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瑞林
目的 了解吉安市吉洲区高考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002~2006年13965例高考体检者检验HBsAg.结果 2002~2005年HBsAg阳性率变化不大,只在0.1%~0.17%之间,而2006年明显下降,比2005年下降了2.44%.结论 乙肝对人类危害极大,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考学生中传播,应加强监测和预防知识宣传以及疫苗接种.
作者:王淑华;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传统弱视治疗方法在弱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62例弱视儿童均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采用网膜检影法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同时用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均未使用弱视治疗仪).每月复诊一次,根据视力调整遮盖比例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每半年验光一次,据客观验光度数及眼位情况,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效果良好,经济适用.结论 弱视治疗疗效与患儿就诊的年龄、弱视的类型及程度有关.
作者:庞慧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婴幼儿的室间隔缺损(VSD)为常见先心病,患儿生育较小,有反复的易感史、肺炎、心衰,尤其大分流VSD患儿,大量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充血,肺血管压力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容易呼吸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在内科治疗患儿家长经济费用明显增加.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加强,对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我们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我科自2003年9月~2006年3月共有72例婴幼儿VSD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生;李刚;张艳玲;李怀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脏疾病常引起毗邻的胆囊受累,导致其声像图发生相应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非胆囊本身炎症所致.笔者收集2000~2005年相关病例342例,分析其胆囊声像图变化.
作者:王菊娣;赵桂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体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ANH);Ⅲ组为AHH.观察心肌缺血45 min及再灌注180 min时SOD、MDA含量变化、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及Bax表达.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Ⅲ组再灌后SOD活性增加,凋亡指数和Bax含量减少,Bcl-2含量增加(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损伤减轻.Ⅱ、Ⅲ组间比较,各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AHH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和调节Bcl-2及Bax表达来减轻I/R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程明华;方雄水;林拥华;杨普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湿温明确提出:禁汗、禁下、禁润.温习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到:湿热郁遏肌表,忌辛温发汗,宜芳化辛开发表;湿热内蕴脾胃,忌峻剂猛攻,宜苦辛通降缓下;湿遏热伏三焦,忌柔润滋腻,宜甘寒凉润益阴.
作者:沈宇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此病常见且易复发.笔者采用小针刀加腱鞘扩充法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胡元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巨大卵巢囊腺瘤CT表现及多平面重建(简称MPR)在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直径超过25 cm的巨大卵巢囊腺瘤的CT表现及MPR特征.结果 螺旋CT扫描MPR重建能较清楚的显示囊肿的大体轮廓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在巨大卵巢囊腺瘤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向明;周永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采用局部治疗即可获得治愈.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炎(RVVC)因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多,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本院采用患者夫妇同时服用伊曲康唑,患者阴道局部应用达克宁栓及外阴涂达克宁软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以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而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治疗和研究的热点.笔者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6例,就其诊断、分级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姜峰;龚坚;黄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祖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宝贵的经验、独有的特点.实践证明,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有着较高的疗效.
作者:孙思维;张安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保证吸氧湿化瓶的消毒质量,降低由氧气湿化瓶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将科室吸氧用的湿化瓶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消毒、清洗、包装、贮存、下送.结果 通过对湿化瓶的统一管理为临床节省了时间,对统一消毒后的湿化瓶进行了150次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了氧气湿化瓶的消毒质量,为临床科室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夏顺新;杜合英;谢惠云;潘启锐;李小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一位78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和出院护理的注意事项.
作者:尉晓琴;年梅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较少见,有关文献报道不多,笔者收集了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丛振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老干部工作是我们党的整个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老干部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不仅在关心老干部方面身体力行,而且就老干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干部工作事关大局,十分重要.在政治、生活上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探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杜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爱好越来越广泛,要求越来越高,双重睑手术是单眼皮者改变外貌的常见手术.通过手术不但改变了爱美者的容貌,还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大多数患者惧怕疼痛,惧怕眼部疤痕及因手术带来的生活工作不便.我院自1994年开始采取新式埋线法施行重睑手术上百例,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6年间收治的32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81.4%,根治切除率57.7%.结论 对残胃癌病人即使邻近器官转移,只要心肺功能能耐受手术,均需手术治疗,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的高危人群,能做到早期诊断.
作者:陈永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致全身性高凝状态,如高脂血症引起血浆粘滞度增加,血小板异常聚集促使凝血因子XI激活等,有血栓形成倾向.既往用普通肝素或潘生丁等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不佳.精制蝮蛇抗栓酶是蝮蛇毒中的提取物.我院于近年来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抗凝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了依据.并与单用肝素激素与丹参等治疗的50例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健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组32例,胃癌组36例,健康对照组60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PA为(208.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2.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6.7±5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作者:周纪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科手术一般为无菌手术(除开放性骨折外),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对较少,但由于骨折多发于四肢,血循较差,且外伤多合并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加之近年来高频电刀的普遍使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转变,肥胖体质及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影响,致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院骨科2002~2005年间共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1例.现分析如下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
作者:郑松柏;汪洪;付德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