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缪东梅;邹小明
目的了解急诊输液室空气消毒状况.方法2.5 d内每天上午10:45~11:00,下午17:15~17:30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输液室(3间)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每个房间放置3个普通营养平皿,分别置于两对角及中央,离地100cm处,每次采样12份.结果输液室合格率44.4%,细菌菌落数679.172±578.813.结论针对影响空气消毒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急诊输液室内空气的含菌量.
作者:王若乔;桂莉;陶红;厉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通过报道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阐述痰痂形成的原因:(1)气道干燥,湿化不够.(2)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吸痰不彻底.管理措施:(1)用金霉素眼膏润滑吸痰管,使之易于插入,保证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插管远端3~5 cm.(2)预防气道干燥,注重湿化效果,重视吸痰环节.认为气囊不需定时放气,只需不定时调整气囊压力.
作者:杨春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下肢骨折病人的社区护理,提高疗效,缩短康复期,保证治愈率.方法通过定期到社区巡诊,对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及陪人预防褥疮的方法,保持病人正确的体位,抗皮肤搔痒,预防泌尿系感染,功能锻炼,饮食调理,电话咨询,告知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18例病人社区护理前1例褥疮3期,经社区护理21 d后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6例,社区护理前后无泌尿系感染;无1例因治疗护理失败而转送医院治疗.社区护理前后掌握正确卧位、饮食知识,分别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社区护理后提高病人掌握正确卧位和饮食知识.结论选择适合在社区医疗护理病人,认真做好医、护、患合作,定期诊视观察,细心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正确的饮食调理是社区医疗护理促进康复的关键.
作者:柯銮芝;黄惠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对87例围手术期患者分术前、术后和出院3个阶段开展健康教育.结果87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健康知识知晓率初中以上学历者达100%,初中以下学历者则为95%.结论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和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2003年4月初被浙江省卫生厅指定为收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当时护理人员对SARS缺乏充分的认识.如何在短的时间内,使进入SARS病区的护理人员适应岗位,胜任工作,协调运行?如何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如何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从南方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入手,从网络化管理层面系统分析了护理人员信息组成的特点,并介绍了护理人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所采用的平台和软件技术.该系统投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立力;李亚洁;陈亮;文民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临床上,较大面积的皮肤粘膜创面,常伴有渗出液和分泌物,创面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为保持创面干燥,需用暴露疗法.
作者:宁雪莲;刘芳珍;梁银秀;李炳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干保存使用中的无菌容器、持物钳是否保持无菌状态,有无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方法对干保存有效期内使用前及使用4 h内更换前的无菌容器、持物钳进行细菌培养,采样时,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持物钳尖端部至钳的下1/2处各侧表面反复涂抹4次;同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无菌容器的内底部及无菌容器的下1/2高内侧处反复涂抹4次后,放入5ml生理盐水试管中送检.结果灭菌后有效期内使用前的无菌容器、持物钳均为无菌生长;而干保存使用中的持物钳、容器存在着细菌污染机会,持物钳污染率高为10.3%,容器污染率高达23.1%结论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Ⅱ类科室,如新生儿、ICU、烧伤病房等应做到无菌持物钳一用一更换,消除因存放带来的污染机会,使感染机会降至低.
作者:左亚沙;徐昕;许燕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观察64例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对其术后常见不适的种类进行分析,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指导腰部放松运动,做好心理护理,给予适量镇静剂,术前训练床上排尿,严格皮肤交接班.
作者:何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创伤、心理、药物副作用3个因素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认为应从培养护士良好的自身素质,创造舒适的周围环境,减少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进行卫生宣教等方面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作者:叶严丽;陈锦河;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疗与护理并驾齐驱是生命科学应用于人类健康的必然条件.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各类新兴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使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术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用机器人与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微创外科,组织工程修复重建外科,包括胎儿外科的新生儿外科领域的兴起,不住院手术医疗机构的快速递增,战创伤外科内涵和外延的变革,使外科领域的护士在角色职能和专业知识方面面临着挑战.
作者:李亚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对19例慢性肺气肿病人施行开胸肺减容手术的护理,就肺减容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病理学基础及解剖学特点方面进行讨论,阐述发生肺部感染的基本因素及增加肺部感染机率的原因.并总结本组肺减容手术后肺部感染及肺持续性漏气的产生原因、类型及护理.
作者:康珊珊;缪东梅;陈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用于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粘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粘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丽珠口爽漱口及含漱,试验组45例,用蒙脱石散剂局涂,对照组44例予口腔药膜外贴,比较两组口腔粘膜炎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恢复进食时间和愈合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散剂对化疗所致的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炎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的口腔药膜治疗.
作者:陈爱;陈赤霞;观美华;林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后2 h内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4例导尿的男性骨折病人分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遵医嘱注入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5 mi+庆大霉素8万U,比较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长期置管病人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华;张淑香;宋富美;张金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规律及护理干预方法,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方法将1998年9月~2002年5月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母亲有糖尿病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母亲孕期进行严格血糖控制的新生儿为监控组;孕期未进行严格血糖控制的新生儿为未监控组,分别于生后0~2 h、6 h、12 h、24 h、48 h、72 h采集足跟血进行血糖监测.结果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低血糖主要发生在生后0~6 h,以0~2 h发生率高;孕期进行严格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远低于未进行严格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结论糖尿病母亲孕期严格血糖控制和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秦秀群;陈华丽;黄师菊;彭碧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加强对院外压疮的监控,对284例压疮病人进行评估,追踪监控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反馈.结果388处压疮中治愈383处,好转5处.认为护理部统一监控及指导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压疮康复.
作者:张素容;张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癌肿已50多年.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
作者:戴建华;赵继军;王冰心;漆艳芬;张玲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总结了对15名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强调了预防并及时处理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隧道炎及腹透导管出口处感染,严密监测及控制血糖,重视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指导,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何燕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报道了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218例,收到明显的效果.护理重点:术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备好急救药品、器械等使治疗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医生;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咯血属于正常现象等.
作者:徐嫦媛;彭秀英;谢艺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用于临床,使用不当可引起静脉炎.笔者对200例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留置针引起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输液量及封管方法等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黎旌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