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雪莲;刘芳珍;梁银秀;李炳英
为提高健康教育在急诊科观察室中开展的实效性,分析了管理者、护士、病人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示护理人员要改变观念,走出误区;护理管理者进一步探索提高急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使健康教育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
作者:方惠霞;张宁;潘燕珍;黄平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抑郁症状水平及特点.方法采用CES-D调查KPS≥60分的PLC患者及对照组(乙肝组和健康组)各100例.结果(1)49%的PLC患者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其中肯定有抑郁症状的PLC患者占23%;(2)PLC组的CES-D总分(T20)高于乙肝组和健康组,乙肝组的T20高于健康组;(3)PLC患者的抑郁症状以躯体症状为首要表现,但T20≥20的PLC患者则以情绪低沉为首要表现.结论抑郁症状是PLC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医护人员不要因患者的躯体感受而忽视了对抑郁症状的评估,一旦发现患者情绪低沉,应采用简单有效的心理评定量表如CES-D对患者进行筛查,为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检查和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丽红;孙红帆;莫惠香;李铁;何慧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临床上,较大面积的皮肤粘膜创面,常伴有渗出液和分泌物,创面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为保持创面干燥,需用暴露疗法.
作者:宁雪莲;刘芳珍;梁银秀;李炳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报道了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218例,收到明显的效果.护理重点:术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备好急救药品、器械等使治疗顺利进行;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医生;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咯血属于正常现象等.
作者:徐嫦媛;彭秀英;谢艺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躯体移动评估指导髋部骨折病人实施体位护理,解除因躯体移动障碍及卧床不适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采用一种简易快捷的躯体移动评估表,对病人住院第1天、手术后第1天及出院前1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将病人划分为安全(3分)、较安全(2分)、易发(1分)和高发(0分)4种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体位护理.结果215例病人通过实施体位护理,住院期间出现皮肤压红17例,平均1.5 d内消退,出现第二期褥疮5例,平均5 d内愈合.治疗期间患肢保持了正确牵引,体位符合治疗要求.通过正确的躯体移动方法,缓解了卧床后引起的腰背部不适.结论评估表充分体现了病人的主要特点;应用评估表评估体现了体位护理的专科特色,缓解了因卧床给病人带来的不适;进行评估的过程增进了护患沟通;通过规范管理确保体位护理行之有效;护士在体位护理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作者:付丽华;雷蕾;王桂英;董清芳;桑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通过报道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阐述痰痂形成的原因:(1)气道干燥,湿化不够.(2)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吸痰不彻底.管理措施:(1)用金霉素眼膏润滑吸痰管,使之易于插入,保证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插管远端3~5 cm.(2)预防气道干燥,注重湿化效果,重视吸痰环节.认为气囊不需定时放气,只需不定时调整气囊压力.
作者:杨春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2003年4月初被浙江省卫生厅指定为收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当时护理人员对SARS缺乏充分的认识.如何在短的时间内,使进入SARS病区的护理人员适应岗位,胜任工作,协调运行?如何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如何减少病人的死亡率?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报道72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认为对于腰穿持续外引流的病人,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增强营养,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连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工作上经常可见各种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我院急诊科于2001年3月收治了1例因食用牛油而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苑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马凡综合征合并Ⅰ型夹层动脉瘤,死亡率高,手术难度大,且手术并发症多,易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深低温停循环下脑苏醒、脊髓截瘫、心律失常、感染等.
作者:李梅;缪东梅;邹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报道125放射粒子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特点.认为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必要的交流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早日康复.做好术后护理.加强对125I射线的防护,如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防护,病人间的防护,病人与家属之间的防护,可以减少护士及家属被射线的辐射.
作者:蔡利;叶有生;李燕;郑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从创伤、心理、药物副作用3个因素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认为应从培养护士良好的自身素质,创造舒适的周围环境,减少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进行卫生宣教等方面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作者:叶严丽;陈锦河;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下肢骨折病人的社区护理,提高疗效,缩短康复期,保证治愈率.方法通过定期到社区巡诊,对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及陪人预防褥疮的方法,保持病人正确的体位,抗皮肤搔痒,预防泌尿系感染,功能锻炼,饮食调理,电话咨询,告知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18例病人社区护理前1例褥疮3期,经社区护理21 d后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6例,社区护理前后无泌尿系感染;无1例因治疗护理失败而转送医院治疗.社区护理前后掌握正确卧位、饮食知识,分别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社区护理后提高病人掌握正确卧位和饮食知识.结论选择适合在社区医疗护理病人,认真做好医、护、患合作,定期诊视观察,细心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正确的饮食调理是社区医疗护理促进康复的关键.
作者:柯銮芝;黄惠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伪聋及夸大性耳聋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护理,终对其听力作出正确评估.方法对初次检查结果可疑者,分析其行为动机,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疏导工作,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检查.结果经说服教育和心理护理,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检查结果.确定初诊为伪聋者58例,夸大性耳聋者67例.动机包括为获取经济赔偿或诉讼优势;工伤评残或老兵退役评残;逃避工作或训练;医疗纠纷等.结论伪聋和夸大性耳聋有其复杂的主观动机,通过正确引导和心理护理,终均能获得真实听力结果.
作者:吴乐燕;陈贤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用于临床,使用不当可引起静脉炎.笔者对200例静脉留置针病人进行了观察,发现留置针引起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输液量及封管方法等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黎旌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后2 h内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4例导尿的男性骨折病人分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遵医嘱注入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5 mi+庆大霉素8万U,比较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长期置管病人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华;张淑香;宋富美;张金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用于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粘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粘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丽珠口爽漱口及含漱,试验组45例,用蒙脱石散剂局涂,对照组44例予口腔药膜外贴,比较两组口腔粘膜炎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恢复进食时间和愈合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散剂对化疗所致的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炎作用明显优于普通的口腔药膜治疗.
作者:陈爱;陈赤霞;观美华;林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笔者从南方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入手,从网络化管理层面系统分析了护理人员信息组成的特点,并介绍了护理人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所采用的平台和软件技术.该系统投入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立力;李亚洁;陈亮;文民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对87例围手术期患者分术前、术后和出院3个阶段开展健康教育.结果87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1例复发,健康知识知晓率初中以上学历者达100%,初中以下学历者则为95%.结论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和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通过观察64例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对其术后常见不适的种类进行分析,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指导腰部放松运动,做好心理护理,给予适量镇静剂,术前训练床上排尿,严格皮肤交接班.
作者:何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