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护理方法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黄翠珍

关键词:食管疾病开胸手术, 改良护理方法, 预防,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改良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食管疾病开胸手术158例,术前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护理;实验组用改良护理方法:用PVP-1(聚维酮碘)溶液行口腔护理,盐酸氨溴索溶液行雾化吸入.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例数:对照组23例(29.11%);实验组5例(6.33%).卡方值χ2=13.16,P<0.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用改良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输血综合征一胎儿胎死宫内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25岁,因第一胎,停经38+3周,双胎臀位,无产兆,于2006年3月6日9:00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6月10日,预产期2006年3月17日.妊娠经过顺利,孕期定期产检,监测血压正常,糖筛检查正常.既往史: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脉搏84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呈足月妊娠外观,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张四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的作用

    笔者对60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围术期增加护理干预方法,于入院后第2天和术后第13天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量表测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提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预后起积极作用.

    作者:褚艳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替米沙坦40mg/天口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脉压缩小(P<0.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能缩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有效、安全降低血压,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瑞芬;刘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518例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 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浅谈脑外伤患者无意识障碍时心理变化的护理

    脑外伤患者各种病态心理的产生除与受伤部位、病情轻重、预后不同等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素养、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作者:才香;卢跃芬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眼部外伤CT诊断与临床意义

    眼部外伤在眼科急症中较为常见,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5~2006年26例眼部外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分析如下.

    作者:党计锋;王伟霞;王炳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300例计划外妊娠早孕妇女,采用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无人流术禁忌证、无麻药过敏史的早孕患者,人流时静注芬太尼及丙泊酚.配合心电监护仪全程生命体征监护.术中观察、术后研究分析其麻醉用药量、副反应、宫口扩张松弛情况、出血量、苏醒时间等.结果 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浅谈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意义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对健康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从越来越多的孕妇走进妇幼保健部门建立孕妇保健卡、册,就可以看到父母们对新生命质量的期望值是在不断增加,由此可知,在孕期保健过程中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防治孕妇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也是孕期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现将农十师疾控中心2006年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统计调查情况浅析如下:

    作者:文琴音;陈伟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妇科腹腔内出血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内出血的病因、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因腹腔内出血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146例,占66.7%,黄体破裂50例,占22.93%.其余分别为出血性输卵管炎(4.13%)、巧克力囊肿破裂(3.21%)和卵巢滤泡囊肿破裂(2.75%).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量异位妊娠内出血量为400ml~3000ml,其中<500ml有65例,大于500ml为91例,达到55.48%,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量为200~2500ml,以500~2000为主,其余三种腹腔内出血的病因,出血量均小于500ml.无一例死亡.结论 异位妊娠在妇科腹腔内出血是首位病因,HCG检测和B超检查,后穹窿或腹腔穿刺是简便而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燕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脑室外引流灌注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

    目的 脑室外引流结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临床32例脑室内出血病例,行脑室外引流术后,连续4d每天二次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夹管2h后放开,引流血性脑脊液每12小时重复一次.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一周,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31例患者均引流通畅,29例患者术后4周意识恢复清醒,2例患者持续昏迷,1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结论 该方法综合治疗脑室内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卫华;高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胸腔积液与超声、X线诊断

    正常人胸膜腔内含一薄层浆液(3~15ml)以保持胸膜之间的润滑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胸膜腔内液体积聚时两层胸膜分离称之为胸腔积液.

    作者:赵建军;杨培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有效护患交流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伴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病人需要医院提供、更新更具有价值的护理服务,传统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代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为驱从导向,使需求者满意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此,护士应有良好的医德,处处为病人着想,一丝不苟、周到服务、行为得体,多用文明性及解释性语言,应充分发挥护理行业的有益性[1].

    作者:苏广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冠脉造影确诊急性小灶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AMI)多有明显的胸闷、心前区痛,ECG有病理性Q波及动态ST-T改变,实验室检查有心肌酶增高.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的胸痛病人确有冠状动脉闭塞(多为冠脉小分支闭塞),而ECG无相应改变,心肌酶轻至中度增高或不高,我们将这部分病人命名为急性小灶性心肌梗塞.现报告12例.

    作者:王明军;王军;尹忠民;秦巧萍;颜廷国;李东民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5例先天性斜疝患儿进行病史分析.结果 97.6%先天性斜疝患儿母孕期均存在健康疾患.结论 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手术感染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4年6月~2004年8月采用随机应验方法,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剖宫产围手术期及术后用药、临床愈合结果.A组为围手术期用药,B组为术后用药.结果 A、B组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无显著差异.但A组抗感染的效果优于B组,且明显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降低了药费.结论 围术期合理使用的抗生素经济、安全、副反应少.

    作者:徐虹;任红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羊水栓塞5例抢救成功探析

    羊水栓塞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达70%~80%,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随着我们产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技术的提高,成功抢救羊水栓塞5例,大大降低了孕产妇的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文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H2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应用

    目的 观察H2受体拮抗剂防治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H2受体拮抗剂.结果 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H2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黎黔江;田晓芳;肖庆贵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管腔下0.5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2.11±0.17mm2 vs 3.02±0.71mm2,P=0.003;2.63±0.84mm2 vs 3.80±0.99mm2,P=0.023),管腔面积明显增加(5.87±0.57mm2 vs 4.96±0.64mm2,P=0.009;4.74±0.59mm2 vs 4.16±0.40mm2,P=0.037),管腔周径明显增大(4.61±0.78mm vs 3.64±0.93mm,P=0.040;3.85±0.65mm vs 3.12±0.56mm,P=0.031),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23.04±4.85mm2 vs 33.44±6.47mm2,P=0.003;30.82±7.18mm2 vs 41.46±10.95mm2,P=0.038).结论 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改善血管重构,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作者:覃伟武;曹莉;曾知恒;刘唐威;黄凯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烧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

    1 临床资料自1997年~2007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64岁,平均27.5岁.烧伤总面积22%~89%,其中Ⅲ度11%~57%TBSA.中度烧伤1例(2.8%),重度烧伤7例(19.4%),特重度烧伤28例(77.8%),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8例,创面脓毒症5例,中毒性休克2例,伤前均无溃疡病史,伤后3~1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伤后1周内29例,1周后7例,首发表现为呕咖啡样液体15例,黑便17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例,贫血及休克2例.血红蛋白含量:51g/L~108g/L.

    作者:王辉振;陈垂玉;姚剑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三年来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182例所出现的26例手术并发症.结果 182例中发生并发症26例(14.3%),其中,术后继发出血6例,术后前尿道狭窄8例,后尿道狭窄4例,急性附睾炎2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电切综合征2例,膀胱穿孔1例.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如能在术前、术中给予高度关注,术后积极处理,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昭辉;李启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