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

谌云

关键词:复脉汤, 加减治疗, 病态窦房结, 临床效果, 纯中药, 病历, 病窦
摘要:近年来,我们采用纯中药复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003年4月~2006年2月21例,完整病历小结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笔者主要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体会,提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从病情稳定后,宜尽早开始,越早实施康复,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治疗各阶段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防止关节挛缩、预防压疮的发生,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及废用综合征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黄宝玲;郑建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病引起生殖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与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医药组、西医药组各40例,分别用药治疗,7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中西药组有效率100%,中医药组97.50%,西医药组87.50%,中西药组、中医药组与西医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证相结合,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淋病,疗效显著.

    作者:刁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的护理

    脑卒中作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行为和生理功能的疾病,其发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又属代谢综合征范畴[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由于营养素的不平衡、疾病谱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生存质量.

    作者:殷忠俊;崔玉芳;马敬霞;卢金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急诊护士心理紧张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心理紧张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映,它会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效果.急诊科护士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大部分人均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排解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对保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急诊工作的质量大有裨益.

    作者:李俏梅;张德云;李少华;张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市场的需求呈多层次发展趋势.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开发和管理好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佳利用,对于医院的持续性发展与长远规划越来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全血、血清葡萄糖测定的对照分析

    随着急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POCT(病人近旁检验)就体现出这种趋势.血糖仪测定全血葡萄糖(,GLUC)基本具备了上述优点,但其准确度与血清GLUC准确度尚不够多.为此,我们对50多例随机就诊病人进行全血、血清GULC的平行测定,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翠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食道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约占50%.[1]本科从1989年~2006年共行食道癌根治术960例,胸内吻合术760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占1.7%,死亡2例,占15%.

    作者:胡新春;要润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奥沙利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自铂类抗肿瘤药物问世以来,提高了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疗效.但顺铂(PDD)的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以及卡铂(CBPDA)的骨髓抑制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问世后,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治疗大肠癌和进展期胃癌均表现出有效率高、安全、广谱、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较少,而且易于控制,无明显的肾、耳毒性,但有个别喉头痉挛和常见的末梢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作者:孙庆香;洪党云;游善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观察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341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重视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住院次数有关.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加强宣教.

    作者:万春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目的 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 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贾利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认识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性细胞集聚,导致的肺内肿瘤样病变,但并非是真正的肿瘤,也不是另一些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肿瘤样病变,例如肺结核,因此称为炎性假瘤[1].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炎性增生病变,在肺良性肿块中次于结核球居第二[2],发病大多为中年人,其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易与结核球、腺瘤及周围型肺癌等病变混淆,正确认识本病可提高对本病的检出与诊断的可能性.

    作者:李良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改良斜切口三角形包埋法行阑尾全切术(附360例报告)

    我院于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诊断明确的阑尾炎患者采用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点斜切口(平行麦氏切口),经腹直肌外缘入腹腔,阑尾全切,残端三角形包埋36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国;文长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胰激肽原酶结合常规治疗并作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一个月后即出现尿白蛋白下降,对照组在六个月后出现下降,有显著差别(P<0.05).而对血浆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常规治疗可以较早、较好地改善肾功能.

    作者:孟茂森;樊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院前急救护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事故急症及灾害中毒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我院自成立急救站以来能够将先进的急救医疗服务快速、准确地送到病人身边,送到急救现场.经过初步诊治护理而维护了病人的基础生命,并将病人安全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现将院前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贺月琴;夏凌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的新任务和对策

    随着我院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整体格局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以独立经营管理为主的几大部门.这些机构的档案管理如何进行、档案工作如何开展是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命题.本文结合我院两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作一下总结,以期引起医院档案管理同行的关注和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

    作者:潘帼湘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浅谈医院人力资源流失管理

    近年来,卫生人才流动出现如下现象:从自主流动到集体跳槽;从高等学历的成熟人才到各个层次的人才;从以医生为主到医、护、技、行政管理各类人群;从单向流动到流向多样化;从临床流向医药、器械购销领域或纯医学基础领域;由北方内陆省份流向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国有公立医院流向外资、股份制、民营医院,甚至出现从省级医院流向市级医院的反向流动;从追求薪酬待遇向实现自身价值及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人才是医院核心的资源和无形资产,人才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许多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核心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瓶颈问题人力资源内部流失和外部流失.

    作者:赖永才;孔令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对策

    目的 评估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风险并分级,探讨基本对策.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及PCR技术对检验科人员的双手、工作环境及常用器材进行细菌及HBsAg检测.结果 检验科人员的双手、工作环境及常用器材存在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结论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合理的实验室布局与设施,对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李艮亮;王馥美;张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

    脑梗塞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是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加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好转率及治愈率,预防其它并发症,现将3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红;王晓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2例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治疗护理

    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颗粒层细胞解离[1].该病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紫红色斑,其表皮皱缩,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表皮松解毒素,从而易被误诊为大疱表皮松解症[2].

    作者:张芬;赵和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