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体会

鲍瑞林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小儿,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给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访了5~14岁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随访时间3~11年,平均6年.7例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摄X线检查发现保守治疗组7例中3例出现股骨头包容不良等情况,而手术组无此现象.结论 对发病年龄大于6岁,有X线异常的患儿应考虑手术治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2000年1月~2005年12月,76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瑞玉;韩冬娇;邓木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总结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探讨其超声表现.

    作者:翟学君;杨建秀;程松玲;马园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甲硝唑冲洗胸腔治疗脓胸40例

    笔者2000~2004年共收治急慢性中等量以上积脓脓胸患者40例,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胸腔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且复发率低,减轻了胸膜粘连,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没有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反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目的 调查首次住院被确诊为反应性精神障碍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情况.方法 对1997~2002年期间首次住院被确诊为反应性精神障碍者共92例,依病历资料逐项进行临床调查分析,于2005年底完成随访.结果 男:女=1:2.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5.2%,城乡分布近似;每年平均占住院各类精神障碍者的0.98%;以急性起病多见(83.7%);临床症状复杂,治疗上以氯丙嗪为主(69.6%),合并电休克治疗者占14.1%;门诊诊断、初步诊断、再次确定诊断的一致率为60.9%;三年随访后有26例(28.3%)被修改诊断.结论 反应性精神障碍症状复杂,无特异性,诊断上应慎重;急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以促进全民心身健康.

    作者:史丽芝;侯召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婴宝胎毒清1型处理新生儿脐带186例分析

    新生儿脐带脱落,黄疸消失,是每个产妇及家人关心的问题.我科对246例新生儿实行不同方法处理脐带,进行观察.观察组186例,用健婴宝胎毒清1型包扎脐带.对照组60例,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带,进行对照,经t检验,P<0.01.胎毒清包扎脐带缩短了脐带脱落及黄疸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并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俊霞;刘素珍;陈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成人麻疹56例临床分析

    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病率高.自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措施,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发病,但长期免疫接种疫苗的结果导致临床的不典型性并且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逐步增多.我区近几年共收治麻疹患者118例,年龄满15周岁及以上年龄的病例为成人麻疹,共56例,占发病人数的47.5%,现将成人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病患者胆囊声像图变化

    肝脏疾病常引起毗邻的胆囊受累,导致其声像图发生相应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并非胆囊本身炎症所致.笔者收集2000~2005年相关病例342例,分析其胆囊声像图变化.

    作者:王菊娣;赵桂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宫颈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结1例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合理地指导饮食,正确采集血标本,并进行出院指导.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该例患者预后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黄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色弱40例疗效观察

    色弱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色弱是由遗传因素而来,后天性色弱多为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蒌缩所致.笔者针刺治疗色弱患者40例,取得较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发病一周内开始行康复训练,包括保持良姿位、关节活动训练、床上移动训练、ADL训练,并配合舒博士F2-3型中风康复治疗仪治疗.四周后按Bare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康复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严姣娥;陈爱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骶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5例

    随着近代肛肠动力学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引起便秘这一症状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从其发病机理来看,外科介入便秘的治疗是必然趋势.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是导致顽固性便秘常见的一组疾病,又称盆底肌功能不良(PFD)[1].我院自2000年1月年12月对15例因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疗效分析

    自2005.1~2006.1,我院采取灌肠、宫腔注入及激光照射三联法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有效率98.46%,现交流如下:

    作者:李凤;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液标本采集与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它不仅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而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检验质量的管理也是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血液标本采集是保证质量和控制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它面广、量大、要求高.它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专业的检验以及它们的检验质量.如何规范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并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针对如何做好血液标本采集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分述如下:

    作者:李万方;李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2例入选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治疗均给予复方丹参、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曲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03例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评价

    我院近五年来对腹股沟疝的治疗分别采用无张力成型补片法和网塞充填法,现将103例腹股沟疝的治疗情况做以下临床评价.

    作者:张春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996~2004年郑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现状分析

    目的 为分析和掌握郑州市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郑州市14家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 郑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6.98/万,围产儿病死率29.90%,年度间发生率差异性显著,但无长期趋势.结论 新生儿早期死亡率较高,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和生后早期诊断水平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秀萍;崔玲;崔予琳;胡勇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开展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以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MPCNL 治疗的26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单侧肾结石17例,双侧肾结石3例,双肾结石及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 24例行一期穿刺取石,结石清除率85%,手术时间平均2.5h;术后有明显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因术中出血多,肾盂穿孔,通道迷失而中转改开放手术.平均住院时间11d.结论 MPCNL是一种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适应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应东;侬锦富;王宏;乐立虎;王代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药消痤外用系列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消痤外用系列综合外用治疗痤疮的临床特色和疗效.方法 对16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组、对比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明显,表明中药消痤外用系列和现代美容仪器结合运用,疗效满意.

    作者:柴雁;王红松;龙子江;孙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附1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母亲婴儿(Infa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other,IDM)的围生期并发症.方法 对17例IDM围生期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IDM围生期并发症主要有巨大儿、低Apgar评分、低血糖、低血钙及高胆红素血症等,经相应临床处理,除1例死于肺透明膜病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IDM围生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可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刘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改进

    小儿包茎和包皮过长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无论是包茎或是包皮过长均影响小儿的阴茎发育和排尿功能,治疗都是以包皮环切为主,但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费时,拆线时痛苦,我们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泽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