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8例漏诊分析

宋英;袁玉琼

关键词:肺心病, 合并冠心病,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 漏诊, 标准诊断, 临床
摘要: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因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主要单纯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故易发生漏诊.现将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5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漏诊情况分析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小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中,遵循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1].小儿在生理上、心理上、认知发育程度及情绪变化上和成人差异很大,而且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反应,因此,作为儿科的医护人员不管执行怎样的护理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静脉注射.帮助患儿做好操作前的心理准备,则可减轻其焦虑,改善合作能力;增加患儿应对困难的技巧;教导患儿新知识,并帮助他们得到经历潜在困难事件的感觉[2].

    作者:杨丽;王中芳;余业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宫内宫外复合妊娠1例

    患者,28岁,孕4产1.半年前有盆腔炎保守治疗史,无外伤及肝脾疾患史.末次月经2004年6月29日,预产期2005年4月6日.停经56天,出现无诱因左下腹疼痛,1小时后自行缓解,无腹泻及阴道出血,在当地做B超示宫内早孕,可见早期心脉管搏动,双侧附件区未发现肿块,未予治疗.孕72天时再次感左下腹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坠胀8小时,于2004年9月11日晚急诊入院.入院查体:T 36℃、P 102次/min、BP 90/40mmHg,面色苍白,呻吟,身体向左侧蜷曲,全身厥冷,心肺正常,腹部微隆,肌紧张(-),肝区压痛±、叩击痛±、左下腹压痛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75%乙醇纱布加压包扎治疗浅层烧伤

    我所应用75%乙醇纱布加压包扎治疗烧伤病人2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本法适用于头部、四肢、臀部未感染的Ⅰ~Ⅱ度烧烫伤患者.

    作者:柯昌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阴茎皮肤脱套法解除金属环套入绞窄阴茎1例

    金属环套入绞窄阴茎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后果严重.笔者采用阴茎皮肤脱套法解除金属环套入绞窄阴茎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辉忠;宋振祥;唐和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附8例报告)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干扰素(IFN)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在传统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早期采用IVIG静脉滴注,200~300mg/kg/日,连续3天,同时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日,连续3天,观察患儿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8例患儿经治疗无1例死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4~8天;神志由错迷转为清醒时间3~8天;抽搐停止时间2~3天;脑征消失时间3~6天;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9~13天;院外随访,未发现有脑炎后遗症.结论 IVIG和IFN对病毒的作用机制不同,早期联合应用于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张永平;杨薇斯;张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胰腺钝性损伤合并肝脾损伤的术后护理

    胰腺钝性损伤是小儿不常见的急症之一,胰腺损伤后其位置深在,并多合并其它器官损伤,加之小儿病史叙述不清,症状和体征易被邻器官的合并损伤所掩盖,因此诊断困难.本组5例中仅1例得以正确诊断,其余均以腹部外伤、腹腔内出血、腹外伤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中得以确立诊断.

    作者:孙秀英;张红霞;黄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纤维硬化性肠系膜炎并肠梗阻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农民.主因腹部隐痛反复发作两年余,并不排气、排便3d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患者两年来经常发生腹部隐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缓解时间长短不一,一年前解痉治疗可缓解,近半年来腹痛明显加重呈绞痛,发作严重时可有食欲下降、呕吐,并多次出现发热,一年来体重下降约20公斤,两月来出现腹痛、腹胀、不排气排便两次,均经禁饮食灌肠等保守治疗好转.

    作者:王魁元;宁占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清β-HCG水平与孕酮水平对宫外孕保守治疗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阴道超声和快速敏感的β-HCG的应用,使异位妊娠得到早期诊断,为保守治疗提供时机,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病死率,为了探讨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对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笔者测定了保守治疗的128例宫外孕患者的血清β-HCG与孕酮(P)水平,观察两者水平与保守治疗疗效.

    作者:麦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信敏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介绍新型非镇静抗组织胺药信敏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盲法、随机以扑尔敏片平行对照的方法.24名筛选合格的受试者,根据随机表按1∶1比例录入,试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每组接受二周治疗,分别口服信敏汀500mg/片/d,或扑尔敏4mg/片/d,服药后(7±2)d、(14±2)d随访,进行症状、体征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试验药信敏汀总有效率为91.6%,不良反应率为15.6%,对照药扑尔敏总有效率为74.9%,不良反应为22.8%.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痛、头昏、心慌、咽干等,两组比较有一定差异.结论信敏汀是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安全的一线新药.

