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血芳酸、止血敏、Vitk1联合使用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唐维骏

关键词:止血芳酸, 止血敏, 联合使用, 患者, 肿块切除术, 出凝血时间, 意识清楚, 意识模糊, 液体, 临床资料, 静脉滴注, 地塞米松, 止血药, 血常规, 非那根, 盐酸, 胸闷, 吸氧, 术后, 上臂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左上臂内侧肿块1年,于2005年11月5日到我院门诊进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体查,胸片、ECG、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未发现异常,术后常规予患者10%G·S 250ml及止血芳酸0.3g、止血敏1.5mg、Vitk130mg三联止血药首剂静脉滴注,患者刚静注该组液体时,即出现心慌、胸闷、恶心、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脉搏心跳均微弱,HR 45次/分,BP 60/40mmHg.立即停用该组液体,予患者平卧、吸氧、静注30mg地塞米松,肌注25mg非那根,静推1mg盐酸肾上脉素,换10%G·S 250ml静滴,患者约10分钟后意识清楚,面色红润,HR 68次/分,BP 110/65mmHg.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肠胃康、谷维素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具体不太清楚,据认为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要诊断IBS须经检查排除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而以腹泻型为多见.目前治疗IBS药物较多,但有效药物很少,症状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近年来采用肠胃康联合谷维素治疗IBS腹泻型36例,与单用谷维素治疗20例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友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浅析

    乳腺疾病多表现为乳腺肿块.目前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方法很多,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是一种利用活检针或注射器对乳腺肿块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FNAC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独特价值.目前,FNAC已成为重要的乳腺肿块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李启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病程缠绵,常反复发作.自1998年8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微波加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比单用微波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继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表现与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与脑动脉造影的表现及血管变异的关系,从病因上找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方法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20例均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及全脑血管造影,1例经左侧颈内动脉穿刺造影,采用日本岛津MH-200S大型C臂DSA经多体位造影,发现脑动脉瘤11例,观察与分析脑动脉瘤的发生、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13例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造影证实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共11例.其他病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梗塞1例,烟雾病1例,未发现病变者4例,且1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且与CT表现部位相符合,2例未找到动脉瘤.结论 利用大型C臂DSA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不但能有效的发现脑动脉瘤,而且对血管变异造成的后果及其他与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从而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解释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国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止血芳酸、止血敏、Vitk1联合使用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左上臂内侧肿块1年,于2005年11月5日到我院门诊进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体查,胸片、ECG、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未发现异常,术后常规予患者10%G·S 250ml及止血芳酸0.3g、止血敏1.5mg、Vitk130mg三联止血药首剂静脉滴注,患者刚静注该组液体时,即出现心慌、胸闷、恶心、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脉搏心跳均微弱,HR 45次/分,BP 60/40mmHg.立即停用该组液体,予患者平卧、吸氧、静注30mg地塞米松,肌注25mg非那根,静推1mg盐酸肾上脉素,换10%G·S 250ml静滴,患者约10分钟后意识清楚,面色红润,HR 68次/分,BP 110/65mmHg.

    作者:唐维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发展

    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从文化建设入手,营造宽松环境,增加精神食粮,提高文化品味.坚持医院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步前进的战略,努力创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满足广大职工和患者不同文化层次需求、健康向上和科学文明的新型文化形态,以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医院的稳步发展.

    作者:张肆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的初步探讨

    目的 及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病人提示瓣膜置换术的有利时机.方法 使用ATL超四超声诊断仪,3.0MHz,扇形探头.仰卧位.常规左室长轴切面(二维),M型取样为二尖瓣腱索水平.结果 切面见二尖瓣前瓣运动活跃,呈连枷样改变.M型见二尖瓣前叶震颤,左房内见腱索回声.结论 二尖瓣腱索断裂临床上极易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混淆,及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病人提示瓣膜置换术的有利时机;以此,进一步证实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病变诊断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作者:黄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肠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上,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由于负压不易控制,常使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因负压过大而损伤胃粘膜,导致出血;又由于容器量大,使引流量计量不准.为此,我院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胃肠引流器,经5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彩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11例报告

    我院于2004~2006年应用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患者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应东;唐贵忠;王宏;乐立虎;李友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儿股静脉新穿刺部位的实践与探讨

    我院自1982年儿科病房建立以来,收治了近2万名患儿,为提高患儿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必须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验都离不开采血来获取标本,因此,小儿采血技术是我们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通过对传统的腹股沟处理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经过对新穿刺部位的多年实践,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庹中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消化性溃疡体会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将116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洛赛克20mg,每早空服1次,口服果胶铋胶囊100mg,每天4次,连服6周,口服庆大霉素缓释片4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0.5,每日4次,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6周结束后作胃镜复查并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胜平;凌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外静脉采血的新方法

    目的 提高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 常规体位摆放,将注射器原针头更换为7号头皮静脉针,以利固定.抽血时,使静脉充盈,可顺利收取血标本.结果 通过对528例患儿采用此方法进行颈外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提高了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采血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王丽;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进行不孕不育筛查探讨开展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的重要意义

    不孕不育对育龄夫妇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增加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难度,也加重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在做好生育、节育技术服务的同时,围绕不孕不育开展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十分重要.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育龄妇女的痛苦,也可以直接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笔者认为:不孕不育的防治工作应该成为基层,特别是农村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的重要内容.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陈可;蔡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剂量尿激酶合用纳洛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6例分析

    早期或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错过了佳溶栓时间,针对此,我科2002年~2004年选择病程6~24h的脑梗死患者46例,以小剂量尿激酶(UK)合用纳洛酮进行探索性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亚飞;程乾;池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结果分析

    2006年5月我院对法院100名法官进行体检,其中作了血脂、尿素氮检查.1 资料和方法100名法官,清晨空腹抽血,血脂、尿素氮检查为基础材料.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检查项目、方法及样品检测要求:①甘油三脂(GPO-PAP);②尿素氮(速率法).所用仪器为意大利的Liasys

    作者:刘贵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谈护士与病人如何进行语言沟通

    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身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懂得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艺术.护士应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语气、语调,做到说话和气,态度热忱,以诚相待.

    作者:孙萍;张红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报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按Greenough和Fraser[1]等设计的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对治疗后下腰痛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经2~6个月随访,优75例,良29例,一般3例,差11例,优良率为88.1%.其中17例在快速注射过程中出现头昏、耳鸣、恶心等不适,停止注射后很快消失.1例出现月经紊乱,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起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安全可靠,适应症选择正确,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适于基层医院及门诊治疗.

    作者:常峰;宋洁富;苏云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引起的,针对各个环节上的各种因素,术前做好预防,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手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炎透皮贴对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制剂消炎透皮贴对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期血栓性静脉炎根据炎症范围大小选择合适的消炎透皮贴,每天一次,观察十五天,判断疗效.结论 消炎透皮贴对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庆;刘建华;夏兆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的临床探讨

    安氏Ⅱ1类错骑牙合形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唇倾前突,前牙深覆盖.矫治方法依据错牙合畸形的轻重及形成的机制分拔牙与不拔牙两种情况.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是采用不拔牙治疗该病的方法之一,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