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平;于卫中;刘力波;周相臣
自2005.1~2006.1,我院采取灌肠、宫腔注入及激光照射三联法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有效率98.46%,现交流如下:
作者:李凤;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慢性胰腺炎所致胰源性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机率.结果 胰源性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机率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病人.结论 胰源性糖尿病患者较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高血糖素是导致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作者:霍桂芝;曲世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王某,男性,71岁,农民,文盲.因发热3天伴反复抽慉,意识障碍1天被当地卫生所在夜间送入我院.该患缘于3天前劳累受凉后开使出现鼻塞,咽痛,发热,全身关节疼痛.曾自服药物(家人诉为感冒药),症状无缓解,病情渐加重,1天前开使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患者有思维紊乱,谵忘,意识丧失,间断性昏迷.
作者:修飞;李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NF-κB是重要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参与多种基因表达的调控,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及凋亡有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凋亡控制关系密切.目前发现,NF-κB在多种泌尿系肿瘤中均有表达.笔者就NF~κB在膀胱肿瘤中的抗凋亡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懿;罗春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在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有效33例,总有效率94.29%,对比单纯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治疗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1.5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肌酐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见效快,简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双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宫内节育器(简称IUD)对内分泌激素影响.方法 对健康育龄妇女自愿者进行内分泌检测,按放置IUD与否分IUD组和无IUD组.结果 ①IUD对生理周期内分泌无影响,因此月经周期无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IUD组经期稍长于无IUD组,P<0.05.结论 IUD对内分泌激素无影响;但因IUD对子宫内膜局部的影响,如循环障碍、损伤和炎症使子宫内膜修复延缓,经期稍长.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院近五年来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分别采用无张力成型补片法和网塞充填法,现将103例腹股沟疝的治疗情况做以下临床评价.
作者:张春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组32例,胃癌组36例,健康对照组60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PA为(208.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2.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6.7±5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作者:周纪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BUS)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胆囊隆起性病变(≤2.5cm)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6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小结节型胆囊癌11例,胆囊息肉51例,腺瘤9例,腺肌增生5例)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恶性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半定量、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均高于良性组.如果以Vmax≥20 cm/s作为判定恶性的指标,其敏感性为81.81%,特异性为98.46%,准确性为96.05%;若以RI≥0.6作为判定恶性的指标,其敏感性为72.72%,特异性为98.46%,准确性为94.74%.结论 联合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鉴别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怡;郑敏;单丽君;梁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胎儿胚胎时期心血管系统发生较早,胚胎心脏发育从第2周开始至第8周已基本完成.在此期间易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致畸因素的损害而造成心脏发育不良或畸形,但因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解剖学特点,胎儿心血管畸形不易引起胎儿宫内死亡.其产前诊断率较低.我们从2001年11月~2006年3月对前来就诊的26652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了系统的筛查检测,发现胎儿有心脏疾病47例,对此做一分析研究,旨在提高产前对胎儿时期心脏疾病的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罗慧丽;岳慧新;段金玲;赵晶;叶春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交界区脑梗死(CWI)的病因和对策.方法 通过对58例分水岭区脑梗死的研究分析,从病因学角度探讨形成原因.结果 发现低灌注所致分水岭区脑梗死占有较大比例.结论 建议尽早出台一项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降压治疗方案及规范,以避免低灌注所致分水岭脑梗塞病的出现.
作者:韩桂兰;顾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老干部工作是我们党的整个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老干部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不仅在关心老干部方面身体力行,而且就老干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干部工作事关大局,十分重要.在政治、生活上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探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杜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吉安市吉洲区高考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002~2006年13965例高考体检者检验HBsAg.结果 2002~2005年HBsAg阳性率变化不大,只在0.1%~0.17%之间,而2006年明显下降,比2005年下降了2.44%.结论 乙肝对人类危害极大,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考学生中传播,应加强监测和预防知识宣传以及疫苗接种.
作者:王淑华;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8月1115例LC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血5例,胆汁样腹水3例,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切口残留结石1例,遗留胃肠疾病2例,均以手术或保守治疗而愈.结论 LC术中遵循暴露充分、钝性分离,准确识别胆囊壶、胆囊管交界部,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辅以消化道检查,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杜建国;孙亚伟;徐学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联合传统疗法对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予传统疗法治疗,试验组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1 mm所需时间及运动持续时间、做功量、运动峰值时的率压乘积.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做功量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峰值时的率压乘积两组间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曾建沛;龙家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2例入选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治疗均给予复方丹参、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曲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水泥是一种化学物质,其主要成份为聚甲基丙稀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稀酸甲脂单体液,临床上常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灌注骨髓腔固定假体.由于两种化学物质混合时可产生中心温度115℃的高温,导致大量的甲基丙稀酸甲脂单体产生并释放入血,有研究证实,骨水泥灌注时甲基丙稀酸甲脂单体吸收入血,可引起一过性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我院从2000年至今,发现两例骨水泥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现将病例及术中抢救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育红;樊红;范珂;崔明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病率高.自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措施,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发病,但长期免疫接种疫苗的结果导致临床的不典型性并且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逐步增多.我区近几年共收治麻疹患者118例,年龄满15周岁及以上年龄的病例为成人麻疹,共56例,占发病人数的47.5%,现将成人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科手术一般为无菌手术(除开放性骨折外),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对较少,但由于骨折多发于四肢,血循较差,且外伤多合并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加之近年来高频电刀的普遍使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转变,肥胖体质及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影响,致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院骨科2002~2005年间共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1例.现分析如下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
作者:郑松柏;汪洪;付德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对21例(23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用5mg/ml的5-Fu棉片贴敷巩膜瓣下的巩膜床5分钟,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Fu组在1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为84.3%,对照组为51.6%.术后不同随诊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5-Fu组的眼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能起到防止瘢痕形成,获得稳定的眼压下降作用.
作者:张弘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