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王红梅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尿激酶, 胸腔内注射治疗, 结核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抽液, 反复穿刺, 抗结核, 发病率, 粘连, 临床, 患者, 病人
摘要:近年来,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我国发病率有所提高.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但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遗留膜增厚、粘连,且反复穿刺病人痛苦大[1].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特殊哺乳服的设计及应用

    病员服作为医院方便病人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一项措施已在我国各家医院广泛应用.但临床上见到许多医院将普通病员服作为产妇服,造成产妇哺乳及乳房护理时的不方便和不舒适.

    作者:明雅焜;薛坚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仪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组有并发症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61.53%)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29.16%),χ2=10.19,P<0.01;有并发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t=3.01,P<0.01);有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分别为6.17、2.40,P<0.01或0.05).结论 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高血压和预防并发症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叶达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笔者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的基础上接受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生产的氯吡格雷75mg,1次/d,疗程均为4wk.结果 氯吡格雷组治疗1mo后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刘宏;唐新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护理工作中显性伤害及预防

    护理工作中的伤害及预防极少见报道.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实践,认为其伤害可分为显性伤害及隐性伤害两类.笔者暂谈护理工作中所受的显性伤害及预防,以期引起领导者的重视及护士本身的关注,大限度降低工作中所受的伤害.

    作者:郑菊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胃灵一号冲剂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端粒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胃灵一号冲剂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端粒酶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饮用MNNG溶液,喂食雷尼替丁的标准饲料,饥饱失常及无水乙醇灌胃等方法进行造模.用胃灵一号冲剂及维酶素治疗,观察对病变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水平的影响.结果 胃灵一号冲剂治疗组端粒酶浓度较模型组及维酶素组明显降低.结论 胃灵一号冲剂可有效抑制端粒酶活性,降低其浓度,逆转病理变化,从而有效抑制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作者:谢晶日;梁国英;李晨阳;吴屹波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宫腔镜电切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应用

    慢性宫颈炎是极为常见的妇科疾患,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传统方法有微波、波姆光、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有药物治疗.

    作者:陆萍;韩莉莉;昆多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血压增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应激性血压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0例,分为血压正常组256例,血压增高组104例,分别计算不同病灶所占比例和预后情况.结果 大病灶或多病灶血压应激性增高的比例大,且预后较小病灶差.结论 血压应激性增高是脑梗死的一种代偿反应,过早、过急干预3级以下的高血压对预后是有害的.

    作者:彭燕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自超急性期向急性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吕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司匹林应用日益增多,但不良反应也日渐受重视,尤其是消化道反应.现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7年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高永良;任丽华;于蕾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206例

    尖锐湿疣又称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增生性疾病,多发生在男女生殖器部位,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关系,已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笔者对我院皮肤科门诊近些年来出现的206例典型尖锐湿疣病例,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马洪卫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20例

    二十五味鬼臼丸由鬼臼、藏茜草、石榴子、藏紫草、肉桂、巴夏嘎、熊胆、喜马拉雅紫茉莉、沙棘膏、朱砂、枸杞子、紫草茸等二十五味藏药组成,有祛风镇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我院以之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2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燕;曹新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快速置胃管探讨

    目的 观察置胃管前使用麻醉润滑效果.方法 按常规方法置胃管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难以一次成功.为此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对常规置胃管方法进行改良,采取局部麻醉加快速置胃管法.实验对象选择置胃管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操作.结果 实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恶心、呕吐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插管失败8例.两组对照结果各项指标差别明显,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法特点是插管迅速、准确,病人痛苦小,符合生理学功能,操作方便,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孙建花;孙建慧;李玲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麻黄碱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异丙酚、芬太尼配伍使用与单纯使用异丙酚、芬太尼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探讨麻黄碱减少异丙酚、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的可行性.方法 76例拟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病人,年龄65~80岁,均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检查前行心电图、血压检查,心率均在60~100次/min之间,血压均控制在(160~100)/(100~70)mmHg范围内.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人,A组(观察组):异丙酚+芬太尼+麻黄碱组,B组(对照组):异丙酚+芬太尼组,二组患者胃镜检查均为同一人操作,分别对2组患者的SPO2、BP、HR、R等进行监测,并对检查结束后患者的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2组患者检查前BP、HR、R、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观察组):检查中,检查后BP、HR、SpO2与麻醉前无明显下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对照组)检查过程中BP、HR、R、SpO2与检查前、后相比较有明显下降,尤以收缩压下降显著(P<0.05).②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均不能回忆检查过程,无任何不适.检查清醒后头昏、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替硝唑磺胺粉末治疗智齿冠周炎40例临床体会

    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方法已有很多的报道,主要是局部换药治疗加全身抗炎治疗,现将我科40例智齿冠周炎患者年龄从18~35岁,均无间隙感染,用替硝唑+磺胺碾成粉末用于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体会如下:

    作者:陶桂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略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地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大多数人居无定所.这就造成了流动儿童管理难,管理跟不上的问题,从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严重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者:李艳秋;刘淑杰;李德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

    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晕针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原理,患者心理因素、体位、病程、病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以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黄险峰;吴莉萍;计薇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浅谈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家庭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多在春冬发作.逐年加重以咳嗽、咳痰为常见病.为了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减少发作的次数,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的进展,必须辅以家庭护理.

    作者:赵淑玲;杨丽娟;朱凤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应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76例CIN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LEEP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为CIN者76例行LEEP术,术后病检:宫颈慢性炎症4例(5.2%)、CINⅠ32例(42.1%)、CINⅡ28例(36.8%)、CINⅢ9例(11.8%),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3例(3.9%).术后降级者25例(32.9%),等级者44例(57.9%),升级者7例(9.2%),治愈率89.6%.结论 LEEP刀对CIN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效阻断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

    作者:刘梅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儿科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是接受患儿就诊,抢救治疗护理危重患儿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儿科病人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患儿病情变化快,自理能力差.对周围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属弱势群体,再加之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高.

    作者:赵洁;李萍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07例分析

    目的 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107例,其中严重粉碎骨折12例,开放骨折9例.结果 术中股骨颈骨折2例,随访平均15mo,退钉1例,优良率91.6%.结论 正确操作及术后指导可以避免并发症.

    作者:甘小斌;蔡建国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