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霞;任金龙;马银花
术前伴有心律失常的择期及急症手术病例96例,经围手术期处理,安全度过了麻醉手术期,且术后经继续治疗后转归良好,63例心律失常消失,其中包括2例室早二联律及1例室颤病例.24例由频发室早转为偶发室早;另7例心律失常及2例房颤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律失常虽非麻醉绝对禁忌证,但有发生室颤、心跳骤停的危险,应高度重视.非威胁生命的择期手术均应暂缓,待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心律失常控制后方考虑手术.即使不能等待的紧急手术,也应了解有关情况,给予适当处理.经术前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后应积极考虑治疗原发病.如急性胆囊炎、腹膜炎、肠梗阻、低蛋白、休克等;只有根治了病因,阻断了恶性循环才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围术期处理紧密相关,要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镇痛完善及降低应激反应是影响心律失常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
作者:苏春玲;陈昭;薛允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5-Fu)持续输注加奈达铂(NDP)联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56例食管癌随机分成二组,放化组及单放组.放疗采用6mv X线放疗2GY/d,DT60~70GY/6~7wk;化疗采用5-Fu 250mg/m2·d化疗,静脉微泵输注器24h持续输注,连用3~4wk,奈达铂(NDP)60mg/m2应用于第1d、第21d.两组均随访3a.结果 放化组完全缓解率58%,有效率87.1%;单放组为28%、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1、2、3a生存率放化组为80.6%、61.3%、42.5%和单放组为60.0%、28.0%、20.0%,1a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2a、3a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5-氟尿嘧啶持续输注加奈达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吴建华;梁国华;朱雅俊;凌志琴 刊期: 2007年第35期
阿莫西林(Amoxitillin)即羟氨苄青霉素,对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耳、鼻、喉感染和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笔者就有关报道的不良反应作一综合报道.
作者:郭玉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降纤酶联合川芎嗪治疗组与川芎嗪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降纤酶10U连用3d.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26.6%,显效率79.9%,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5%,显效率50%,总有效率90%,两组治愈率和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相近.结论 降纤酶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万绍兰;彭玉琴;周俊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四磨汤加减并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3例,并与莫沙必利治疗35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两组比较,P《0.01.结论 四磨汤加减结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倪卫东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可必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5年11月~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2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必特.结果 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喘憋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可必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刘育红;刘明月 刊期: 2007年第35期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高龄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患髋疼痛解除,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秀桂;郭跃娜;林玉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观察组87例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对两组的临床表现、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数目多、程度重、范围更弥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痛性的心肌缺血多见,应着重监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等检查,以防漏诊;在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防治上,要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纠正脂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压也非常重要.
作者:贾关亮;卢颖;范慧云;王丽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1].目前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包括开腹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因没有大的手术切口患者痛苦少恢复快,面 民为近年来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而我院对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成功施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
作者:肖秋萍;欧阳巧灵;傅琼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并静脉窦损伤救治方法.方法 用手术方法修补静脉窦.结果 经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治疗静脉损伤.
作者:褚万银;罗玉兰 刊期: 2007年第3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已懂得应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社会群体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疗工作中护理方面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作为临床护理人员,该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作者:杨望春 刊期: 2007年第35期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病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纯中药双外敷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军练;张燕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剂量:0.01~0.03mg/kg/次,每6h 1次,连用3d,以后改为0.03mg/kg每天1次,连用4~7d.常规治疗组60例患儿为对照组,疗程7~10d,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表现结果.结果 治疗组应用东莨菪碱治疗HIE,患儿HIE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东莨菪碱治疗HIE效果显著.结论 东莨菪碱治疗HIE患儿,可使患儿中枢神经症状迅速改善,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巫健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的多发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前列腺增生患者也逐渐增多,已成为泌尿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较为先进的一种手术方法,其优点是不开刀、痛苦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深受老年患者的欢迎.选择我院于2004年4月~2007年8月对209例前列腺增生实施汽化电切术的病例,现就术中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常玉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非常常见,特别是偏远地区更为多见,病程中多发生脑水肿、脑软化等中枢性损害,但发生脑梗死的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本院2001~2007年收入院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继发脑梗死做如下分析.
作者:刘晓春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人死亡的原因.方法 对23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结果的异同.结果 23例死亡病例中,躯体疾病所致死亡占12例,自杀死亡5例,其中自缢4例,用铁床压迫颈部引起窒息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同时在23例死亡病例中,精神分裂症13例,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结扎术后精神障碍1例,海洛因依赖综合征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结论 经过分析,病期短者以自杀死亡为主,病期长者以慢性躯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衰竭、猝死居多.
作者:兰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我们对在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喂养观察,比较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两种喂养方法婴儿的睡眠质量、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泌乳量比较,旨在寻找更适宜的喂养方法,以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不及时或病人体质较弱、病程迁延而致[1].一般治疗方法是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抗炎等.2006年1月~2007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33例,均采用了中药灌肠协同红外线理疗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亚茹 刊期: 2007年第35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由于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临床上易被忽视.但是对新生儿则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如处理不当,常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接治28例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宏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规律及经颅多普勒的作用,并评价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72例脑外伤后CVS患者分为治疗组(尼膜同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于伤后第1,3,7,14d通过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监测,并评价其意识情况和预后,分析尼膜同对脑外伤后CV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伤后1~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3~7d达峰值,14d时明显减轻;治疗组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意识情况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血管痉挛程度越重,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TCD是监测脑外伤后早期CVS的有效方法,尼膜同对纠正脑外伤后CVS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少峰;凌亚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