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效果观察

裴大军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诊疗, 健康教育课堂,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9月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208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进行健康教育;2006年6-7月同类患者203例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分别对干预组(在课后)、对照组(术前1 d)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在介入诊疗期间,管床护士对两组的配合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介入诊疗期间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9月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208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进行健康教育;2006年6-7月同类患者203例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分别对干预组(在课后)、对照组(术前1 d)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在介入诊疗期间,管床护士对两组的配合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介入诊疗期间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护理

    副肿瘤天疱疮是伴发肿瘤的特殊类型的天疱疮,因伴发白血病需定期化疗,故天疱疮症状难以显著缓解,护理难度大.本例患者年龄大、病情反复,皮肤症状严重,表现为腋下、会阴部皮肤水疱,口腔黏膜和舌水肿、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眼结膜、肠黏膜糜烂等.认为加强皮肤、黏膜的针对性换药和局部观察,及时清除分泌物是关键;帮助患者勇敢面对现实,建立强大的心理支持是重点;观察免疫抑制剂、激素的不良反应,防止低血钾,加强营养支持等是保障.经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本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肢静脉穿刺输液患儿液体滴注不畅的解决方法

    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穿刺时回血通畅,而松解止血带准备固定胶布时却发现输液滴注不畅且予调整针头斜面及转变肢体位置后,效果不佳,返折挤压输液管末端不见回血或回血少许且阻力不大,也无渗漏表现.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金黄散外敷对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金黄散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1)将24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金黄散预防组和空白对照组,金黄散预防组于置管当天立即予金黄散外敷,连续3 d,空白对照组暂不予处理,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2)将空白对照组中30例阳性病例随机分为金黄散治疗组和硫酸镁治疗组,金黄散治疗组予如意金黄散外敷,硫酸镁治疗组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种方法对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1)金黄散预防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3%.空白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0%,金黄散预防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2)金黄散治疗组在第8天即100%痊愈,而硫酸镁治疗组在第9天(观察截止日期)的痊愈率为86.6%,其中金黄散治疗组的痊愈中位时间为3.40 d,硫酸镁治疗组的痊愈中位时间为5.27 d,平均缩短1.87 d,金黄散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痊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金黄散外敷可有效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段培蓓;梅思娟;张园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压通气拔管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作者:蔡柔妹;宋义英;周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红花酒精湿敷结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会阴淤肿的疗效观察

    我科2006年9月-2007年10月在治疗产妇会阴淤肿时采用红花酒精湿敷结合红外线灯照射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三级乙等医院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2007年10月对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4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单个随机考核.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结果 合格率在80%以下的项目是加药液时不浪费、解释沟通、固定牢固、穿刺后交代事项及安置病人、静脉推注时(或更换时)杜绝空气进入、凝血机制差的病人按压.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穿刺成功率、调节滴速等项目合格率为80%~85%.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工作责任心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意识淡薄,心理素质不稳定,操作技巧有待摸索提高.结论 要从职业道德、安全、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教育,规范操作程序,细化操作流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不断探索输液操作技巧,提高技能.

    作者:张园芳;马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学报》第4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报道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外循环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呼吸深度、频率,针对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短期内不能进行有效咳嗽的问题,指导并督促患者做深呼吸,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保证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做好体位护理,为避免气管过度牵拉,影响吻合口愈合,将其下颌与胸前皮肤缝吊,保持头低颈前屈30°,以防止颈部过度后仰致张力过高,造成吻合口断裂;同时做好饮食指导,胸腔引流管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于术后12 d康复出院.随访症状消失,呼吸正常.纤维支气管镜复查吻合口愈合良好.

    作者:高林春;闵家新;何月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性生活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3月-2006年2月行子宫全切术者62例作为对照组,将2006年3月-2007年3月59例同类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妇科常规护理及宣教,如入院宣教,手术后护理配合,指导恢复性生活时间和随访时间等;干预组由经培训的专科主管护师在病人人院后第1-第2天、术前一天、出院前I~2 d、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对病人夫妻双方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疾病和手术知识教育、性生理知识教育、术后性生活技巧、性生活频率指导、饮食指导.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在术后第4、第5、第6个月性生活满意情况,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4个月、第5个月病人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干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个月性交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第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性生活满意率,降低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率.

