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陆美华;文燕玲;李少珠;区敏玲;李蓝娟

关键词:老年,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需求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的合理安排、运动的作用及方式、日照作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并发症和对健康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健康教育需求呈多样化,对个别交谈的需求居首位,其次是老年心理调适方法指导.结论 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宣教力度,改进教育技巧,多种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有效控制疾病.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正压通气拔管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作者:蔡柔妹;宋义英;周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巧防留置针和输血器脱离

    留置针套管柔韧,可以避免手术中病人体位改变和躁动时引起针头脱出、渗漏、堵塞等故障.同时.留置针流量大,可保证病人大量失血时能迅速补充血容量.因此,在手术室,留置针已完全取代了头皮针穿刺.

    作者:陶在平;矫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

    总结了83例应用国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伴有皮肤病或高度皮肤过敏史、有无明显周围血管病变史;术后及时、正确地松解和解除止血器;观察局部并发症.本组5例出现穿刺点少量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使用本器械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患者成功止血和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马玲玲;侯春霞;谢欣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回顾分析22例回结肠可控膀胱术患者,共发生早期并发症8例,其中切口脂肪液化裂开3例,肠梗阻2例,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储尿囊漏各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处理均痊愈.认为加强围手术期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前训练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及保护切口的技巧,积极治疗合并症,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切口的观察与护理、呼吸道管理及腹部体征的观察;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新膀胱造瘘管周围溢尿应考虑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堵塞,应及时膀胱冲洗;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给予饮食、活动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解答其疑虑,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生理和心理顺应Ζ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婕;袁龙梅;黄玲;张善艳;丁蓉;熊金红;胡婷;黎艳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例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结4例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策.重点预防并发症,进行营养调理,并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发音刺激、味觉刺激、家庭支持性护理等措施进行促醒.通过个体化的护理,促进了4例患者意识的恢复,阻止了病情的恶化.认为控制各种并发症、保证患者足够营养是延长小意识状态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促进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保证.

    作者:张晓燕;张雅静;赵春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卡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在术后2~3周出院,术后的功能康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各种疑问又常常难以及时解决,所以在家庭康复训练时,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各种并发症.

    作者:韦颖屏;唐宝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临床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的做法与体会

    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2006年1月以来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改在临床患者身上进行.具体方法是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申报考核项目,拟定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结合健康教育实施月考核,年统考,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考核.结果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后2007年各项护理指标同实施考核前的2005年相比有明显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97%上升为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8%上升为99%,2007年3月玉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玉溪市调查队对我院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护理技术好的评价占99%,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临床考核相应的专科操作,对培养专科护士大有好处,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对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

    作者: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段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的合理安排、运动的作用及方式、日照作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并发症和对健康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健康教育需求呈多样化,对个别交谈的需求居首位,其次是老年心理调适方法指导.结论 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宣教力度,改进教育技巧,多种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有效控制疾病.

    作者:陆美华;文燕玲;李少珠;区敏玲;李蓝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干损伤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配合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在脑干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7例生理反应正常或较正常减弱的昏迷患者采用常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从鼻腔吸痰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加用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患者人院3 d后,病情相对稳定时抬高床头30°~40°,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操作者将右手拇指紧贴患者胸骨上窝处,指端向下逐渐用力,刺激气管,引起咳嗽,使其将痰液咳到口咽部,再用吸痰管吸出.比较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CO2、PaO2情况,及气管切开例数.结果 37例患者平均PaCO2由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前的11.2 kPa下降到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后的8.7 kPa;平均PaO2由5.6 kPa上升到8.9 kPa;仅9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可有效排出气道深部的痰液,减少创伤与风险,有利预后.

    作者:侯希清;李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巧用一次性注射器暂时封管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经常需按时用药,在输液量不多时,输液结束与需严格按时用药的时间距离又短,若拔针则需再次静脉注射,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又增加护理工作.本科室从2006年10月起,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做短暂封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戴显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规范病区收费的护理管理对策

    为了规范病区收费管理,病区选派相对固定办公班护士,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医务服务价格标准、医保政策教育;明确规定办公班护士的职责,改进工作流程;采用条形码处理检验医嘱;加强治疗室药品管理;完善护理记录与医嘱、收费三统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科室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护理部对全院患者费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内容.经过2年的工作实践,住院患者对科室多收费、乱收费不满的投诉由规范管理前平均5~6起/月下降到现在的平均1~2起/月,并且都通过电脑对账后圆满解决,无1例因收费问题到上级主管部门投诉.提高了护士长卫生经济管理水平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物价政策的意识,减轻患者看病难的负担,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蓉;余海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参考.方法 7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血管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0例为观察组,无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4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相同病变程度和相同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溃疡局部清创后.用敏感抗生素+普通胰岛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换药.观察两组溃疡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截肢率.结果 PAD组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截肢率达16.6%;而对照组截肢率为0.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提示在处理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及微循环,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的研究

    目的 提高骨科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骨科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通过成立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小组.采取书写、修改、临床应用、再修改、定稿的方式完成了共性与专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及落实检查登记单.结果 经临床试用,每种疾病的路径表针对性强,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有利于患者的学习,也对护士的工作起指导作用,一方面提高教育的知晓率,另一方面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 研制科学、统一的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能够为护士提供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为骨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杨骏;吴丽心;杨芳;陈培能;李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方法的改进

    临床上留置尿管患者中,大多使用双腔气囊尿管.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和拔管后血尿症状多见.2007年1-8月,我院对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进行分析、改进,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效果满意,减轻了拔管疼痛和拔管引起的尿道损伤.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就诊、就诊是否需人陪同及影响定期复查的因素等.结果 定期复查的患者仅占16%,出现症状即来就诊者占41%,症状严重或自服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者占43%.不能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有: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就诊需人陪同、就医不便、经济负担重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定期复查.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突出,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短、经济状况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定期复查、及时就医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治疗费用;开展社区护理,建立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护理管理中引入员工帮助计划的初步设想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一项由组织为其成员设计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它通过给员工提供生理、心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协调关系和处理危机事件,从而实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1].

    作者:陈树芬;洪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龙血竭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龙血竭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鼻咽癌患者按湿性皮炎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从出现放射性湿性皮炎开始用龙血竭粉末外涂皮损区.用药后暴露创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上敷料,每天涂1~2次,7 d为1个疗程,直到创面愈合;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将纱布浸湿后湿敷创面30 min,每天2~3次,7 d为1个疗程,直到创面愈合.第1疗程结束比较两组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放疗平均中断时间.结果 龙血竭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湿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放疗平均中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部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使用龙血竭涂抹局部刨面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放疗中断时间.

    作者:侯再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9月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208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进行健康教育;2006年6-7月同类患者203例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分别对干预组(在课后)、对照组(术前1 d)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在介入诊疗期间,管床护士对两组的配合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介入诊疗期间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报道69例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本组治愈46例,好转20例,3例转院治疗.

    作者:陈锁红;倪小英;刘兴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妇科患者家属全程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实施

    目的 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实施.方法 160例妇科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每一阶段的健康教育时,让其家属全程参与,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采用自设问卷评价教育前、后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并与往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160例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前对各知识面的知晓率为20.6%以下,教育后均达到85.6%以上;工作满意率与往年相比,提高了25.1%.结论 家属全程参与健康教育后,提高了宣教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礼香;吕巧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