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对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诊断价值

张娉;张剑

关键词:超声,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诊断
摘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蔓延或其他原因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证候的静脉性疾病.我科在十余年工作实践中,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现6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与静脉CT造影相吻合,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压力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等的特殊性,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可使人心情压抑、疲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其不良影响[1].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手术室护士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2],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2],为此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进行分析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国雄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518例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 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肝病的合理饮食原则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势必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功能,一方面机体需要足够的合理营养物质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另一方面如果饮食不当, 又会加重已受损的肝细胞负担,因而肝病患者饮食十分重要.但目前许多肝病患者对日常生活中如何饮食不甚清楚,并且有很多医务人员在指导时也存在一此误区.

    作者:杨志中;田秀华;吴让坤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精神病病人急腹症的护理观察

    通过对精神病病人急腹症的护理观察,阐明了护士积极地自主观察行为的方法,避免了精神病病人因认知缺陷而影响生命安危的医疗问题.

    作者:纪淑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褥疮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

    1 临床资料术后因长期卧床、昏迷、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病人多为褥疮的高危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类病人逐年都在增加.我科自1996~2006年收治病人中发生褥疮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7~79岁,住院45~90天,平均住院65天.经住院对策性护理及追踪观察,褥疮治愈18例,好转3例,未愈1例.

    作者:张灵;徐爱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在有效监督上下功夫

    在反腐败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加强监督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监督工作还不够完善,有些监督事实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有效监督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分析了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亚林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静滴丙种球蛋白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7例,对应用丙种球蛋白组与未用丙种球蛋白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治愈率达95.2%.结论 静滴丙种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王宇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控制

    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病人的主要转归,我国现有脑卒中病人7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200万人,是主要死亡、致残原因,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循证医学证实,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首要基本策略.但是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什么时候降压、如何降压、血压控制到什么程度,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笔者结合临床,探讨如下:

    作者:娜塔;韩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管腔下0.5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2.11±0.17mm2 vs 3.02±0.71mm2,P=0.003;2.63±0.84mm2 vs 3.80±0.99mm2,P=0.023),管腔面积明显增加(5.87±0.57mm2 vs 4.96±0.64mm2,P=0.009;4.74±0.59mm2 vs 4.16±0.40mm2,P=0.037),管腔周径明显增大(4.61±0.78mm vs 3.64±0.93mm,P=0.040;3.85±0.65mm vs 3.12±0.56mm,P=0.031),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23.04±4.85mm2 vs 33.44±6.47mm2,P=0.003;30.82±7.18mm2 vs 41.46±10.95mm2,P=0.038).结论 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改善血管重构,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作者:覃伟武;曹莉;曾知恒;刘唐威;黄凯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COPD病理研究的进展

    COPD的病理分析过去都限于对肺气肿的评价,并且以肺实质破坏的程度来评价肺气肿,经过多年对COPD病理的研究,积累了较多肺气肿发病机制及诊断的知识,而且认识到COPD患者的病理改变还包括了气道和肺血管的病理变化,对COPD的发病机制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笔者主要对肺气肿的病理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陈荟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霍林郭勒市小学生偏食与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小学生的偏食和贫血状况,为有效的纠正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在校7~13岁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偏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氰化法.结果 偏食和贫血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但各年龄组间差异较明显,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食会造成小学生营养素摄入比例失调,并导致贫血.结论 儿童贫血状态有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不合里的膳食结构影响所致.

    作者:吴巴根那;陈亚玲;商庆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ME-1型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380例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多见于30~40岁性功能旺盛期的妇女,表现为乳腺胀痛、有结节感或肿块.我院乳腺科对部分患者使用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燕;牛余奎;宋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32例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诊治疗效好,仅1例死亡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2例,肠粘连梗阻1例,切口感染裂开2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腹腔穿刺、腹部立位平片及近年广泛应用的腹腔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简单有效的手术是预后良好的保证.

    作者:盛国才;党兴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浅谈我院病案质量的综合性监控

    近年来,我院把提高基础医疗质量作为医疗工作的重点,从狠抓病案质量监控入手,把病案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医疗作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使病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曾秀凤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一起误报为食物中毒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

    2005年2月,绵阳市某小区发生一起误报为食物中毒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特报告如下.

    作者:邬佩璋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健康的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人们达到佳的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求,我院开展了准妈妈健康教育大课堂,受到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住院分娩人数逐年增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于燕;黄艳;王庆茹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双胎输血综合征一胎儿胎死宫内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25岁,因第一胎,停经38+3周,双胎臀位,无产兆,于2006年3月6日9:00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10日,预产期2006年3月17日.妊娠经过顺利,孕期定期产检,监测血压正常,糖筛检查正常.既往史: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呈足月妊娠外观,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四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口服有机磷重度中毒救治体会

    目的 总结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急救经验.方法 应用紧急复苏法,即呼吸抑制者迅速进行气管内插管,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管通畅和给氧,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早期足量,个体化应用特效解毒剂,防止继续中毒,口服中毒者反复洗胃至胃液无色无味为止,达到阿托品化后仍昏迷者进行血液灌流.结果 治愈85例,死亡8例.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需要快速有效治疗.紧急复苏法可有效降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亡率,疗效好,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孙继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改良护理方法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改良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食管疾病开胸手术158例,术前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护理;实验组用改良护理方法:用PVP-1(聚维酮碘)溶液行口腔护理,盐酸氨溴索溶液行雾化吸入.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例数:对照组23例(29.11%);实验组5例(6.33%).卡方值χ2=13.16,P<0.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用改良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翠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开展孕期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妇随机选择70例,在参加孕妇学校健康讲课前后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结果 参加孕妇学校的70例孕妇在讲课后的孕期保健知识理解掌握率明显提高,孕妇对孕期卫生保健、孕期营养知识、孕期危险因素、孕期合理用药、产褥期心理调节、产后病防治、婴儿保健与护理等知识的掌握与参加孕妇学校讲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专业医师的重点授课和答疑,让孕妇接受通俗易懂的、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孕期保健知识,是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的有效办法,孕妇学校是孕期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宣教办法.

    作者:曾菊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