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青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创伤后D-二聚体的动态指标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测定60例骨科创伤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创伤评分作比较,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创伤的相关性.结果 骨科创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而且D-二聚体值能更准确反映创伤反应,其中中度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水平高,持续时间长,与轻度创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骨科创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客观指标,D-二聚体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反映患者创伤越重.
作者:左华;黄永辉;徐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结肠癌术后复发临床并不少见,若早期发现是局部复发还可以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的预后.笔者收集分析了2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和CT检查价值.
作者:王鲁平;于卫中;刘力波;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以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液体疗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临床常可见由发热期直接进行多尿期的病例,因此,多尿期的护理对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红梅;李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红霉素与阿齐霉素序贯治疗与单独阿齐霉素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红霉素25~30mg(kg*d),静滴1次/d,3~5d,体温正常即改为阿齐霉素10mg/(kg*d),1次/d,静滴3d停4d,进入序贯治疗,对照组静滴阿齐霉素10mg/(kg*d),1次/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临床上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联合阿齐霉素序贯治疗较单用阿齐霉素治疗退热时间短,疗效高,且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徐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肥胖病人可出现严重生理改变及并发相关疾病,且肥胖引起的解剖异常也给麻醉管理带来困难,增加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因此,麻醉方法常常难以选择.近年来我们对肥胖病人下肢手术应用单间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EA)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会;蔡红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数已达1.6亿之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寻求有效的方法上,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中医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已显示出一定优势.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血瘀的机理分析,进一步认识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试图对此法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卜丽霞;张羽邻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与痫样放电的关系,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的改变.方法 对64例老年癫痫患者(癫痫组)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进行清醒和夜间睡眠脑电图分析,比较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分析睡眠时相,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68.75%,清醒状态中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40.62%;痫样放电分步于NREMⅠ~Ⅱ期者占86.36%,明显高于NREMⅢ~Ⅳ期、REM期及NREM-REM期(P均<0.01).癫痫组NREM各时相所占时间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癫痫组睡眠纺锤波破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状态中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痫样放电主要分布于NREMⅠ~Ⅱ期.老年癫痫患者睡眠时相明显发生改变,睡眠纺锤波破坏,睡眠质量下降.
作者:陈皆春;朱春林;艾秀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医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眼于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着眼于效益与文化的良性互动,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左吉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总结1例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合理地指导饮食,正确采集血标本,并进行出院指导.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该例患者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黄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9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好转30例,总有效例数52例(68.4%).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10例,总有效例数16例(48.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於学军;张园海;申悦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而又聪明,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因此父母的这种愿望也就起来越迫切了.优生学不仅涉及生物学和医学各学科,而且影响到社会科学的有关方面.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精神病大多是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具有遗传性,人群中10%都有精神病.因此,我们通过优生的途径,通过人为控制,让优良的遗传素质都传给后代,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治各种精神病,造福家庭和社会.
作者:邓菊芳;余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肩部活动受限及腕关节掌屈等,上肢血液回流手阻,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影响很大.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9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综合康复措施预防肩-手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耿建英;石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袋装输液器应用于临床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使护理人员有较多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但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空气栓塞的发生.我科曾发生一例因放液不当所导致的空气栓塞,因发现及时,措施得当,使病人转危为安,未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救治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聂艳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冠心病心衰伴快速房颤为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多数病例经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处理后心衰改善,心室率下降,但亦有部分病例虽经上述处理,心衰无好转,心室率甚至更快.笔者在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期间对24例此种病例应用艾司洛尔一次静脉注射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且血压无明显下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银福;刘建林;沈康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产力、产道、胎儿各种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产妇受产时剧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改变,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出现胎儿窘迫.我院为了缩短产程,尽快结束分娩,采用了人工破膜扩张宫颈法,能迅速促进使宫口开全,胎先露下降,加速分娩,降低了手术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云华;谭建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国正处于艾滋病及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增多使医务人员接触此类患者的机会大大增加.据统计,近年HIV职业暴露呈逐年上升趋势.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指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都有可能出现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作者:李玲;赵彦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多原发癌指发生在不同部位的两个恶性肿瘤经证实两者不相连续;重复癌指发生在同一部位或者不同部位的两种组织来源不同的恶性肿瘤,两者均是临床较少见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时性多原发癌或重复癌指两种癌瘤发生时间相隔在6个月以内,临床更少见.其术前诊断相当困难,作为胃肠道常规检查手段即胃肠道X线造影检查,其漏误诊率相当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我们搜集1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对其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漏误诊原因,总结如下:
作者:张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谈谈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技术.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EICU是急救的三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急救的重点已从院内发展至院前,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中心2005年度出车实施的院前急救的良好效果,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徐清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检验的自动化进程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就尿液分析仪而言,由于它的检测法既简便、快捷、检测项目多,且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故已成为临床上尿液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是不可以代替传统的显微镜对尿液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结晶、肿瘤细胞等)的检测.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下的检测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也不同,也就很难找出两者的对应关系,因此,仪器法只是一个筛选试验,尿液的显微镜检测在尿液检测中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对尿液的显微镜检测法的重要性做个人见解.
作者:陆芳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收治胎儿宫内窘迫72例,均采用给孕妇吸氧、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150ml,静脉推注25%葡萄糖液40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1g,结果10分钟内胎心好转者14例,占观察总数的19.44%,10~20分钟胎心好转38例,占观察总数的27.78%,胎心好转后,根据孕妇及胎儿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结束分娩或保胎治疗,产时产后给新生儿进一步促肺泡成熟和纠正酸中毒治疗,抗感染和防止颅内出血治疗,结果72例患者无一例围产儿死亡.据此,笔者根据胎儿宫内窘迫的病理生理特点,对72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说明本文中处理方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防治作用.
作者:成兰仙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