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丽君
现代化城市市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代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标志着城市的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目前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都承担着对公众进行培训的职责,两者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资证等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共同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流程和模式.
作者:李元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新的护理理念确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人员素质,使病人得到优质的、全程的医疗护理服务.手术访视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人文护理.我科在2005年7月起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访视工作质量控制,提高了访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1991~200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的RA 9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炎的RA患者中病程>2年者占83.3%,RF滴度≥30IU/ml者占73.9%,年龄>40岁者占88.5%,少数民族患者38.5%,女性患者72.9%,92.7%患者PLT≤300×109/L,40.6%患者Ig增高≥2克隆.结论 我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特点为:大多为女性、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RF滴度较高,汉族病人多于维吾尔族病人,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既有单克隆,又有多克隆,绝大多数患者PLT≤300×109/L.这提示,对RA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武丽君;史冉庚;库尔班江;米克拉依;滕玉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国的医学历史源远流长,曾折射着光辉的里程,医疗队伍和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漫长的足迹,当今医疗和护理队伍也正一路雄风,然而,在护理队伍中人员的配备仍然存在着不适应临床需求的遗憾,提出这个大胆的构想和尝试:护理队伍中必须增设部分男护士.
作者:冯胜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中膀胱破裂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膀胱破裂均为严重多发伤病例,30例行膀胱修补术,其中合并后尿道断裂2例同时行尿道会师术,其他相关科室手术22例,27例抢救成功,恢复排尿.1例术前死亡,2例术后死亡,死亡病例均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和严重骨盆骨折出血休克.结论 膀胱灌注试验辅以床边膀胱逆行造影检查是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主要诊断方法,确诊后宜及早手术,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作者:邵雪峰;蒋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男,16岁,以前无药物过敏史.因包皮环切术后,遵医嘱作头孢噻肟钠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加头孢噻肟钠4g静脉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和结束后,病员未诉特殊不适.约6小时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一次,面部潮红,继而感胸闷,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升/分,并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后,病员症状逐渐缓解,24小时后皮疹消退.
作者:李娟;肖翠蓉;江洪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的方法.方法 对两组4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及生后3天内给予鼻胃管喂养,监测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生后24小时内比生后3天内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早、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早、黄疸消退时间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等.结论 不能吸吮的早产儿应尽早进行鼻胃管喂养.
作者:周利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卫生改革中,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都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中国卫生改革应当按照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分别选择相应的改革模式和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我国现行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平性差、覆盖率低、绩效低.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强化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责任,建立公平有效的医疗保健制度.
作者:刘明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 常规体位摆放,将注射器原针头更换为7号头皮静脉针,以利固定.抽血时,使静脉充盈,可顺利收取血标本.结果 通过对528例患儿采用此方法进行颈外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提高了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采血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王丽;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术中管理,增强此类患者的麻醉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283例合并糖尿病行择期手术的病例,体会对其麻醉期的管理、血糖监控和处理.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应完善术前准备、严密监测和处理术中血糖变化,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
作者:马存苟;王义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西洋参进行了处理.利用缝式石英管原子捕集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西洋参中的痕量铅,线性范围为0~50μg/L,检出限为8.6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76%~2.18%,回收率为97.4%~102.1%.其灵敏度比普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提高27.6倍.
作者:朱伟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理质量检查汇总和满意度调查汇总表,如果不做任何计算分析,直观性和对临床的指导性差,难以起到质量检查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应有的效果.手工计算的计算量庞大,计算周期长.我院用excel制作自动汇总表格,能够客观地反映调查和检查的结果,直接发现问题所在.虽不可能与专用软件相媲美,但它不需要购买,易于推广使用,在条件不具备时,可以提前进行计算机管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计算机处理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人员培训难;不过,在电脑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这个困难容易克服.
作者:周鹭;梁慧萍;姚怡;王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喉梗阻、昏迷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功能减退、下呼吸道异物,以及呼吸停止时行正压人工呼吸的抢救[1].
作者:郭建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自1982年儿科病房建立以来,收治了近2万名患儿,为提高患儿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必须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这些检验都离不开采血来获取标本,因此,小儿采血技术是我们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通过对传统的腹股沟处理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经过对新穿刺部位的多年实践,使穿刺成功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庹中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我院门诊妇产科就诊5例剖宫产后来上环的患者,5例按上环常规操作,均未能将环上入,操作十分困难.后改变体位及手法,才完成上环.B超检查,环位正常,现将上环操作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通过临床上治疗18位患者(30个患牙)畸形舌侧窝,探讨了本病发生率、对称性、遗传性、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认为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年轻恒牙应保护牙乳头,维护患牙咬切食物、美观、发音上功能.
作者:曹云飞;张大林;刘兴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护士工作时间,既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拔针按压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自理能力,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沈翠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左上臂内侧肿块1年,于2005年11月5日到我院门诊进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体查,胸片、ECG、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未发现异常,术后常规予患者10%G·S 250ml及止血芳酸0.3g、止血敏1.5mg、Vitk130mg三联止血药首剂静脉滴注,患者刚静注该组液体时,即出现心慌、胸闷、恶心、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脉搏心跳均微弱,HR 45次/分,BP 60/40mmHg.立即停用该组液体,予患者平卧、吸氧、静注30mg地塞米松,肌注25mg非那根,静推1mg盐酸肾上脉素,换10%G·S 250ml静滴,患者约10分钟后意识清楚,面色红润,HR 68次/分,BP 110/65mmHg.
作者:唐维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临床上,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由于负压不易控制,常使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因负压过大而损伤胃粘膜,导致出血;又由于容器量大,使引流量计量不准.为此,我院用一次性注射器制作胃肠引流器,经5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杨彩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1~10月普外科出院病历428份,调查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计算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 428份出院病历中,392份使用抗菌药物,共计6类25种.包括β-内酰胺类(15种)、喹诺酮类(4种)、林可霉素类(1种)、氨基糖甙类(4种)、四环素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抗菌药物的用量排序,以头孢菌素类居首,林可霉素类次之,喹诺酮类第3,这3类药物费用占抗菌药总费用的74.6%.结论 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黎康发;李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