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10例

张洪波;张立华;王继征

关键词:前列腺癌, 睾丸切除术
摘要:我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采用经阴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10例,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早期翻身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何时开始取随意卧位对促进乳汁分泌、肛门排气、提高产妇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2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入院号为单号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术后根据产妇意愿选择.同时以入院号为双号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h后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结果 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作者:赵素霞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特点、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从2000~2007年,我院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治疗方法:(1)洗胃和导泻;(2)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3)换血疗法;(4)综合治疗.回顾分析36例AOPP患者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结果 治愈33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OPP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大、个体差异大,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正确判断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IMS抢救成功的前提;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灵活掌握阿托品用药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

    作者:朱建新;罗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如何通过满意度测评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目的 对比2005~2006年满意度测评结果,探讨如何利用满意度测评来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2005~2006年所有入院患者作为测评对象,进行分期测评、数据统计分析,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由83.7%提高到96.7%,回收率由86.5%上升至98.5%.结论 管理视角应放在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上,管理力度应放在措施的落实上,充分发挥检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护理程序迅速运转,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周春华;张卫东;张颖顺;夏丽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舒适护理在脊柱外科病人体位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笔者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运用舒适护理模式与脊柱病人体位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江荣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的护理

    重症胰腺炎(SAP)是外科的危重病人,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表现为以能量消耗、糖异生、蛋白质降解和尿素氮升高为特征的高代谢状态.

    作者:王耀琴;郭素红;郝彩琴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也称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代谢障碍综合征、多代谢综合征.虽然命名众多,但是它的核心相同,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引发的多代谢症候群.胰岛素抵抗导致了一系列的生理紊乱,终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冠心病有相关性.

    作者:刘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把握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契机

    通过对神经外科临床护患沟通佳时间和方式的探讨,分别阐述了对入院介绍、晨间护理、护理操作时、午间护理、出院指导等不同契机的把握体会.

    作者:王鑫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临床护士职业品德修养与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愈来愈明显,知识范畴正日趋扩大,护理职业对临床护士职业品德修养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者:任线萍;赵月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临床很少见,该病名称较多,1996年WHO才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细胞起源尚不明确.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颇为困难,多误诊为囊腺瘤或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现将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影像学完整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张勇;王新平;谢显孝;王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不正常出汗与小儿哮喘关系的调查报告

    目的 探讨不正常出汗(自汗、盗汗)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964例临床诊断小儿哮喘的患儿的不正常出汗情况及162例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964例哮喘患儿均在哮喘前有不正常出汗,93%的患儿在不正常出汗半年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对162例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呼吸道症状改善.结论 不正常出汗与小儿哮喘发病有密切联系,治疗和预防不正常出汗,加强幼儿在幼儿园的护理是治疗和预防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吴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

    手术室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员素质及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和病人的安危.人是诸多因素中活跃、宝贵、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要把手术室的各项工作做好,使患者及家属放心、满意,其关键在人.管理者要将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来发掘和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1].

    作者:刘清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信息的多少.医学竞争日益激烈,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医学文献资源的急剧增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及手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利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成为新的问题.

    作者:李琴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的治疗主要方法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放射性Ⅰ131碘治疗.目前,手术仍是我国治疗甲亢的常用而有效疗法,长期治愈率达95%以上,手术死亡率低于1%[1].

    作者:施祖放;包庆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动态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肌缺血的定量诊断与疗效考核的评价(附128例分析)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对128例已经确诊的高血压心肌缺血病人时间定量监测,以指导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在监测考核其疗效,结果观察到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心肌缺血消失79例;有效:血压下降,心肌缺血时间显著缩短小于5分钟36例;改善:血压下降不理想,心肌缺血时间减少至120分钟以内13例.考核结果表明,其疗效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选择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从而,更加表明动态心电图在考核高血压心肌缺血的诊疗方面有着可靠的价值.

    作者:颜承尧;王俊杰;李楠楠;方淑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如何在儿科顺利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作者:程吉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机理和防治进展

    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机理和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使输液渗漏的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综述其进展,以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顺利用药,避免对病人造成医源性伤害.

    作者:罗四娥;彭材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 对3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进行护理,指导早期功能训练,辅以CPM等多种康复干预措施,规范功能锻炼.结果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辅以器械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罗宣;何荣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25例乙状结肠一期吻合的临床体会

    我院普外科在近10年的临床工作中,收治了25例乙状结肠病变的急诊病例,均实行了病变肠管切除,断端肠管一期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潘宇巍;成树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精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浅谈

    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殖能力的基本测试.它虽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试验,但是欲想获得准确而可重复的结果,应对操作过程的细节和技术特别仔细[1].如果忽视了一个简单问题,如收集错误,就可能严重地影响分析结果,显著差异导致精液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临床医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作者:罗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在2006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3104例待检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794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株1000例,大肠埃希菌318例.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分别为:总标本的10.24%,阴性杆菌株数的31.8%;在318例大肠埃希菌中ESBL菌株165例,阳性率为51.90%.结论 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ESBL所占比例也较高.

    作者:郭宝丽;黄俊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