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群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器官损伤的严重腹内伤,约占腹内器官损伤的3%~5%[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发生损伤时不仅诊断困难,而且处理复杂,死亡率高;文献报导死亡率高达10%~27.8%[2].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笔者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各类十二指肠损伤24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连加玉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本组资料总结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线索、误诊分析,以提高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认识.
作者:王凤君 刊期: 2007年第29期
颅脑损伤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老年颅脑损伤病人89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即伤前常存在慢性疾病,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昏迷时间长,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笔者提出老年颅脑损伤后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观察颅内压和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总结老年颅脑损伤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观察伤前慢性疾病和合并损伤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菊香;陈祖凤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切除手术的应用及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95例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提示病灶的患者行钼靶X线定位,并置金属导丝行手术切除活检,确定病灶病理类型.结果 95例乳腺触诊阴性病灶中有19例乳腺癌.结论 钼靶X线可以明确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切除损伤小,安全、可靠,是实现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也是乳腺触诊阴性病灶诊断与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晓君;李智;史立晖;王景;陈琦;马洪元;王娜;孙春杰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用中药、西药治疗尿毒症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分为单用西药、单用中药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予以治疗比较其左心结构和左心功能,疗程6个月.结果 ①中西医联合治疗组较其他2组左心结构和左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P<0.05、P<0.01、P<0.001),优于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并优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
作者:韩宝娟;崔芳 刊期: 2007年第29期
1981年Imbach首次证明大剂量静脉丙球(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有效.使用方法为0.4g/kg/d×5d或1.0g/kg/d×2d,总剂量2.0g/kg为其标准剂量.2003年《中华血液学杂志》第三期一篇临床观察报道示:亚标准剂量静脉丙球(Sub-HD-IVIG,0.2g/kg/d×5d)与标准剂量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对我院确诊为ITP患者进行Sub-HD-IVIG的治疗,同样取得了有效的结果,现在报告如下:
作者:周延玲 刊期: 2007年第29期
我院自2003年4月~2007年5月在妇产科手术中,采用腹部切口改良式缝合,无一例切口发生液化、裂开,全部切口甲级愈合,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婷;曹正英;王瑛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29期
随着人们对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认识和人工材料的进步,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已成为热点.笔者于2003年5月~2006年12月,经腹股沟切口置入腹膜前间隙Kugel补片治疗63例腹股沟疝,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志勇;李志刚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临床证实的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象特点,并结合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的重建显示方式,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的形态.结果 5例病例轴位及重建图象均能很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与DSA或临床结果相符.结论 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董从松;姚立正;戴真煜;张广玉;李文会;颜利辉 刊期: 2007年第29期
以糖尿病5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16例为观察组,与同期非糖尿病1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28例为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对两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糖尿病组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作者:王文远 刊期: 2007年第29期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将48例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华 刊期: 2007年第29期
传统的左半结肠切除,Ⅱ期行肠吻合术,虽然能达到预期的手术治疗效果,但却因治疗周期长,患者需2次手术,方能治愈,给患者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急诊左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Ⅱ期手术相比较存在明显的优势,因而近几年推广较快,但随之而来的吻合口瘘的发生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率,急诊左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则失去应有的意义.我院自2000年至今共应用该术式25例,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现将临床资料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冯佳申 刊期: 2007年第29期
老年人入睡难,睡不深,尤其是围术期的老年病人.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西医护理手段,提倡整体护理,加强骨科老年病人围术期的睡眠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证实围术期较好的睡眠施护既有利于减轻老年病人手术前的心理负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又能加快手术后的疾病康复.
作者:叶立群 刊期: 2007年第29期
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选择.本文从自主创新的角度,简要阐述了医学自主创新与国外文献的互动以及加强医学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作者:潘卫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龙胆紫与制霉菌素涂擦口腔病损处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疗效.方法 用5%碳酸氢钠溶液涂擦、洗涤口腔后分别用1%龙胆紫液和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擦口腔局部病损区,2~3次/d.结果 1%龙胆紫液治疗婴幼儿鹅口疮7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0%,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有效率90%,治愈率65.7%).结论 1%龙胆紫液是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有效药物,其方法简便,易于操作,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作者:李杰;张学斌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笔者对重度氟斑牙850例13600颗牙、中轻度氟斑牙839例13424颗牙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美白,取得了满意效果.观察1~10年,发现少数贴面出现部分或全部脱落,其原因多为咬硬物时折裂脱落.贴面寿命一般为10年.即使是重度氟斑牙,也能获得优良的粘结效果.树脂厚薄不一,色彩也就不一,树脂越薄,阻色就越差,贴面牙就越黄.因此,覆盖树脂时不需分颈部和切端选用不同颜色的树脂,也就是用一种颜色的树脂在颈部做薄点,而在切端稍做厚一点即可达到逼真效果.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获得优良的粘结效果.
作者:胡延开 刊期: 2007年第29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医院范围的不断扩大,新的护理理论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护理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社会需要现代的护理,现代的护理需要现代的护士长.作为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如何将现代的管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至护理实践中,无疑给当今的护士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代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与管理技巧略谈个人见解.
作者:万九菊 刊期: 2007年第29期
阑尾炎治疗的关键是诊断,阑尾切除术的关键是寻找阑尾,症状、体征典型者诊断不难,少数病人情况特殊则不易诊断,即使有典型的症状、体征,术中也不一定能找到阑尾.本院1995~2006年11年间共行阑尾切除术1612例,术前诊断不明经剖腹探查才明确阑尾炎者19例(1.2%),术中找不到阑尾13例(0.8%),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7年第29期
目的 对临床发生的急性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885例次输液治疗中的52例次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属药物因素27例(52%),属操作因素11例(21%),属病人因素11例(21%),属输液器具因素3例(6%).结论 把好药品和操作关,改善操作环境,严格操作规程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作者:张绪国;肖敏;陈立东;朱艳霞 刊期: 200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