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组58例阻塞性不孕患者,于月经干净3~7天内给予输卵管内注射药物1至数个疗程,每3次为1个疗程,配合活血化瘀,温肾补肝,固经养血的中药方剂及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58例患者治愈33例,显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好的效果,其费用不高、方便、特别适用生活水平低、交通不方便地区患者治疗.
作者:江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仔细观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促进护理业务的进步,加以总结.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B超直视下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108例要求在B超直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108例患者中过度前倾前屈和过度后倾后屈者35例,子宫畸形3例,壁间肌瘤合并妊娠3例,宫外孕4例,葡萄胎3例,带器妊娠18例.手术者操作顺利,准确无误吸刮出胚胎组织,出血少,手术时间2~5分钟(平均3分钟).结论 B超直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给手术者提供了准确的子宫位置形态及孕囊附着部位,避免了盲目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漏吸及子宫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B超直视下行人工流产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风玲;张正静;袁冰;谢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00例剖宫产术病人,年龄20~3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B组采用连续硬外麻,比较两组麻醉的首次用药量、诱导时间、麻醉效果以及对血压、脉搏、呼吸的影响.结果提示,腰硬联合麻用药量小、起效迅速、肌松良好、效果确实且安全,是剖宫产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宁恒;陈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冲洗法在经口行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经口行气管插管需口腔护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1组:实验组,用冲洗法;2组:对照组,按基础护理教科书的特殊口腔护理法,从口臭发生率、舌苔转薄率、口腔感染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1组优于2组.结论利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能彻底清除口腔内的血迹、污垢,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气管插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妙红;谭少屏;梁燕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铅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侵入大脑神经组织,使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不足,造成脑组织损伤.铅元素具有极强的亲神经毒性,是人体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在体内目前未发现任何生理功能,即使是极其微量的铅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破坏性损伤.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器官的功能不完善,对铅的毒性十分敏感.由于人类周围环境中铅普遍存在,人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量铅,长期低剂量铅接触,会损伤脑内控制学习记忆中枢,导致智力发育、学习记忆和注意力及脑功能损伤,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和学习效率.
作者:马哲允;冯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因急救护理工作有别于一般临床护理,故一般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不完全适合急救护理带教.根据急救护理的临床特点,探索适合本专业的临床带教方法,是急救护理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我院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医院,除大量临床护理工作外,每年承担着三百多名护生的临床带教任务.急救护理是每个同学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之一,在长期的带教中,我院积累了一定的急救护理带教经验,保证和提高了带教质量,得到了实习同学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仙红;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提出并探讨便于临床医生掌握和使用的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的临床分级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从1986~2004年共收集7299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我们1988年提出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和多年临床应用的体会再次做出了一些修改.结果由于对病情和疗效有了客观的评判标准,分级界限及疗效评定简洁明确,临床医生易掌握,对病情好转或加重的动态观察准确可靠,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既可同时存在,又可分别单独存在,而且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病变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就会给治疗带来一些困难,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诊断和治疗分级标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特提出观点,供同道们探讨,并希望能得到同道们的指教.
作者:陈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寻求治疗波及距跟关节的跟骨骨折微创、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C臂机X线监视下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该病患者13例(14足).结果随访3个月~5年,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足踝临床评分系统,优5足,良7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85.7%.结论该法具有微创简单、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以防止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振昊;任志强;张坡;焦文学;王铁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和支架置入(PTCA+STENT)术中并发冠状动脉穿孔,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为0.1%~2.7%[1].虽然并不常见,但有时会引起心包填塞和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2].如果抢救不及时,将会给患者造成极严重的后果,而果断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健.我院曾成功抢救一例冠状动脉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瑞璞;田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在晚期胃癌化疗中对化疗效果、免疫功能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配到艾迪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L-OHP 200mg静滴d1,5-Fu 500mg/m2持续静滴dl-d5,同时CF曾效,21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艾迪化疗组在单化组的基础上静滴艾迪注射液50ml,1次/d,4次1疗程.结果单化组与艾迪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0.9%和43.5%,艾迪化疗组CD3、CD4/CD8下降不明显,口腔溃疡和腹泻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且程度较轻.结论艾迪注射液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能提高化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
作者:曾庆宝;宋尚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院门诊注射室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对18005人进行肌肉注射时,曾有31例发生晕厥,经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很快恢复.笔者拟从护理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李弋琴;童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胸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及操作技术的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某些过去只能剖胸完成的手术已逐渐被VATS所代替.我院自1994年10月起,在应用VATS的基础上开展了电视胸腔镜辅以胸部小切口手术(VAMT),扩大了VATS的治疗范围并增加了其安全性,取得了满意疗效,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持久积聚所致的临床常见疾病.若肝的脂肪含量异常增高(主要为甘油三脂),甚至高达肝重的40%~50%,则称为脂肪肝.我院从2001年5月~2005年5月间应用彩超对58例嗜好吃动物内脏的正常人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明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调整伤残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供疾病诊疗、护理知识,指导康复训练,提高再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方法对伤残患者进行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结果通过对157例肢(指)伤残患者实施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突然的受伤大部分表现出惊慌失措、焦虑恐惧、无所适从,特别是当证实为伤残后,个别表现出情绪极度低落,甚至绝望,无法接受突然造成的肢(指)残.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实施,能大限度地消除患者因伤残所致的心理障碍,提高再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黄丽燕;陈凤群;麦凤莲;邬为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治疗对预后影响.方法 86例中、重度HIE患儿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在恢复期给予脑活素、高压氧治疗,10次为一疗程,每月1疗程,共4~5疗程.两组均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智能发育商数方面的情况.结果①治疗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4.93,P《0.05,差异有显著性.②治疗组智能发育商数(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恢复期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能促进受损脑细胞、神经细胞的修复,明显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儿童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开展应用.
作者:宋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较常见,占中毒病人的80%~90%,传统疗法一般以应用阿托品为主,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病程长,护理繁琐,费用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用新技术,采取有力的综合救治措施,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正丽;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自1984年以来,我院共处理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45~70岁.其中开放性胆囊切除术(OC)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
作者:胡元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护理工作的职责是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尽人道主义义务.护士在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帮助病人减轻痛苦,获得生命延续或健康的同时,也给其家人带来幸福和快乐.[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知识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护理措施得力,杜绝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疫病之一,而老年心衰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器官功能的退变,老年性疾病的增加等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优质的护理在心衰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对老年心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