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青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例(30侧)小儿可触及隐睾,于腹股沟外环略上皮肤皱折处切一1.5~2cm的横切口,用小拉钩往下牵,显露外环,不打开腹股沟管,在腹股沟外环口找到未闭鞘状突头部及睾丸分离至内环处,将睾丸经隧道引至阴囊,固定于皮下与肉膜间,结果所有病例均将睾丸无张力地固定于阴囊底部,随访两年,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萎缩.结论 该手术运用皱折处皮纹与切口平行,又未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疗效满意.
作者:罗继忠;廖五妹;王桂明;王忠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258例粘连性肠梗先采用综合治疗法,其中有67例经综合治疗后,中转手术,中转手术率为25.9%.结果 258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综合治疗,治愈率为68.2%;总有效率为98.8%,死亡率0%,中转手术67,死亡率为4.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应先采用综合疗法为主.
作者:郭连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研究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并对其进行数学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应用和推广药物辅助组织扩张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实验分为用药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用药扩张组在组织扩张过程中外用罂粟碱霜,两组均在扩张完成后即时取皮瓣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和应力松弛的测定.结果 药物辅助扩张皮瓣的粘弹性较常规扩张皮瓣有提高和增强的趋势.结论 表明与常规扩张皮瓣相比,药物辅助扩张皮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组织张力的增加,有利于创面愈合和扩大修复范围.
作者:沈庆坡;杨冬梅;吕东;王洋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阿托品宫腔注入在输卵管通液术中预防输卵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输卵管通液术患者260例分为2组,分别应用阿托品宫腔注入(A组)132例,阿托品肌肉注射(B组)128例,观察预防输卵管痉挛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效果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阿托品宫腔注入法可有效预防输卵管痉挛,且效果明显.
作者:徐玉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来说,由于手术创伤较大,由手术引发的术后疼痛刺激也较重,对病人的生理干扰相对更大,尤其是引起呼吸幅度减小、交换量下降,甚至引起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另外,由于疼痛刺激引起病人咳嗽、排痰受限,导致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术后疼痛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情恢复,应用术后PCA(皮下、静脉、硬膜外)镇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PCA的应用时机,也是很关键、甚至是影响镇痛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作者:李岳振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偿献血已成为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程度不同及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在献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给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不够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引起献血反应而使采血中断.因此,在献血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笔者就此分析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并加以分析.
作者:何伟胜;程碧宁 刊期: 2007年第26期
40岁以上护士均有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在各临床科室要把好质量关,解决本科室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对本科室发生的护理缺陷和过失进行分析、鉴定,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要组织本科室年轻护士学习和带教护理专业的实习生,制定本科室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计划,负责处理护士长不在时的一些义务.随着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护士的任务已超出了原有的病人或疾病护理的范畴.而扩展到了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护理.[1]这就要求40岁以上护士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作者:靳青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急性胸痛的常见原因,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急性胸痛发生时,各种心肌标志物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且不同原因引起了胸痛出现的心肌标志物也不相同.因此,对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联合检测,以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于国华;杨雪兰;孟全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血清中TNF-α、IL-4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71例Graves病(GD)非突眼患者(45例未治疗的初诊患者为GDⅠ组,26例治疗缓解患者为GDⅡ组)、3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及36例正常者(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TNF-α、IL-4的表达水平和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水平.TNF-α、IL-4测定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血清总T3(TT3)、总T4(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NF-α、IL-4显著增高(P<0.05,P<0.01).GDⅠ组的IL-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TNF-α/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GDⅡ组的IL-4显著低于GDⅠ组(P<0.01).HT组的TNF-α较GD组显著增高(P<0.01);IL-4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IL-4比值显著高于GD组(P<0.01)和对照组(P<0.05).各组中TNF-α和TNF-α/IL-4比值与TgAb、TmAb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 TNF-α、IL-4共同参与AITD的发生.GD非突眼患者以IL-4升高为主,提示Th2所介导的体液免疫占优势;HT患者以TNF-α升高为主,提示Th1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占优势.
作者:覃伟武;谢永双;彭盛梅;谭晓丹;韦凤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1 临床资料术后因长期卧床、昏迷、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病人多为褥疮的高危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类病人逐年都在增加.我科自1996~2006年收治病人中发生褥疮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7~79岁,住院45~90天,平均住院65天.经住院对策性护理及追踪观察,褥疮治愈18例,好转3例,未愈1例.
作者:张灵;徐爱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一周以内的脑梗塞治疗效果,评价小剂量尿激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5~7天,所有的病例均在脱水、活血化淤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 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明显缩短,无一例出血.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疗程和大规模的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娟娟;俞川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材料、管理方法及管理人员等方面,如档案虚假、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不及时、管理手段落后、检索效率不高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刘洪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1 病历报告患者,25岁,因第一胎,停经38+3周,双胎臀位,无产兆,于2006年3月6日9:00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10日,预产期2006年3月17日.妊娠经过顺利,孕期定期产检,监测血压正常,糖筛检查正常.既往史: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呈足月妊娠外观,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四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眼肌手术急性过敏性缝线反应发生概率,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斜视患者138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依据术前检查制定具体手术方式,术中后徙术选用5-0丝线缝合,缩短术选用3~0丝线缝合.结果 急性过敏性缝线反应发生率8.696%,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女性斜视缩短术后.结论 临床统计急性过敏性缝线反应和文献记载相比发生率偏低,而且急性过敏性缝线反应多发生在截除手术后,占全部发生患者总数的83.33%,原因在于缩短术比后徙术所用的缝线较多,且更靠近角膜缘和葡萄膜,而急性过敏性缝线反应发生的原因可能和缝线的开始分裂和被吸收有关,属于不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
作者:李景波;魏晓月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贾云俊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乳突根治术同期应用自体听骨行鼓室成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访34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及鼓疡型中耳乳突炎,乳突根治术同期鼓室成型术2年以上.结果 纯音测听语言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8耳,提高25dB有6耳,提高20dB有8耳,提高15dB有4耳,提高l0dB有l耳,未提高且胆脂瘤复发有2耳.结论 自体残余听骨是很好鼓室成型材料,彻底清除病灶和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永志;林晓丽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中,常出现严重的乳酸中毒和低血糖[1],造成血糖难以控制.而那格列奈(Nateglin-ide)属于D-苯丙胺酸衍生物,是继瑞格列奈(repaglinide)后第二个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快速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2],既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那格列奈控制血糖的有效性,我们做了60例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病因、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因腹腔内出血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146例,占66.7%,黄体破裂50例,占22.93%.其余分别为出血性输卵管炎(4.13%)、巧克力囊肿破裂(3.21%)和卵巢滤泡囊肿破裂(2.75%).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异位妊娠内出血量为400ml~3000ml,其中<500ml有65例,大于500ml为91例,达到55.48%,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量为200~2500ml,以500~2000为主,其余三种腹腔内出血的病因,出血量均小于500ml.无一例死亡.结论 异位妊娠在妇科腹腔内出血是首位病因,HCG检测和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燕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H2受体拮抗剂防治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H2受体拮抗剂.结果 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H2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黎黔江;田晓芳;肖庆贵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 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惠 刊期: 200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