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我院123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为米索前列醇组,对照组为催产素组.研究组62例,术中打开腹腔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4 mg;对照组61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I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为(223±55.4)ml,对照组为(356±60.7)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强于催产素,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邓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进一步探讨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 服药对象第1、2天于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米非司酮75mg,第1~9天对象于上午10点左右和晚餐后分别服用宫血宁胶囊3枚,第3天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留院观察4~6小时.结果 出血量与月经量相似者(87.10%),显著多于对照组(75.86%),出血量比月经量多少于一倍的,宫血宁组(9.67%),显著少于对照组(18.96%),两组出血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天数两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月经恢复时间两组相似.结论 药物流产同时加用宫血宁胶囊虽不能提高流产效果或减少出血天数,但能使流产后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能使近90%行药物流产的妇女产后出血量少于或与月经量相似.
作者:朱国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爱好越来越广泛,要求越来越高,双重睑手术是单眼皮者改变外貌的常见手术.通过手术不但改变了爱美者的容貌,还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大多数患者惧怕疼痛,惧怕眼部疤痕及因手术带来的生活工作不便.我院自1994年开始采取新式埋线法施行重睑手术上百例,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多少的量变关系.方法 按美国国家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3(ATP Ⅲ)标准入选60岁以下MS 40例,根据MS组分多少分组,分析各组之间MS组分多少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crp水平在MS组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MS组分越多crp水平越高.结论 crp水平与MS组分多少密切相关.
作者:任春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各种食道癌的淋巴转移规律,明确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确定不同食道癌的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连续129例的食道癌手术清扫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析,从而发现食道癌的淋巴转移规律.结果 手术中共清扫出淋巴结1007个,其中有癌转移的148个,阳性率达14.70%;淋巴结主要在腹腔、纵膈内多见;食道癌有早期淋巴转移的表现.结论 ①食道癌手术必须作淋巴结清扫,不同部位食道癌的手术方式应有所选择,以便在少损伤的手术下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②腹腔内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一民;王中林;张晓膺;刘宁;蒋南青;张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了探讨原剖宫产疤痕旁2 mm正中切口和新式剖宫产手术切口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优缺点,笔者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份107例再次行剖宫产术的孕妇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聂桂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和利多卡因经气管内联合给药预防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吸入全麻患者随机分入Ⅰ组(对照组)、Ⅱ组(利多卡因组)、Ⅲ组(曲马多组)和Ⅳ组(曲马多+利多卡因组),每组15例.自主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4 ml/kg时给予气管内用药.记录术前、拔管时、拔管后2、5分钟的SBP、DBP、MAP、HR,记录术后发生躁动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的HR、曲马多组的MAP和曲马多+利多卡因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曲马多组的HR和对照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利多卡因组的MAP在拔管即刻差别显著,P<0.05.四组躁动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曲马多1 mg/kg和利多卡因1 mg/kg气管内联合给药能较好地控制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刘安林;黄波;李春华;姚虹;林小玲;苏和平;王艳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祖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宝贵的经验、独有的特点.实践证明,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有着较高的疗效.
作者:孙思维;张安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交界区脑梗死(CWI)的病因和对策.方法 通过对58例分水岭区脑梗死的研究分析,从病因学角度探讨形成原因.结果 发现低灌注所致分水岭区脑梗死占有较大比例.结论 建议尽早出台一项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降压治疗方案及规范,以避免低灌注所致分水岭脑梗塞病的出现.
作者:韩桂兰;顾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多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笔者收集了19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种扫描方法对其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李国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多原发癌指发生在不同部位的两个恶性肿瘤经证实两者不相连续;重复癌指发生在同一部位或者不同部位的两种组织来源不同的恶性肿瘤,两者均是临床较少见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性多原发癌或重复癌指两种癌瘤发生时间相隔在6个月以内,临床更少见.其术前诊断相当困难,作为胃肠道常规检查手段即胃肠道X线造影检查,其漏误诊率相当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我们搜集1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对其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漏误诊原因,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由于快捷、安全、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员抢救、中心静脉压监测、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等.但深静脉置管所引起的感染并发症是危重病患者罹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一;安永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进行临床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服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光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组32例,胃癌组36例,健康对照组60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PA为(208.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2.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6.7±5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作者:周纪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夹层动脉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很多病人术前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术前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为病人赢得了手术机会,提高了病人生存率.方法 经过控制高血压、镇痛、镇静、心理护理等措施,病情趋于稳定,安全渡过术前阶段.结果 本组24例病人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结论 术前病情的控制和稳定,赢得手术机会和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待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
作者:王晓敏;朱丽美;马会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与痫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的改变.方法 对64例老年癫痫患者(癫痫组)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进行清醒和夜间睡眠脑电图分析,比较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分析睡眠时相,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68.75%,清醒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40.62%;痫样放电分步于NREMⅠ~Ⅱ期者占86.36%,明显高于NREMⅢ~Ⅳ期、REM期及NREM-REM期(P均<0.01).癫痫组NREM各时相所占时间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癫痫组睡眠纺锤波破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痫样放电主要分布于NREMⅠ~Ⅱ期.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明显发生改变,睡眠纺锤波破坏,睡眠质量下降.
作者:陈皆春;朱春林;艾秀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新生儿脐带脱落,黄疸消失,是每个产妇及家人关心的问题.我科对246例新生儿实行不同方法处理脐带,进行观察.观察组186例,用健婴宝胎毒清1型包扎脐带.对照组60例,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带,进行对照,经t检验,P<0.01.胎毒清包扎脐带缩短了脐带脱落及黄疸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并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俊霞;刘素珍;陈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护理学也将随之产生,新的护理技术的开展、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护理工作将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护理队伍的现状与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作者:冯胜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青年人胃癌33例分析其确诊前的诊治过程,从中发现不足,汲取经验和教训,提供进一步早期诊断的方法,改善青年人胃癌的预后.建议:对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和工作饮食不规律的青年人,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及早做内镜检查以除外诊断.对除外以上情况的青年人,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不确定的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也应做内镜检查.对有内镜检查禁忌证者,气钡双重造影和CT等影像学检查大限度的代替内镜检查而明确诊断.
作者:徐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较少见,有关文献报道不多,笔者收集了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丛振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