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达平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门诊或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阿立哌唑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阿立哌唑治疗,有效率95.0%,阿立哌唑对各亚型均有效,BPRS减分率为31.8%~69.6%.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认知功能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阿立哌唑可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德军;郭守斌 刊期: 2007年第32期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配套文件出台,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已成为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成为重要的法律文书,患者有权复印、复制.
作者:郑菊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护理工作中的伤害及预防极少见报道.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实践,认为其伤害可分为显性伤害及隐性伤害两类.笔者暂谈护理工作中所受的显性伤害及预防,以期引起领导者的重视及护士本身的关注,大限度降低工作中所受的伤害.
作者:郑菊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过去10余年间151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道肿瘤87例,占57.62%;腹部疝35例,占23.18%;粘连性肠梗阻和结核性肠梗阻各9例,均占5.96%;其它原因的肠梗阻11例,占7.29%.治愈137例,死亡14例.结论 老年人机体反应差,不应过分强调典型症状,保守治疗24~48h,症状无好转病情加重,及时手术处理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任同良;宋贤超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种,也是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由于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所以手术仍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眼科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白内障手术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设备和材料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赵松藏;王静 刊期: 2007年第32期
不育症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育龄期有8%的夫妇患有不育的疾患.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有12个月以上的不避孕性生活史而未受孕,即可定为不育.不育的病因涉及到男女双方,由女方原因引起的不育,称为女性不孕;而由男方的原因,则称为男性不育.
作者:李红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紫杉醇是90年代应用较多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新药.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取的,它可通过促进纺锤体外微管蛋白亚单位的聚合而促进微管的装配;即使在正常微管装配所需要的介质(如三磷酸鸟甘,GTP)缺失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这种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无功能的微管.
作者:张青玲 刊期: 2007年第32期
护士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承担着繁重而独特的工作,在如今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护士更是一刻不得轻松,一方面是想方设法为病患减轻痛苦,不得有一丝马虎,另一方面却时常要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冷眼,甚至谩骂,使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受挫,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如履薄冰,不敢冒险,不敢创新,工作激情锐减,导致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应降低.
作者:米倩;邹春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率(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凯;张小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形成的可能原因,手术方式对此年龄组病人生育功能的影响,以及提高该年龄段病人生育能力的相关措施.方法 回顾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手术的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116例病人,对受术者的年龄、人工流产或药流的次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术后肿瘤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30岁年龄段好发,共92例,占79.3%,以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为42.24%,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复发及其它并发症,经6~48mo的随访,86例已婚病人中有69例妊娠,其中已分娩43例.结论 目前卵巢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其形成原因可能与人工流产次数增多有关,提倡健康性教育,减少婚前性行为及人工流产对降低该病的发生有益,同时正确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未育妇女卵巢肿瘤术后的生育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者:胡素英;包申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6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男性5例,女性12例,高年龄93岁,低75岁,平均83岁,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平均每人患病2.6种.按Evan's骨折分类,Ⅰ~Ⅳ型分别为2、4、8、3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6例(35.3%),其中4例针道局部感染,两例肺部感染;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一年内无死亡病人;功能评定(Sanders):优6例,良8例,优良率83%;有1例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93%.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郑永红;刘金榜;樊明堂;邹群 刊期: 2007年第32期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多在春冬发作.逐年加重以咳嗽、咳痰为常见病.为了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减少发作的次数,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的进展,必须辅以家庭护理.
作者:赵淑玲;杨丽娟;朱凤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应激性血压增高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0例,分为血压正常组256例,血压增高组104例,分别计算不同病灶所占比例和预后情况.结果 大病灶或多病灶血压应激性增高的比例大,且预后较小病灶差.结论 血压应激性增高是脑梗死的一种代偿反应,过早、过急干预3级以下的高血压对预后是有害的.
作者:彭燕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on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间,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或螺钉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骨折18例,其中包括C1型11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11.5~31mo,平均22mo.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期9~22wk,平均14wk.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1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作X线评价,优良率为94.4%,术后患肢功能采用AOFA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 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潘展鹏;刘涛 刊期: 2007年第32期
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晕针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原理,患者心理因素、体位、病程、病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应对措施和预防方法,以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黄险峰;吴莉萍;计薇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4g,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治疗1wk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毒性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汪克敏 刊期: 2007年第3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主因体检发现血压增高20年,间断胸闷15年,伴心悸2年,加重2周入院.入院时查Bp 180/10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4次/min,节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2次/min,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未引出病理反射.
作者:宋慧敏;李红英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老年前期与老年期2型糖尿病(DM)对幽门螺杆菌(H.pylory)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将活体组织检查H.pylory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2型DM患者(DM组),80例为胃肠病门诊确诊的非DM消化不良的患者(对照组).按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1.0g bid)、克拉霉素(0.5g bid)和奥美拉唑(20mg bid)三联用药治疗10d.抗H.pylory治疗停药4周后,通过胃镜取胃体、胃窦部的活体组织等方法进行复查,没有再发现H.pylory感染者为治愈.结果 DM组与对照组的H.pylory根除率分别为47.5%与81.2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 2型DM患者H.pylory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DM患者胃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所致.
作者:廖江涛;方强;李清清;范树元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空气消毒机净化法与自然通风法对输液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 两种方法均采用琼脂平皿空气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菌落,并对监测结果互作比较.结果 两种空气净化方法无显著差异,一般情况下自然通风法更经济、有效、实用、方便,不受条件的限制.结论 自然通风法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医院设施建设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环境和条件,通过合理而有效的通风,以达到净化空气、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宋翠琴 刊期: 2007年第32期
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它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现就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韩华 刊期: 200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