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过敏反应的护理

郑颖;刘建华;杜敏;向杨;干霞;李霞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过敏反应, 护理
摘要:总结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68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过敏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类型实施相应护理,其中2例出现过敏反应,经及时治疗护理均痊愈.认为应充分认识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发生呼吸困难;行心电图检查,尤其是老年患者,预防心脏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注射液局部湿敷治疗脑血管病患者压疮

    2004年5月-200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通过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压疮的观察、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采取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信息交流在门诊导医服务台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趋向市场化,医院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涉及面大,影响面广,接触的病人多,如何有效地将医院的技术、设备、服务向社会宣传,这也是医院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2005年2月开始我院门诊部对门诊服务导医台人员实行每周信息交流制,通过信息收集、交流、考核、宣教,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张维珍;范力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食疗加脐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多为肠传输功能降低引起.肠传输功能降低,与滥用泻药、食物过于精细、运动减少(如上班坐室,下班坐车,回家坐沙发,长期卧床的病人)等有关.我科采用食疗加脐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琴;肖维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将6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轮流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以总量25%开始喂养,以总量25%逐日递增,24h持续均匀滴注,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喂养时头高位30°~45°;对照组33例按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推注法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 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研究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反流、高血糖症、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彭苹;周佳;唐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003-2005年急诊护理论文作者信息分析

    目的 了解近3年急诊领域中护理论文发表情况.方法 统计2003-2005年<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护理管理杂志>6种护理期刊急诊护理论文第一作者的学历、职称、职务、发表论文数、所在省份等信息.结果 载文作者主要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中级职称居多(58.2%);护理管理者占一定比例(36.9%);高频作者较少;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发表论文比例较高,发表率较高的省份是广东、湖北、浙江、山东和上海.结论 提示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较强,固定护理科研群体有待形成,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群体的综合素质.

    作者:魏红云;高钰琳;方玉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摘要是医学论文的窗口,可以为读者提供该篇论文的重要信息.可以说,一篇医学论文能否吸引读者,摘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之前,应该学会如何写好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医学期刊除了要求论文有中文摘要之外,还要求作者撰写英文摘要.

    作者:王中强;吴让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术室工人的管理体会

    手术室是医院高危科室之一,环境的清洁卫生,手术病人的接送,标本的登记送检,污敷料及垃圾的装送,清洁敷料的清点及打包,消毒包的运送以及外勤领物等工作都需要工人来完成,他们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较多,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手术室工人工作质量的优劣和素质的高低对整个手术室的管理和医疗安全工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服务质量,确保手术医疗安全,我院手术室重点加强了对工人的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献凤;易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金黄膏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黄膏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用常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金黄膏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5例,无效1例.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黄膏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疗效,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

    作者:汪令仙;彭旭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总结应用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微型游离皮瓣的临床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对手术方法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进行了心理辅导,术前充足的准备,术后嘱患者禁烟、卧床休息,加强疼痛和输液护理,以及抗凝、抗血管痉挛和抗炎治疗的护理.对20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全部患者均很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地完成了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

    作者:李素昆;罗燕;李浪;李锦荣;赵淑芳;邓育梅;陈小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肺部病灶大小、位置深浅和穿刺过程症状出现情况与穿刺成功率的关系,探讨CT导向肺穿刺活检的护理方法.方法 常规的护理配合下,对249例肺部局灶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观察病灶大小、位置,术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记录每位患者的穿刺次数.对病灶大小、位置与穿刺次数的关系及对穿刺次数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肺部病灶276个,穿刺病灶249个,位于表浅部位病灶143个,深部者106个.共穿刺563次,1次穿刺成功77例,2次68例,3次66例,4次38例.病灶大小、位置不同及患者有无出现症状,其穿刺次数不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刺术中的护理配合及对患者的观察,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全海英;唐承富;郑晓林;王晓文;张旭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气压疗法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血管内凝血.其临床特征是患儿有单发或多发的巨大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伴全身紫癜、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KMS占婴幼儿血管瘤的1%,即使经过恰当的治疗,病死率仍为20%~50%.气压疗法对四肢、躯干、头皮部位的血管瘤合并KMS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2月,对8例KMS患儿采用气压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魏奎秀;张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05例急腹症病人预检分诊失误临床分析

