(Ⅱ组)、靶控输注组(Ⅲ组)三组,每组100例.围术期按麻醉诱导前5min(基础值T0)、注药后第1min(T1)、5min(T2)3个时点监测各组BP、HR、RR、SpO2和呼吸抑制;记录术中诱导时间(min)、睁眼时间(min)、定向力恢复时间(min)、手术时间(min)、自动离院时间(min)和副作用;统计每组丙泊酚的诱导量、追加量和总用量;按优、良、差、失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3组病人在诱导后HR、MAP、RR,SpO2均降低(P<0.01),1min内为显著,呼吸变化表现为幅度减小,一过性呼吸暂停,SpO2下降,Ⅰ组循环、呼吸抑制程度和呼吸暂停例数明显高于Ⅱ、Ⅲ两组(P<0.01).Ⅲ组丙泊酚总用药量高于Ⅰ、Ⅱ两组,比较后有差异(P<0.01);3组病人麻醉效果均佳,无麻醉失败病例,优良率Ⅲ组略高于Ⅰ、Ⅱ两组,比较后无统计学差异;3组停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动离院时间无差异,Ⅱ组诱导时间明显低于Ⅰ、Ⅲ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镇痛术中起效迅速、苏醒完全、效果确切,丙泊酚TCL静脉麻醉操作简便,清醒程度高,麻醉精确,可控性强,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
作者:徐公元;刘中华;谢良君;汤耀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组糖尿病患者26例,经血流变学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症,采用He-Ve激光血管内照射方法治疗后,显示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自觉有所好转.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宁秋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我院80名精神科和50名非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不仅要受到某些化学制剂及微生物对健康的威胁,有时还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非精神科护理人员所受伤害机会极少.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对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红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感染性骨不愈合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病灶清除,创面修复的基础上采用一期植骨,骨外固定,置管冲洗.结果全部病例感染得到彻底的控制,伤口愈合.术后4~15个月,平均6.5个月达骨愈合,并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方法.
作者:刘敏;蔡树鹏;吴元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近年来,在治疗药物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现概述如下.1促胰岛素分泌剂1.1磺酰脲类药物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目前仍是经济的药物.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现极少应用;第二代有格列苯脲、格列奇特等,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新一代为格列美脲,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双重作用,已于1995年美国FDA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1].
作者:邵奎花;牛立强;刘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龄儿童单眼弱视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本病例均为屈光参差、斜视两类,按斜视、弱视防治组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及评定疗效.屈光参差性56眼,轻度9眼,中度39眼,重度8眼,总有效率98.5%.斜视性12眼,总有效率71.6%.结论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绝大部分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甚至痊愈,且部分恢复立体视,屈光参差性疗效优于斜视性.对此类患者应当积极治疗,不能轻易放弃.
作者:张焕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宫颈机能不全主要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和后天损伤所致,是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有些患者就诊时已经是难免流产,绝大多数发展为完全流产和不全流产,只有少数患者经卧床休息、积极药物保胎后,妊娠可以延续.2001年3月~2005年10月笔者对24例宫颈机能不全所致难免流产患者施以紧急宫颈环扎术,有21例获得成功,有6例胎儿存活,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学功;郭连俊;郭庆枝;代培培;王莉;梁葵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2002年8月~200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9例风疹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39例,年龄在2~12岁,就诊前病程均在12h~2天内.其中体温在37.5℃~38℃者30例,38.1℃~39℃者32例,>39℃者7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冒症状.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谷慧萍;刘月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提高住院患者尿液常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应保证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标本采集须知及注意事项,建立送检标本验收制度,不合格的尿液标本退回制度,避免不合格尿液标本进入下一工作程序.为做好这项工作,检验科应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及沟通,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向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宣传,讲解正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作者:祁双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亦称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为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的一种.该畸形早于1735年发现,1936年柯梅内尔首次用食道钡餐发现这种畸形,国内于1956年首次报导本病.我院放射科1989年~2004年所见异位右锁骨下动脉7例,现将其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涛;杨晓峰;潘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法律意识,儿科疾病在病理诊治、预防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之小儿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独特特点,儿科护理人员肩负着很多职业责任.因而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患关系沟通,会给医院及当事人造成不利及消极的影响.笔者就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是必要的,是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王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胎儿发育相对较大,剖宫产率日趋上升.为减轻孕妇伤口疼痛,自控镇痛泵在术后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达到持续镇痛48h.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术后24h拔去尿管,部分患者出现了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现象.为了降低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现象,须选择合适的时间拔取尿管.为此,对6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200mg/次,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共600mg,配合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每日一剂.单用米非司酮的作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治疗成功率达90%,且包块消失的时间和血B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应用是治疗未破损型异位妊娠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秦奇瑞;张省妮;崔候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有些手术如下肢手术(单侧)、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等,对健侧的麻醉要求不高,只需患侧的肌松良好,镇痛完善.我科近期对此类手术实施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使病人向患侧倾斜30°收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今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云;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