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

李雪梅;常冬梅

关键词:胎膜早破, 产褥病率,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16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81例,胎膜未破病例341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发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加替沙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加替沙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37)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43%和88.57%与48.65%和81.08%;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

    作者:吴亚卿;董保国;柴清河;李秋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析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形而上学现象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笔者在儿科临床工作已经近20年,在这期间亲眼目睹了身边许多典型的形而上学现象.现在列举出一些,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改正的方法和措施,以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合理、科学、人文.

    作者: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脐尿管癌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干部,下腹部肿物5天为主诉入院.诉5天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肿物,乒乓球大,无红肿热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和肉眼血尿.查体:脐下触及肿物5cm×5cm×4cm,质中等偏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与皮肤无粘连.CT提示脐尿管肿物.术中见盆底、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上见黄豆大至蚕豆大肿物.下腹部见一肿物10cm×6cm×5cm,上与脐相连下与膀胱底部相连.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病理报告:脐尿管粘液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盆底、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转移结节.

    作者:赖庆安;卢月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数字化成像(DSI)在胃肠道钡餐检查的应用

    笔者报道数字化成像(DSI)在胃肠道钡餐检查中的应用;研究了1485例数字化成像胃肠道钡餐检查中数字化点片成像的检查结果;重点分析了数字化点片成像钡餐检查的优点及与常规钡餐检查的比较;分析研究了1485例不同体位多格照片的配套组合方式;肯定了常规1片6体位的两种组合方式.

    作者:牟健民;孟桂兰;张玉敏;王林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诺和锐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30例40~80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交互式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交互式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交互式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40~5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交互式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选用诺和锐30R优于其它剂型,并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作者:邓满聪;汪艳娟;陈偶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上腺皮质癌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有4例术前通过MRI得到诊断,1例行肾上腺动脉造影得到诊断,11例进行手术切除,2例活检后进行了介入化疗.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变化过程,结合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材料仔细分析,可不断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清;刘久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89团2005年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

    189团位于农十师师部所在地北屯东区,得仁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国道216线自西向东横贯团场中部,全团规划面积13.73万亩,现有耕地4.8万亩,分布在北屯东、西、南郊区,是典型城郊型农牧团场.

    作者:王勇;马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压疮病人处理方法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老年病人进行压疮预防、治疗和护理,并分析老年病人褥疮发生原因.方法对9例老年压疮病人进行换药治疗和手术处理.结果 9例均获治愈,其中换药治愈平均40~45(42.5±2.5)d手术治愈时间平均21~25(23±2)d.结论在护理老年卧床病人时尤其应注意减少各种有害因素,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协助家属做好预防措施,局部处理和全身护理.

    作者:韩卫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先天性梅毒33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先天性梅毒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 33例先天性梅毒中32例治愈,1例死亡,治愈率97.0%.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先天性梅毒可有效防止晚期梅毒的发生.

    作者:赖永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咽管吸痰在抢救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上常用经鼻吸痰法,但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存在着影响经鼻吸痰效果的因素,使经鼻吸痰缺乏有效性.我科自2000~2005年以来收治的85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使用了口咽管吸痰,克服了影响经鼻吸痰效果的不利因素,保证了吸痰效果.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丁丽华;于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脊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人的健康教育

    脊椎骨折合并截瘫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时甚至不能恢复,而且大部分时间患者需要在院外接受治疗、护理,因此,健康教育在该疾病的治疗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截瘫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的整体的实施健康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

    作者:赵晓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对36例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病例庆大霉素自患耳注入鼓室,1次/w.结果经随访2~5年,并根据1996年制定的梅尼埃病眩晕疗效评定标准,A级(眩晕完全控制)30例,B级(眩晕基本控制)3例.结论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是治疗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邱泽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16例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可致终身残疾,及时的救治及康复训练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的产前监护、防治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手段,产后的及时救治及精心的护理可减轻并发症的症状,早期的干预性康复训练可提高生存质量.总结经上述方法救治、护理、康复训练的患儿316例,认为:产前预防、产后救治、康复训练三阶段的防治方法,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首选措施.

    作者:周艳霞;师红玲;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侧脑室出血病例的血肿CT值,每10HU分成一组,对其脑室引流效果和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HU以下与70HU以上组别之间ADL与脑室引流显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CT扫描显示脑室出血的CT值对应采取的具体术式和病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张才宙;陈方焘;李杰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论护士情商的培养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转变,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两年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对病人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育.因为病人为一特殊群体--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及知识层次做好健康教育,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及善解人意的洞察力.

    作者:葛秋梅;宋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春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腹式小横切口子宫次全切除术100例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经腹小横切口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适应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腹胀、术后排气、尿潴留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术式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术式组(P<0.01),术后病率及术后腹胀率明显少于传统术式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术式(P<0.01),尿潴留发生率少于传统式组(P<0.01).结论改良腹式小横切口的手术方式优于传统术式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成振晓;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绝经后取环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后取环术中扩张宫颈、减轻取环综合反应、降低取环困难率的效果.方法将绝经后取环妇女(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1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方法扩宫不用任何药物;B组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结果 B组宫口扩张程度明显优于A组,B组术中综合反应程度明显轻于A组,B组取环困难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术前半小时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取环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史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致心跳骤停32分钟抢救成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2005年12月3日因胸痛10多小时,加重1小时在家属护送下欲到本院就诊.11点45分经过一卫生所门口时患者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作者:彭建军;叶凤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工补片在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对老年人腹股沟修补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人腹股沟疝采用人工补片疝修补术,并术后随访,与传统未做补片老年人疝修补术进行对比.结果人工补片修补的疝复发率明显降低,其它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人疝修补术应采用人工补片.

    作者:罗建华;汪振耿;卢绍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