    目的 降低急腹症预检分诊失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急腹症预检分诊失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外科之间急腹症的分诊失误病例数占分诊失误病例总数的80%;不同护龄、不同学历分诊护士急腹症分诊失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诊护士的护龄、学历是分诊失误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高急诊分诊护士临床分诊经验及专业理论水平,全面收集病史资料可有效降低急腹症患者分诊失误率.

    作者:葛文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58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

    对58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评估,结合临床特点,在安全防护、物理疗法的配合与护理、饮食指导、饮水呛咳与吞咽困难的护理、心理疏导、卫生宣教、预防并发症等7个方面提出了护理对策,认为实施周密综合护理措施,是改善病情、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岩;苗玉杰;刘燕娟;董丽丽;戚晓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跌倒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治疗的200例老年病人,采取自行设计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无耐力、脑血管病、老年痴呆、视力障碍、心理因素,固定专门护理人员,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对老年病人跌倒等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造成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是老年病人因高龄活动无耐力、脑血管病后遗症造成活动受限、早期老年痴呆、视力障碍、心理因素等.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明确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做好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老年病人跌倒而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王兆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海洛因依赖者伴发意识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笔者报道122例海洛因依赖者伴发意识障碍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意识障碍表现异于戒断症状,要善于观察鉴别,多发生在脱毒早期,临床症状较轻,多以定向障碍、对答不切题、自言自语、摸索动作、乱窜病房为主,较少出现严重兴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能在严密观察、专人护理下自然恢复.护理重点:介绍住院规章制度,减轻入院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给予情绪上支持,强化病人戒毒决心,保持良好的戒毒环境,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等.

    作者:桑优芬;陈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6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通过对6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并行肝穿刺活检术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穿刺术前后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肝穿刺活检术的风险.充分的术前准备,教会患者掌握术中呼吸和屏气的方法,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预防性卧床休息、止痛及加强对血压、脉搏的观察是护理要点.

    作者:邢扬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有效方法.方法 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1间手术间,分别按<医药卫生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1996、<医药消毒卫生标准>GB/T15982-1995,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共计8 d,专人定时静态下,采用多点布控法(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法(常规布控组),分两组不同高度进行空气沉降法采样,30min后进行检测.结果 多点布控与常规布控采样,细菌菌落数均未超标;无致病菌检出.多点布控组与常规布控组监测结果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点布控采样效果优于常规布控组.手术区在0.8 m、1.2 m高度多点布控采样检测结果无细菌生长;周边区地面上采样与周边高度0.8 m处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点布控周边区地面上采样阳性率高于周边高度0.8m采样.常规布控0.8m高度采样阳性率高于1.2m高度采样,采样监测结果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多点布控,手术区0.8~1.2 m高度、周边地面上采样进行空气沉降法监测是洁净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道荷;刘佩忠;马红;方芳;孙逸民;孙林;王淑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尸体料理后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96名护士在尸体料理当天及1个月后进行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当天和1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原因是:46%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挽回患者生命,对职业的能力产生怀疑;38%年长的护士还会联想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并逃避想起有关死亡患者的一切事物.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承受力的锻炼,增强应对能力.

    作者:林岩;镇艳;刁冬梅;吴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统计学系列讲座第7讲量表的评价

    量表(scale)作为测量工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介绍量表评价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量表的制作原则.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症哮喘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5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观察两组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人工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后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通气后2 h、6 h和12 h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通气后的上述指标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平均通气时间及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对重症哮喘患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佳莉;洪蝶玫;张立佳;卢东生;黄玉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