    作者:吴振华;郑建函;许文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遵医行为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原因及对策

    笔者通过对2001年5月~2004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7例肾病综合征复发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方法不妥、心理社会因素、缺少家庭支持为患者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对肾病综合征病人疾病及药物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肾病病人到正规大医院就医的意识,建立社区和家庭支持帮助系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肾病病人的遵医率,减少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柴凤婷;石葛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及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分析和诊治体会.方法农村患儿发病率高,入院率多集中于每年7~10月,占46%,病前1~3周有上感,腹泻病史患者占69%,13例均有急性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固有特点,并发颅神经损害及呼吸肌麻痹,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发病一周后阳性率高达71.4%.急性期给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部分病例配合用激素、甘露醇、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结果 13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出院占92.3%(12/13),平均住院时间28天.结论目前认为是多种感染性因素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共同介导导致的免疫损伤性疾病,大剂量IVIG对控制急性进展期GBS的病情,促进其各项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病情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等效果均明显优于以往用皮质激素的病例,而且早期给IVIG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塔西甫拉提·阿力马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8例(11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58例(62只眼)植入SN60AT型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50例(56只眼)植入MZ60BD型普通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1d、7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除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镜检查外注意观察术后晶状体囊袋与人工晶体的位置关系.结果术后全部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中心均位于瞳孔中央.人工晶体状的中心定位性能好,术后恢复良好色觉.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恢复更好的中心视力和色觉,且安全、可靠.如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可考虑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莉;王宇;段宣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子胃镜检查142例患儿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14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5例(73.94%),溃疡37例(26.06%).全部病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120例为阳性(84.51%).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作者:李德乐;施为建;龙晓玲;赵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因老年性糖尿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为提高老年性糖尿病的诊断率,现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5~84岁老年性糖尿病86例首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忠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临床分析

    目的慢性胃炎主要是由H.Pylori感染所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粘膜屏障损害疾病,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甚至癌变.本文通过病例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中胃黏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不同年龄组、性别、HP感染等病理变化及相关临床症状,提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病例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标本分析、症状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CAG以中老年多见,青中年组中女性多于男性(P<0.01),萎缩程度、肠化生率中老年组尤其是老年组偏高(P<0.01).HP感染时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P<0.01和P<0.05),但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翁南星;万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甘露醇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尤其是降颅压减轻水肿,但此药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则引起红肿,疼痛,重则引起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 引起静脉损伤的机制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机制与其药理作用有关.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调亡.快速输入高渗的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

    作者:王见玉;韩相英;齐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对10年中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痊愈17例,死亡1例.其中2例因术后胆管狭窄而再次手术.结论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关键是预防,选择好首次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极为重要.

    作者:杨东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近几年,我市卫生系统基于提高卫生医疗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大批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充实到卫生系统的各条战线.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这些青年是否在其本职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成为了卫生系统所需要的人才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青年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情况,我们对我市三家医院自2000年以来录用的青年采用座谈会和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包括工作情境、成就感、期望值、工作意向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调查了解的结果看,总体来说,现有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发挥这些青年文化高、素质高、能力强的作用,但仍未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佳能力. 当前困扰我市卫生系统青年主要因素有:期望值与工作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待遇分配对成就感的产生未能起到积极作用;对现有制度环境的不满弱化了对其他环境满意所产生的积极工作情绪;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因素.从深一层次思考,此次调查反映了我们在留人心,引导成才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如何管理使用好这些青年,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医疗卫生人才,确保医疗卫生工作始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卫生系统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留心留人,促其成才呢?

    作者:文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训,提高实习质量

    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合自己的知识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终达到正确诊断的理性思维过程.医学生在实习阶段除了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即良好的临床思维.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同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其表现可以是不同的,甚至千差万别.教科书所描述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典型的模式,刚涉足临床的实习生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面前就象进入一个迷宫中,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怎样从众多的症状和体征中找到它们的联系?从众多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而解决它?建立和培养实习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使他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临床教学的精髓,也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院通过下面八条措施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教学,使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临床思维得到较大锻炼,实习质量也明显提高.

    作者:张武军;王忠利;葛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肿瘤患者常因化疗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以及需要营养支持长期输液,造成周围血管受损而难于穿刺,反复周围静脉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患者难于耐受易影响治疗.2004年1月至今我科对能配合的肿瘤患者行深静脉置管进行化疗及输液治疗.为提高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命质量,降低因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钟冬连;赖珍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