    作者:常俊丽;王爱云;梁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回顾分析22例回结肠可控膀胱术患者,共发生早期并发症8例,其中切口脂肪液化裂开3例,肠梗阻2例,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储尿囊漏各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处理均痊愈.认为加强围手术期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前训练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及保护切口的技巧,积极治疗合并症,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切口的观察与护理、呼吸道管理及腹部体征的观察;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新膀胱造瘘管周围溢尿应考虑气囊导尿管和新膀胱造瘘管堵塞,应及时膀胱冲洗;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给予饮食、活动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解答其疑虑,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生理和心理顺应Ζ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婕;袁龙梅;黄玲;张善艳;丁蓉;熊金红;胡婷;黎艳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

    总结了83例应用国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伴有皮肤病或高度皮肤过敏史、有无明显周围血管病变史;术后及时、正确地松解和解除止血器;观察局部并发症.本组5例出现穿刺点少量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使用本器械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患者成功止血和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马玲玲;侯春霞;谢欣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认知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和发展、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116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情况,护理人员对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意见和需求.结果 认同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占95.7%,认同做好心理护理需要具备系统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占84.5%;认为自己缺乏护理心理学知识,不会运用心理护理技术的占45.7%,从未使用过心理评估量表的占83.6%,只有21.6%护理人员曾经系统学习过护理心理学知识;52.6%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缺乏,临床心理护理应用情况不甚乐观.应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教育力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护理工作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心理护理落实.

    作者:姚小群;叶丽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人数字助理(PDA)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2005年5月开始在临床6个病区试用.2006年9月在全院71个病区全面应用PDA于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床旁采集患者体征数据,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简化医嘱执行流程,同步记录护理操作耗材,共享信息生成交班报告.结果 护士从大量繁琐、低效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1名护士中午采集体温、脉搏、呼吸等各项体征数据并绘制体温单由原来平均需1 h缩短为0.5 h;原来需要2 h左右才能书写完成的交班报告,通过护理记录的信息共享0.5 h即可生成;护理工作向无纸化和信息化发展,使病区纸质护理表格使用量较前减少了13%;为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增加.提高了患者满意率(2005年为97.96%,2006年为99,50%,2007年为99.66%);护理文书合格率由2005年的97.82%上升到2007年的99.78%.结论 PDA可优化临床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皮红英;魏畅;王建荣;张黎明;程艳爽;陈运奇;施征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妇科患者家属全程参与式健康教育的实施

    目的 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实施.方法 160例妇科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每一阶段的健康教育时,让其家属全程参与,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采用自设问卷评价教育前、后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并与往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160例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前对各知识面的知晓率为20.6%以下,教育后均达到85.6%以上;工作满意率与往年相比,提高了25.1%.结论 家属全程参与健康教育后,提高了宣教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礼香;吕巧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巧用一次性注射器暂时封管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经常需按时用药,在输液量不多时,输液结束与需严格按时用药的时间距离又短,若拔针则需再次静脉注射,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又增加护理工作.本科室从2006年10月起,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做短暂封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戴显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干损伤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配合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在脑干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7例生理反应正常或较正常减弱的昏迷患者采用常规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从鼻腔吸痰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加用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患者人院3 d后,病情相对稳定时抬高床头30°~40°,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操作者将右手拇指紧贴患者胸骨上窝处,指端向下逐渐用力,刺激气管,引起咳嗽,使其将痰液咳到口咽部,再用吸痰管吸出.比较患者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前后血气分析PaCO2、PaO2情况,及气管切开例数.结果 37例患者平均PaCO2由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前的11.2 kPa下降到刺激气管咳嗽吸痰后的8.7 kPa;平均PaO2由5.6 kPa上升到8.9 kPa;仅9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可有效排出气道深部的痰液,减少创伤与风险,有利预后.

    作者:侯希清;李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1%,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作者:徐慧颖;李亚洁;赵洁;廖晓艳;谭琳玲;钟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干预降低小学生近视眼/沙眼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学生近视眼、沙眼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丽水市莲都区丽阳门社区内某小学1~4年级小学生200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人,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针对近视和沙眼的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没有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小学生近视、沙眼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经过3年的护理干预后,近视眼、沙眼发生率分别为32.0%、2.0%,较干预前的54.0%、6.0%明显下降(P<0.01或P<0.05);干预前两组近视、沙眼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近视、沙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小学生近视眼、沙眼的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应大力推动社区护理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作者:应碧荷;朱莉;朱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护理管理中引入员工帮助计划的初步设想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一项由组织为其成员设计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它通过给员工提供生理、心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协调关系和处理危机事件,从而实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1].

    作者:陈树芬;洪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