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祝红娣

关键词:新生儿, 临床观察, 正确区分, 临床护士, 及时救治, 过渡时期, 观察能力, 胎儿, 脐带, 母体, 结扎, 护理
摘要:小儿自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d为新生儿期[1],此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宫外生活的重要过渡时期,与之接触多的是护士,如何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期内正确区分正常与异常新生儿,以便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与护理,是考验临床护士观察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瑞立泰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药物强痛定作比较.方法 按急诊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强痛定针剂100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B组给予瑞立泰(双氯芬酸钠)75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副反应,并比较瑞立泰加用不同剂量杜冷丁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瑞立泰较强痛定镇痛效果好而副反应少,并能减少杜冷丁的用量.结论 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反应较少,可为首选用药.

    作者:陆卫华;唐忠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如何做好供应室的监测、管理工作

    清洗消毒室是控制医院感染、减少为救治感染而花费巨大资金的有利武器.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主要供应单位,其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科研、护理总体质量,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仰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中药注射剂的现存问题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的现存问题.方法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产品质量、临床安全性及质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中药注射剂效果显著.结论 我国的中药注射剂应注重开发研究,提高质量.

    作者:董国力;孟玲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动脉的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h或者死亡,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由于脑卒中的致残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康复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作者:廉秀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变化

    在慢性牙周炎的病变过程中,牙槽骨的破坏吸收、牙周袋的形成发展是各型牙周炎的临床重要症状之一.牙周炎发生时,牙周组织在致病厌氧菌抗原作用下,其单核-巨噬细胞,可分泌出众多细胞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与牙槽骨吸收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1].

    作者:吴久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25例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由于心脏的原因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引起肺血管外液体量过度增多甚至渗入肺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如呼吸困难、缺氧等.严重缺氧可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缺氧性脑病和肝、肾、肺等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

    作者:邹黎菲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经超声和临床拟诊的胰头癌行胰腺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分别为25s和60s.所有病例经病理或临床追踪诊断.结果 59例中,胰头变异8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病8例,慢性胰腺炎9例,胰头癌34例.其中55例(93%)诊断正确,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和2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可疑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赵国斌;李建文;何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社会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社会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探讨规范不良用药行为的对策.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结果 影响药物疗效的社会因素,主要来源于医师和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结论 加强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教育和宣传,加强药品生产和流通监管,建立对不良用药行为的干预机制及完善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可有效规范不良用药行为.

    作者:卢敏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胫骨Pilon骨折诊断和治疗综合分析

    胫骨Pilon骨折并发症多,病残率高,是骨科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胫骨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共识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对该病的诊治提供较全面的认识.

    作者:韩亮;姜卓力;张长春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医院需要人性化服务

    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并不是轰轰烈烈,他们的付出从不报奖,但他们的汗水却撒满患者的心田,他们的足迹遍布医院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他们的劳动联系着你、我、他.这就是白衣天使平凡的工作,这就是他们的职责,这就是他们的岗位,一个谁也离不了、躲不开的岗位.

    作者:梁云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腔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93%~30%,死亡率更高达50%[1].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本院40例早期胃癌在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24例有慢性胃病史2~30a,37例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2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进食哽噎.胃镜检查40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20例.胃粘膜层(m)癌22例,粘膜下层(sm)癌18例,淋巴结转移5例.本组均行D1或D2,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28例,近端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87.5%.结论 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诊断、治疗和临床对策作了探讨.

    作者:罗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进展快、症状重,以咳嗽、气喘、喘憋为特征,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这是由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排痰不畅,易被痰液阻塞,故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我院利用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保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肘前入路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9例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肘前入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采用肘前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分别于肱骨小头、滑车由前向后置入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9例.男6例,女3例;年龄为15~21岁,平均15.5岁;左侧5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骑自行车跌伤4例,骑摩托车跌伤3例,打篮球跌伤2例.本组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5d.按陆裕朴等的分型,本组均为Ι型肱骨小头-滑车骨折.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切口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4wk.随访时间短6mo,长3a,平均1.8a.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根据Morrey等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优6例,良3例.结论 肱骨小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徒手整复很难成功,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采用肘前入路,可在直视下暴露骨折面和骨折块,准确复位,用可吸收螺钉有效固定,早期行肘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杰;郑诗俊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探析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措施

    笔者通过1a来对11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认为得力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并对实施这些护理措施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些护理措施是:调节患者合理饮食,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陶丽君;校国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中药的合理使用不容忽视

    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药物品种在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现在国内常用的处方药物已达7000种之多.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许多方面并未伴随着药品的增加而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在国内极为严重,药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使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害.

    作者:于春良;李青红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32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中脑、丘脑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新生儿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小儿自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d为新生儿期[1],此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宫外生活的重要过渡时期,与之接触多的是护士,如何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期内正确区分正常与异常新生儿,以便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与护理,是考验临床护士观察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祝红娣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

    1 小儿喘息性疾病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喘支)、哮喘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哮喘等.其中主要为喘支与哮喘,两者是不同疾病还是同一疾病,目前尚有争论.

    作者:马润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为材料,模拟人的髋关节,用以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1].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

    作者:王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