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镇痛泵在开胸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杨伟锋

关键词:胸外科, 硬膜外镇痛泵, 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开胸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疗效.方法 术后于硬膜外导管给布比卡因作预充量,然后接镇痛泵.对照组术毕拔管后必要时给度冷丁肌注.结果 应用镇痛泵治疗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照组术后病情恢复慢,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合理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药用无水乙醇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药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市场上无成品销售,制剂书籍也未见报道.我院从1992年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新业务,并将药用酒精经回流、重蒸馏、脱水、去异物后得到含乙醇不低于99.5%的药用无水乙醇,经临床使用效果很好.

    作者:杨常敏;祁琳;郝玉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青霉素两种不同给药方法的比较研究

    本文针对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金葡菌感染的给药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观察金葡菌感染小鼠死亡率.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1次/d大剂量给药能够产生很好的抗菌效果,与2次/d给药相比,显得更方便,而且也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作者:谷君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体会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了不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这些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一些有效环节上,我院进行了科学的探讨与改进,使得有机磷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诊治,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效率.

    作者:林继红;谢敬刚;曾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精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浅谈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殖能力的基本测试.它虽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试验,但是欲想获得准确而可重复的结果,应对操作过程的细节和技术特别仔细[1].如果忽视了一个简单问题,如收集错误,就可能严重地影响分析结果,显著差异导致精液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作者:罗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1例破伤风病人的诊断体会

    近年来,因外伤所致的破伤风病人在我院门诊罕见,笔者有幸于2006年7月确诊一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彦会;王富德;赵洪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72例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时常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等同时存在,使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结论 慢性肺心病易并发低钠血症,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8例)和血糖正常组(80例).血糖升高组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d晨起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使用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血糖升高组中有58例患者(占65.91%)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有13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病死率14.7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03%.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临床应用

    套筒冠义齿属于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形式的一种修复体,它结合了固定及活动义齿的特点,尤其适合牙周炎患者[1].目前套筒冠义齿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应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程兰霞;闫俊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血清尿酸、胆红素浓度的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尿酸、胆红素浓度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将其分为冠心病组(81例)和对照组(75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酸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明显增加(P<0.05或P<0.001);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与三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胆红素浓度降低与冠心病有着较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早期检测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田丰;张剑治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颈心综合征误诊误治为冠心病5例分析

    颈心综合征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等;心电图可有ST-T变化以及早搏、传导阻滞等表现,酷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基层医院很易发生误诊误治现象.现笔者将2000年1月以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做一回顾性总结及回访,发现有5例颈心综合征患者误诊误治为冠心病,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朝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治疗主要方法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放射性Ⅰ131碘治疗.目前,手术仍是我国治疗甲亢的常用而有效疗法,长期治愈率达95%以上,手术死亡率低于1%[1].

    作者:施祖放;包庆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依次为:胎盘因素(39.3%),宫缩乏力(25%),子宫破裂(21.4%),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14.3%),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围产儿病死率为22.6%.结论 胎盘因素是近年来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急症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手术基本操作,减少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以减少产科出血所致的子宫切除术.

    作者:杨妹;冯惠娟;庞正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米非司酮用于稽流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流流产效果.方法 米非司酮组空腹服用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连续给药3d.乙烯雌酚组肌肉注射乙烯雌酚4mg,每日1次,连续给药3d后行钳刮术.结果 米非司酮组阴道流血量、再次清宫率、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乙烯雌酚组.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稽流流产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潘定玲;吴瑕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肢的护理和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近十年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整体护理,使95%的病人康复出院,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李学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各种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表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 胸痛患者如果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要高度警惕AMI,详细询问病史,观查ECG动态演变,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陈仲云;蒋屹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心肺复苏的带教体会

    随着急诊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心肺复苏术作为初的急救处理方法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急救技术.现就笔者多年来在急诊、急救工作及带教实践中的粗浅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来桂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与系统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心电监护、心理护理、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输液的护理、活动与饮食指导、排便护理及护患沟通、健康指导等9个方面.

    作者:毛五荣;柳立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一例肺移植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手术后呼吸道护理,按护理程序对一例肺移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该例肺移植手术顺利,医护配合默契,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活动自如,术后98d出院.结论 术前周密的准备,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做好支纤镜检查,严密监护和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筱宁;郭俊;扬兰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累及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重者可危及生命,死因多为球麻痹及肺内感染,做好护理工作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作者:穆文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医护道德对心身疾病的影响

    心身疾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缓解或加重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的这类疾病的总称.根据现代医疗、护理学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病人实行整体的检查、护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身疾病、健康的影响,要正确有效的进行周身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而做好周身疾病诊查及护理的思想基础是医护人员具备的良好医治护理道德,兹介绍如下.

    作者:宋连英;姚景明;宋捷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